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染色体变异一、名词解释1.染色体变异2.位置效应3.染色体组4.染色体结构变异5.交换抑制因子二、选择题1、易位是由于两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断错接形成的,这两条染色体是():(A)姊妹染色单体(B)非姊妹染色单体(C)同源染色体(D)非同源染色体2、缺体在下列哪一种类型的生物中最易存在()。
(A)单倍体(B)二倍体(C)多倍体(D)单体3、染色体重复可带来基因的()。
(A)剂量效应(B)互作效应(C)突变(D)重组4. 二倍体中维持配子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染色体称()。
(A)染色体组(B)单倍体(C)二倍体(D)多倍体5. 以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可以诱导植物产生多倍体,其作用原理在于秋水仙素可以():(A)促进染色体分离(B)促进着丝粒分离(C)破坏纺锤体的形成(D)促进细胞质分离6. 三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配子是()。
(A)n, n (B):n, n+1 (C)n+1, n-1 (D)n, n-17. 利用单体进行隐性基因a定位时,以具隐性性状的双体为父本分别与全套具显性性状的单体杂交,由F1的表现型确定该隐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隐性基因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其F1的表现为():(A)全部a表现型(B)全部A表现型(C)A表现型和a表现型(D)A表现型为缺体8. 单倍体在减数分裂时只能形成单价体, 所以()。
(A)高度不育(B)绝对不育(C)一般不育(D)可育9. 染色体倒位的一个主要遗传学效应是降低倒位杂合体的倒位区段到临近区域连锁基因之间的重组率。
导致这一效应的实质是()。
(A)倒位区段内不发生交换(B)倒位圈内发生交换后同时产生重复和缺失的染色单体(C)倒位区段不能联会(D)倒位圈内发生多次交换10. 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和重复在染色体配对中都形成环(瘤),但这两种变异形成的环所涉及的染色体是不同的,其中缺失环涉及()。
(A)缺失染色体(B)部分重复染色体(C)正常染色体(D)缺失和正常染色体交换三、简答题1.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都能使原来物种的染色体数加倍。
若有一种4X的植物,你怎样从细胞学确定它是同源的还是异源的多倍体?2.普通小麦的某一单位性状的遗传常常是由3对独立分配的基因共同决定的,这是什么原因?用小麦属的二倍体种、异源四倍体种和异源六倍体种进行电离辐射处理,哪个种的突变型出现频率最高?哪个最低?为什么?3.马铃薯的2n=48,是个四倍体。
曾经获得马铃薯的单倍体,经细胞学的检查,该单倍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12个二价体。
据此,你对马铃薯染色体组的组合成分是怎样认识的?为什么?4.一般都认为烟草是两个野生种Nicotiana sylvestris(2n=24=12II=2X=SS)和N.tomentosiformis(2n=24=12II=2X=TT)合并起来的异源四倍体(2n=48=24II=SSTT)。
某烟草单体(2n-1=47)与N. sylvestris杂交的F1群体内,一些植株有36个染色体,另一些植株有35个染色体。
细胞学的检查表明,35个染色体的F1植株在减数分裂时联会成11个二价体和13个单价体,试问:该单体所缺的那个染色体属于S染色体组,还是属于T染色体组?如果所缺的那个染色体属于你所解答的那个染色体组的另一个染色体组,上述的35个染色体的F1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应该联会成几个二价体和单价体?5.植株是显性AA纯合体,用隐性aa纯合体的花粉给它授粉杂交,在500株F1中,有2株表现为aa。
如何证明和解释这个杂交结果?四、问答题1、曾使叶基边缘有条纹(f )和叶中脉棕色(bm2)的玉米品系(ffbm2bm2),叶基边缘和中脉色都正常的易位纯合(FFBm2Bm2TT )杂交,F1植株的叶边缘和脉色都正常,但半不育。
检查发现该F1的孢母细胞在粗线期有十字形的四分体。
使全隐性的纯合亲本与F1测交,测交子代的分离见下表。
已知F-f 和Bm2-Bm2本来连锁在染色体1的长臂上,问易位点(T)与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如何?2、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叶基边缘有无白条纹 中脉色36(无)正常 37(有)棕色 38(无)棕色 39(有) 正常A 组B 组C 组 P 高杆抗病×矮杆易感病 P 高杆抗病×矮杆易感病 P 高杆抗病 γ射 F1: 高杆抗病 F1: 高杆抗病 矮杆抗病Ⅲ 花药离体培养 F2: 矮杆抗病Ⅰ F2: 矮杆抗病Ⅱ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组所运用的育种方法为________,F2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
(3)A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F2所得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4)在遗传学上把控制相同性状的某对染色体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称为单体,单体与正常个体之间,差别极其微小,可以进行交配。
