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景物作文3

校园景物作文3

一、情境导入
1、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放眼望去处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次学校开展了一次活动,向全校同学征集描写校园美景的文章推荐给教育局,评选出最美校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描写校园景色。

板书:校园一角
2、习作前同学们已经走进了校园,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填写了观察记录表,(ppt)现在把观察记录表拿出来看一看吧。

二、
1、请一位同学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他所记录到的内容。

(展示台)
评价:观察得很仔细。

抓住了特点观察你还新发现了()特点按了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进行了连续性的观察
2、谁也观察了——(两张都放到展示台下)评价。

看,虽然他们观察的是同一个景物,但观察的角度却不一样
3、还有谁观察到了不一样的景物?谁来说一说。

5—6个人
4、总结:要写好一个景物,首先要学会细心观察,发现景物的特点。

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记录之后,我们又如何把景物的特点通过生动具体(板书: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呢?
三、
1、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著名作家陈淼和韩少华所写的两个片段。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突出虚实结合的话,这个片段选取的是否恰当呢?(可以)师:第一段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就是陈淼所写的桂林山水。

这一段写了什么?
生:桂林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
师:这都是作者用眼睛看到的,他为了将看到的东西写具体又用了哪些方法呢?
生:用上了比喻句、排比句,
师:这些比喻和拟人,都是作者想到的,他通过想象把眼睛看到的东西写的更加具体了。

所以作者把他看到的加上
生:想象到的。

师:(这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起了渲染烘托的作用, 更加突出了水静清绿的特点。

我们再来看看韩少华所写的片断给我们什么启发? )(板:虚实结合)
怎么往下接可以简单地点出自己的感受?
2、站在亭台上,向南望去,只见那正阳门两侧,如同春笋般地拔地而起的几十幢大厦,给这古城增添了崭新气派;向东望去,一切在阳光里更显得柔和透明;向西望去,那琼岛上的白塔,经历了地球震动的一场小小劫难,又昂首蓝天,而且素洁如玉;再回身向北看去,那鼓楼和它身后的钟楼,如今虽默默据守在那里,却难免让人联想到几百年间那晨钟暮鼓是怎样标志着孤独每天的生活节奏的;而钟鼓楼背后,那横卧天际的燕山余脉,蓝莹莹的,宛如
这古城的一带屏障。

第二段是韩少华写的《万春亭远眺》。

这一段写了什么?
.
这个部分是突出有顺序,不知道该怎么一步一步提问可以很稳的把学生往有顺序的方面框
1\请找一找短文中的方位词,把它划出来..
2\你知道短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总结:描写景物时,按照一定顺序,能使描写更有条理
2、老师认真观察了校园的大松树,并把它写了下来,一起来看看老师写的如何?
评价的重点围绕虚实、顺序
万一学生评价时都不说老师按照了一定的顺序描写,或者老师加上了想象,那我可以用哪些问题让生关注在虚实、顺序两方面做评价?
1\\出示范文,请一生读
2\ 你觉得老师那些地方写得好?运用了什么方法.?
3\老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4\\你觉得还可以想象成什么?\
5\\看来,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能把景物描写具体.
3、你们是不是也想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呢?一起来动动笔吧。

写完的同学可以先在四人小组里互相交流。

中等生:先来说说它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用上了我们刚才所说的虚实结合。

描述的很有条理。

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哪些地方我们还可以给他补充的呢?
写得较好的:大家觉得他写得如何?好在哪里?用上了丰富的想象。

将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了。

四、
1、片段都会写了,那我们如何把它写成一篇文章呢?
2\一篇文章要有开头\中间和结尾,中间的片段我们会写了,加上中间和结尾,就能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3\ 那怎样写开头和结尾呢?
请看几个片断.(在网上找一些开头和结尾的片段让学生去体会,总结集中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如何开好头?
1、对比总起式。

例:有人喜爱艳丽多姿的桃花,有人喜爱娇艳富贵的牡丹花,我却喜爱傲霜斗雪的菊花。

2、歌词、名句总起式。

例1:“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仿佛看到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小草。

例2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金秋十月,我来到梦寐以求的黄山。

3、开门见山总起式。

例1:我家养了一盆水仙花,高雅纯洁,全家人都喜爱它。

例2:你一走进校园就会看见一棵参天大树——梧桐树。

听老师说它已经100多岁了,真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爷爷啊!我爱梧桐树。

例3:我的故乡就在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第一鲜”的南黄海边的如东。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4、悬念式。

例1: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特别喜欢梧桐树吗?
例2:这是哪儿?我仿佛成了故乡的陌生人。

当年,这儿没有如此美丽的花草,清澈的河水,遮天蔽日的树木……
5、激趣式。

例1:亲爱的朋友,你一定喜爱吃桃子。

这甜中带酸的桃子就是我们家乡的特产,欢迎你到我们家乡来。

例2:“千条线,万条线,钻进水里看不见。

”小朋友,你猜这是什么?对,这就是我喜爱的雨。

6、抒情式。

例:我第一次看到大海,天空是那么湛蓝,大海的胸怀是那么广阔。

我多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啊!
7、拟人抒情式。

例:啊!春姑娘来了,大地万物在欢笑。

春天,好一派迷人的风光。

8、倒忆式。

例:家乡秋天那漫天飘舞的苇絮,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抹之不去。

如何写好结尾?
1、抒情式:
例:啊!雪花,你带给人们洁白素雅的美。

雪花啊!我愿所有的人品格都如你冰清玉洁。

2、总结式。

例:夹竹桃有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这么多的幻想,我爱夹竹桃。

3、歌词、诗句式。

例1:看了这山这水,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例2:“你出污泥而不染,全身奉献一丝无悔。

啊!……”荷花的这种品格引起了多少人的赞赏
4、联想赞美式。

例:我赞美凌寒独自开的梅花,更赞美坚贞不屈,纯朴高洁的人。

5、随想式。

例:望着眼前的这棵高大的无私奉献的梧桐树,我什么时候也能像它一样呢?
6、自然意境式。

例:夕阳献出了最后一丝余辉,笑着离开了。

然而,明天
朝霞又会冉冉升起……
7、回味式
例:我时不时留恋地回头望几眼,一不留神,差点摔个筋
斗。

故乡的柿子林如此地诱人。

8、自然总结式。

例:好几年过去了,我长大了,夹竹桃也长高了。

望着洁白的秀丽的夹竹桃,我比以前更加爱它了。

4\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方法,加上开头和结尾,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5\\请完成了的同学读一读,大家评一评.
6\ 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习了按照一定顺序,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写校园一角,学得很好,请把作文修改好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我们一起来评一评谁写得最好,把它们推荐给教育局.
专家想在这里让学生形成一个全篇的概念,告诉学生一篇文章的几个点,最后再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