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4、将AM调制的输出端(J3)连到集成线性宽带功率放大器 的输入端J7,从TH9处可以观察到放大的波形。 5、将已经放大的高频调制信号连到模块10的天线发射端TX1, 并按下开关J2,这样就将高频调制信号从天线发射出去了, 观察10号板上TH3处波形。 6、将AM中波收音机放在发射天线附近,按下开关J2接收发 射出来的音乐或语音信号。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二)
实验三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பைடு நூலகம்骤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的原理。
2.了解调频调制特性及测量方法。
3.观察寄生调幅现象,了解其产生及消除 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试变容二极管的静态调制特性。 2.观察调频波波形。 3.观察调制信号振幅时对频偏的影响。
f
1 2 LC
调频特性曲线
Δf = f - fc
d ( f ) SF du u
O
图6.2.3 调频特性

0
四、实验步骤--静态调制特性测量
将电路接成LC压控振荡器(按电路板右上角提示连 接),J2端不接音频信号,将频率计接于TH1处,调 节电位器W1给出不同的偏置电压,从TP2测量并记下 变容二极管D1、D2两端电压和对应输出频率,并记 于下表中。 VD1(V)
4.观察寄生调幅现象。
实验电路介绍
缓冲与放大器
三点式振荡器
三点式振荡器交流等效图
S2控制工作于LC(VCO)和 晶体两种振荡模式
S1控制变容二极管 接入系数
三、实验原理-二极管调频获得线性调制的条件
调频即为载波的瞬时频率受调制信号的控制。其 频率的变化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常用变容二 极管实现调频。 设回路电感为L,回路的电容是变容二极管的电容C (暂时不考虑杂散电容及其它与变容二极管相串联 或并联电容的影响),则振荡频率为
实验报告要求 •写出实验目的任务。 •画出调幅发射机组成框图和对应点的实测波形并标出测量 值大小。 •写出能够在该实验箱上面构成的其它调幅发射机电路组态, 画出连接示意图,标出对应的实验单元板和接口编号。
课件播放完毕
电子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2009年4月13日
五、实验记录与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 1、在坐标纸上画出静态调制特性曲线,并 根据数据求出其调制灵敏度SF。说明曲线斜 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画出实际观察到的FM波形,并说明频偏 变化与调制信号振幅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集成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混频器中的寄生干扰。 二、实验内容 1、研究平衡混频器的频率变换过程; 2、研究平衡混频器输出中频电压Vi与输入本振电 压的关系; 3、研究平衡混频器输出中频电压Vi与输入信号电 压的关系; 4、研究镜象干扰。
2、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TH8和TH9处波形;
四、实验步骤(2) 4、 用频率计测量混频前后波形的频率(即对比输 入输出频率,分析混频器原理)。 本振频率fL 输入频率fS 输出中频fI(TH9)
3、保持本振频率不变,将输入射频信号频率改为 14.5MHz(此为镜像干扰频率)用频率计重新测 量各个信号频率值并填入下表,理解镜像频率干扰 产生的原因。 本振频率fL 输入频率fS 输出中频fI(TH9)
四、实验步骤(1) 1、输入本振信号:用实验箱的信号源做本振信号, 将频率fL=10MHz(幅度VLP-P=600mV左右)的本振信 号从J8处输入(TH7处测试), 输入射频信号:由DDS提供频率,fS=5.5MHz(幅 度VSP-P=300mV左右,TH6处测试 )的射频信号从相 乘混频器的输入端J7输入,按框图(见上页)所示 搭建好测试电路;
三、实验仪器
高频实验板 10# 4# 8# 示波器 一台 各1 块
中波调幅发射机组装及调试
四、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框图
音乐片或话 筒 AM调制 高频功放
中波调幅发射机组装及调试
五、实验步骤
一、音频信号由10#板产生J6输出 ,输出到4#板J5 。 二、音频信号与DDS信号源产生的1M载波在4#板上进行 相乘得到AM信号。 三、4# 板 AM输出端 J3 与 8# 板J7 相连,进行信号放大。 从而得到待发射的中波调幅信号。
十六 中波调幅发射机组装及调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实验五 中波调幅发射机组装及调试
一、实验目的
1、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掌 握调幅发射机整机组成原 理,建立调幅系统概念。 2、掌握发射机系统联调的 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完成调幅发射机整机联调 实验连线图
2 2.5 3 4 5 6 8 10 11
f (MHz)
四、实验步骤--动态测试 1)将电位器W1置于某一中值位置,将DDS输出 的1VPP频率1KHZ的音频信号通过J2输入,将示波 器接于J1端(MTB=0.2或0.5ms),可以看到调频信号。 由于载波很高,频偏很小,因此看不到明显的频率 变化的调频波。 2)为了清楚观察FM波,可以将上一步的信号峰 峰值改为5V。将S2的“1”拨上,S1的“1”或“2” 拨。在TH1用示波器观察,改变W1来改变调制度, 可观察到较明显的频偏变化。
一实验步骤
1.关闭电源,按如下方式连线
源端口 10号板:J6 DDS信号源: 4号板:J3 目的端口 4号板:J5 4号板:J1 8号板:J7
8号板:J8
10号板:TX1
1.将模块10的S1的2拨上,即选通音乐信号,经U4放大从J6输 出,调节W2使J6处信号峰-峰值为200mV左右(在TH9处观 测), 2.J1输入为(535KHz—1605KHz载波),Vp-p=500mV的正 弦波信号作为载波,用示波器在4号板的TH2处观测。 3.调节4号板上W1使得有载波出现,调节W2 从TH3处观察输出 波形,使调幅度适中。
三、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
三、实验原理
上页图为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该电路由集成模拟乘法 器MC1496完成。本实验中输入信号频率为fS=5.5MHz(由DDS 信号发生器输出),实验箱自己提供的信号源作为本振信号, 其频率fL=10MHz。 为了实现混频功能,混频器件必须工作在非线性状态, 而作用在混频器上的除了输入信号电压VS和本振电压VL外, 不可避免地还存在干扰和噪声。它们之间任意两者都有可能 产生组合频率,这些组合信号频率如果等于或接近中频,将 与输入信号一起通过中频放大器、解调器,对输出级产生干 涉,影响输入信号的接收。 干扰影响最大的是中频干扰和镜象干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