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资料】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汇编
【资料】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汇编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 现
误诊为血管瘤
误诊为脑膜瘤
颅内血管外皮瘤/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
(Meningeal He以前归类于脑膜瘤,1993年WHO分类将其从脑膜瘤 中划分出来
2000年WHO将其归类为中枢神经间叶的非脑膜上皮 肿瘤,列入脑膜间叶组织肿瘤,属于WHO II级
2. 颅内HPC分叶征较多见,可跨叶生长 3. 邻近骨质可出现溶骨性破坏,脑膜瘤出现骨质增生 4. HPC可出现颅外转移 5. HPC钙化少见,脑膜瘤相对多见一些 6. HPC虽有脑膜尾征,但与脑膜以窄基底相连 7. MRS、 PWI??
治疗与预后
与脑膜瘤相比,血管外膜细胞瘤发生率较低,复发率高,易颅外转移 ,主要转移部位为肝、骨、肺等,属恶性肿瘤。
文献所报道的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为13% ~55%,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骨 、肺脏和肝脏,转移的平均时间一般发生在第1次治疗后8年左右,时间最 常的可达到22年
目前对于术后远处转移的处理仍然是尽可能的切除病变, 术后辅助以放 射治疗,可能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化学药物治疗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化学 药物治疗对于控制肿瘤的效果差。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M-HPC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1%,脑膜肿瘤的2.4% 多发生于成人,男性稍多女性,年龄范围30-50岁,
常比脑膜瘤稍年轻。
M-HPC 病理
大体病理:边界清楚的分叶状的肿块,外表光滑,质 脆软,呈紫红色,如合并出血则夹杂有褐色。
光学显微镜下:肿瘤大多为实性,肿瘤组织内血管丰 富,血管壁较薄,血管腔呈鹿角状或分叉状,管腔内 被覆1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其外侧即为肿瘤细胞。肿 瘤细胞呈椭圆形、多角形或梭形,排列成小叶状或松 散的非典型漩涡状形态,没有脑膜瘤常见的砂粒小体 ,更没有脑膜瘤细胞紧密排列的典型漩涡状形态 。
病例: 74岁患者,因耳后无痛性肿块就诊,无其他症状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鉴别诊断:脑膜瘤
脑膜瘤与颅内血管外皮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相似,较 难鉴别。
主要结合以下特征鉴别:
1. HPC常出现出血、坏死、液化、囊变,致CT平扫密 度不均匀,MRI信号不均匀,增强为明显不均匀强化 ;而脑膜瘤坏死囊变较少见。
M-HPC 病理
M-HPC 影像表现
CT:平扫可表现为高、等、低密度,边界常较清晰 ,肿块内钙化少见,常因囊变、坏死、出血而密度不 均匀,增强显著不均匀强化,颅骨受侵时可见溶骨性 骨质破坏
MRI: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等、高信号, T1WI增强显著强化,强化不均匀,肿瘤内常可见到 流空血管影(81.5%vs45.8%脑膜瘤),可出现脑膜尾 征(22.2%vs53.8%脑膜瘤)
文献所报道的局部复发率为27%~80% ,第1次复发的时间与手术的间隔 时间为24~104个月。手术切除的程度、术后放疗和随访的时间是影响 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
尽可能的手术全切是治疗的重要方面。放疗尽管不能阻断肿瘤的再生 长,但是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复发的时间。肿瘤复发后,手术仍然是 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术后肿瘤仍然会复发,而且时间间隔会越来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