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大气的受热过程--第二课时)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大气的受热过程--第二课时)

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学会分析大气温室效应及其影响。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
学习指导学习任务及检测
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阅读课本P36-P37,完成右框内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首先到达
,但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这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
有。

大气中的和氧原子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
;水汽和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而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被吸收得很少,绝大部分可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2.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辐射能量。

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反之越长。

由于地表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与太阳相比,波长长的多,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波段;因此,相对于太阳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

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增温。

所以,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因辐射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被称为。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

4.右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图,读课本37页图2-2-4,完成填空。

A:
B:
C:
D:
E:
5.大气的两个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选择性吸收):
臭氧和氧原子吸收,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②反射:无选择性反射,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

③散射:改变太阳辐射的的方向,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易被散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合作探究】1.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2. 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
3.结合课本第37页“活动”,解释温室保温的原理。

三、 巩固诊断
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
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 、大气逆辐射作用
2.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经常有浓烟笼罩大白菜地,防止大面积冻伤,原因是( )
A 、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强大气温度
B 、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 、浓烟可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伤
D 、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3.谚语说“十雾九晴”(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指大雾多发生在晴天时,因为( )
A 、晴天时水汽多
B 、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C 、晴天时尘埃多
D 、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
4.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
读右图“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箭头②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气逆辐射
B. 地面反射
C. 大气削弱作用
D. 地面削弱
6.利用人造烟雾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雾能使( )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增强
图12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
A .a
B .b
C .e
D .d
8.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
A .a
B .b
C .c
D .d
9.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 2排放可以使( )
A. a 增强
B. b 增强
C. c 减弱
D. d 减弱
昼 夜 陆地 A 昼 夜 陆地
C 昼 夜 海洋 B
昼 夜 海洋 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