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学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教学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喀 斯 特 地 形 成 因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的透水性 水的溶蚀力 水的流动性
海南热带喀斯特地貌
云南路南石林 四川石海洞乡
贵州锥状喀斯特地形区
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特征的昆明石林 神农架溶洞
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
研习要点一
认识喀斯特地貌
深化探究过程——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产生的影响
【复习巩固】:
1.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有哪些? (纬、经、垂) 2.填写右面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高寒荒漠带
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有7个
自然带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点表现:(P65)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 调一致。 2、各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 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 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新课导入:
看视频——桂林山水(D盘KUGOU)
桂林山水
“甲天下”
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 因
【教学目标】: 1、了解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掌握喀斯特地貌发 育的基本条件。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 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 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辨认喀斯特地貌的几种类型。尝试运用所学 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 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2、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
水圈
水文
整体性
植被
生物圈
岩石
地貌
岩
石
圈
体验新课标
知识体系:
图3-3-1表示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1—4题。
图3-3-1
1.图中表示喀斯特地貌的是( ) A.a B.b C.c D.d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褶皱隆起 B.流水搬运与沉积作用 C.水的化学溶蚀作用 D.可溶性岩石构成地表 3.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 A.流水对岩石圈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C.风力对岩石圈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D.冰川对山体的侵蚀作用 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 A.岩石有风化裂隙 B.岩石中含有化石 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岩石具有可溶性
知识升华:
知识体系:
【迁移应用】(背景材料) 阅读同步导学练P69“课后导学” 部分类容,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的地 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 然条件,剖析“雅丹地貌”的成因。
新疆魔鬼城
雅丹地貌背景知识:
雅丹地貌是一种特殊的风成地貌,它是坚硬 的水平岩层被风吹蚀作用下形成的,风力侵蚀过 程中携带了沙粒,对岩层进行研磨,加速了沟垄 的形成,同时需要常年盛行风,这些地质地貌条 件和侵蚀动力条件在我国西北地区比较齐全 。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牵 一 发 而 动 全 身
干旱 气候
河流少 水 内流河
发育差 土壤 肥力低
少数耐 生物( 植被) 旱植物
风蚀地貌 地貌
案例 3:
人类乱 砍滥伐
热带 雨林 遭到 破坏
植被 稀少
水土 流失 全球 气候 变化
生态 环境 失调
7.读“石灰岩溶洞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 ; ②是 。
(2)图中地形名称是 ,主要分布在 (岩石)地区 它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 的水的 和 作用形 成的。 (3)通过化学方程式:CaCO3 + CO2+H2O Ca( HCO3 )2,扼要说明图中①②形成的原因。 (4)写出你所知道的、以该地貌景观著称的两个旅 游景点: 、 。
溶洞
地貌形态
峰林、孤峰、 溶蚀洼地、落水洞 (地下)(地表喀斯特地貌)
石钟乳、石笋、石柱
(地下喀斯特地貌)
体验新课标
(1)岩石透水性因素: 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 (2)水的溶蚀力因素: 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的 数量 (3)水的流动性因素: 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 岩石裂隙的类 型与连通性
合作探究:
1.举例说明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类型。说出石笋、 石钟乳、石柱的区别。其表现的主要外力作用形 式是什么? 2.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什么作用?这类作用的本 质是什么?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举例说 出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岩石。 4.影响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流动性的主 要因素有哪些? 5.桂林地区形成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原因是什么? 除桂林外,我国其他地区是否还有喀斯特地形分 布?
岩石成分易溶 可溶性强 岩石空、裂隙大 透水性强 水中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含量多 溶蚀力大 降水多、坡度大、空裂隙大 水的流动性强
体验新课标
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
体验新课标
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
研习要点二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知识回顾过程——桂林“山水”的自然环境特
环境要素 所属圈层
征
环境特征表现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物生长
图3-3-4表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图3-3-4
图3-3-4 5.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地貌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 B.该地貌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C.该岩石是岩浆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D.常见的地貌类型有:峰林、孤峰、落水洞、溶洞、地下河等
地表水、地下水富集,流水侵蚀作用强
气候
水文
大气圈
水圈
植被
地貌
生物圈
生物的生长旺盛,使土壤、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
岩石圈 东、西、北地势高,西南部地势低,漓江纵贯全境
岩石
岩石圈
石灰岩广布,且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好
体验新课标
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
研习要点二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大气圈
气候
引题升华过程——(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和并 说 要 的 桂 生分 说 素 产 林 活析 各 间 物 山 带喀 圈 的 , 水 来斯 层 相 请 是 哪特 间 互 结 地 些地 是 关 合 球 影貌 怎 系 右 各 响会 样 示 图 圈 。给 相 意 地 层 人互”理相 类作,环互 生用具境作 产的体各用
雅 丹 地 貌
巩固练习:
课后反思:
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
石柱
峰 林 、 石笋 峰 丛
孤 峰
石钟乳
体验新课标
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
研习要点一
认识喀斯特地貌
感知体验过程——喀斯特地貌及形成过程
A
B
C
体验新课标
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
研习要点一
认识喀斯特地貌
思考点拨过程——喀斯特作用及地貌形态
喀斯特作用 溶蚀作用 淀积作用 过程 CO2+H2O+CaCO3 ═Ca(HCO3)2 Ca(HCO3)2═ CaCO3↓+CO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