普通小麦为异源六倍体,其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AABBDD(A、B、D表示染色体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42,已分离得到21种不同染色体的野生型单体,应用单体可把新发现的隐性基因定位在特定的染色体上。
现有一小麦隐性突变纯合子,请设计实验确定基因在哪对染色体上。
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_____,说明基因位于该单体所缺少的那条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说明基因不位于该单体所缺少的那条染色体上。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染色体变异(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位置效应:由于交换,基因改变了在原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的变化现象。
3.染色体组: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基数。
或者说是指细胞内一套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但在个体发育时彼此协调一致,缺一不可的染色体基数。
4.染色体结构变异:指在某些情况下染色体发生断裂,在再次接合时改变了原来的顺序、或与其它染色体的断片接合,导致染色体在断裂和接合前后结构不一致的现象。
5.交换抑制因子:由于倒位环内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单交换,而交换的产物都带有缺失或重复,不能形成有功能的配子,因而好象交换被抑制了,或相当程度地减少杂合子中的重组的现象。
二、选择题1-5 DCAAC 6-10 BCABC三、简答题1.从减数分裂配对联会表现区分;异源多倍体联会成二价体,同源多倍体联会有四价体、三价体、单价体、二价体等多种形式。
2.这是因为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其编号相同的三组染色体(如1A1B1D)具有部分同源关系,因此某一单位性状常常由分布在编号相同的三组染色体上的3对独立基因共同决定。
如对不同倍数的小麦属进行电离辐射处理,二倍体种出现的突变频率最高,异源六倍体种最低。
因为异源六倍体有三组染色体组成,某组染色体某一片段上的基因诱发突变,其编号相同的另二组对应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具有互补作用,可以弥补其辐射带来的损伤。
3.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只有这样,当其是单倍体时,减数分裂才会形成12个二价体。
如是异源四倍体话,减数分裂时会形成24个单价体。
4.(1)该单体所缺的那个染色体属于S染色体组,因为具有35个染色体的F1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形成了11二价体和13个单价体。
(2)假若该单体所缺的那个染色体属于T染色体组,则35个染色体的F1植株在减数分裂时会形成12二价体和11个单价体。
5.这有可能是显性AA株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A 基因的染色体发生断裂,丢失了具有A基因的染色体片断,与带有a基因的花粉授粉后,F1缺失杂合体植株会表现出a基因性状的假显性现象。
可用以下方法加以证明:⑴.细胞学方法鉴定:①.缺失圈;②. 非姐妹染色单体不等长。
⑵.育性:花粉对缺失敏感,故该植株的花粉常常高度不育。
⑶.杂交法:用该隐性性状植株与显性纯合株回交,回交植株的自交后代6显性:1隐性。
四、问答题1. ⑴. 叶基边缘有无白条纹的比例为1:1:1:1。
易位使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F-f和Bm2-bm2基因改变为分属于不同的染色体,呈现自由组合规律。
因此易位点T在这两基因的中间。
⑵.易位点T与正常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F-T为7.16%、Bm2-T为45.52%。
其中:F t Bm2和f F bm2为双交换,则:双交换值=((6+1)/ 279)=2.51%单交换值:F-T=((12+1)/ 279)+2.51%=7.16% Bm2-T=((53+67)/ 279)+2.51%=45.52%叶基边缘有无白条纹中脉色36(F)Bm237(f)bm238(F)bm239(f)Bm22、(1)单倍体育种0(2) C C组所运用的方法为诱变育种,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且突变频率比较低(3)基因重组1/3(4)实验步骤:①将小麦隐性突变纯合子与21种野生型小麦单体逐一杂交,得F1②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结果及结论;F1出现隐性突变型,而且这种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为1 ∶1 F1全为野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