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明节缅怀先烈活动课件

清明节缅怀先烈活动课件


面的。介子椎死后的第二年晋文公率领群臣到绵山致祭,一行人先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
天才上山。那棵柳树,已经长出了翠绿的嫩条。晋文公看了,心中忽有所感,便走上前去
,掐了一丝,编成一个圈儿带在头上。随从的臣下看了,也纷纷仿效他折柳插头。晋文公
便把这棵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衷心祝福大家平安、快乐!
小组汇报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清明的诗句? 2.你知道哪些关于革命烈士的诗句?
3.清明节到了,你打算以怎样的方 式表示对先人的敬意?

《途中寒食》
• (唐)宋之问
•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孟云卿
当然,还要学习介子椎宁死不屈的气节。

清明节风俗
1) 扫墓
清明时节祭扫祖坟(俗称"上坟")。无锡的传统民俗较有代表性。扫墓时要挑些新士壅
坟茔,而且凡新坟一定要在清明前祭扫,旧坟可以过清明.但不能过立夏。新媳妇一定要
去祭扫祖坟,俗称"上花坟"。扫墓时用荤、素菜肴和酒、饭等祭奠。后用干果糕点等替代
。时至今日,在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成为清明节里很重要的内容,在祭炎黄二祖、悼念
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椎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作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
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椎拒绝接受封赏,他
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椎孝顺母亲,一
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椎母子烧死了。为了纪
念介子椎,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
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
明,久而久之,清明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椎的习俗也变成了清明
扫墓的习俗了。无论以何种形式纪念,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
意义,我们应该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就 义 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绝笔诗

周文雍
• 头可断,肢可折,革裂。

清明节的来历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椎。据 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
和北乡斗山的节场,附近还有赛会,故斗山别名清明山。人们都上山踏青,赶节场,观看
赛会。从元宵节至清明节,大人孩子,三五成群,到野外放凤筝,别有情趣。
3) 门旁插柳和戴柳枝帽
清明节那天,有家家门口插柳条的风俗。在一些地区,还流行小孩带柳枝帽的风俗。
门旁插柳和戴柳枝帽习俗的来源也是根据介子椎的传说。据说,介子椎是死在柳树下
自己的先祖的同时,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使今天的清明活动具有了更重要的教育意义。
2) 踏青
清明时节,气候温暖和煦,大地皆春,处处鲜花嫩草,一片生机盎然,人们纷纷外出
踏青。在无锡,踏青的最好场所莫过于惠山。不上惠山的,上城墙绕城而走,叫登高踏青
。东门东林庵一带,为士女聚集处,故有"东林庵里看桃花"的说法。这天,也是东乡胶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