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电流和电路测试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电流和电路测试题及答案
灰尘属于宏观的颗粒.
12.小明对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进行观察,画出下列四种电路图,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红绿黄信号灯是单独工作的,则三种灯是 并联的,三种灯不会同时亮,所以三个灯的支路上各有一个开关,整个电路还有一个总开 关,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设计电路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判断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根据用 电器是否同时工作基本上可以确定连接方式,其次根据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确定开关的位 置,最后补全电源和导线完成一个完整的电路;用电器如果可以不同时工作,电路大多数 为并联.
13.如图所示,在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时,选用质量较小的卡片,目的是忽略小 卡 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这种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 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四个实例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故答案为:C.
【分析】(1)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不是宇宙的中心;(2)摩
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并没有创造电荷;(3)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
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吸引下绕着原子核做高
速运转;(4)分子是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通过扩散现象表现的,
2.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滑片 P 由 b 移到 a 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及滑动变阻器接 入电路的电阻 R2 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电阻 R1 的阻值为 20Ω B. 滑片 P 移到 b 端时,R2 两端的电压为 6v C. 滑片 P 移到 a 端时,R2 的电流为 0.1A D. 当滑片 P 移到中点时,通过 R1 的电流为 0.3A 【答案】D 【解析】【解答】由图甲知当滑片 P 由 b 移到 a 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滑动变阻器两 端的电压最大,电压表的示数最小,由图乙知此时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20Ω,电压表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开关闭合,电动机和指示灯同时工作,开关断开,电动机和指示灯同时
不工作,只有 B 和 C 满足这个条件。将这辆玩具车的电池取下,保持开关闭合.转动车 轮,车上的指示灯能够发光,电动机转动的过程中相当于电源,电池断开后仍能形成回路 供电,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回路,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回路,各 用电器互不影响.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是,有电源,且电路是通路.结合现象分析即可.
5.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是( )
A. 一个中学生骑自行车的功率约 700w
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 5m/s
C. 普通家用照明灯的工作电流约 2A
D. 一杯水对桌面的压强大约 1000Pa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人骑自行车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约 15N,匀速行驶时双脚的动力等于摩擦
面的压强:p= = =
=1000Pa,故 D 符合实际.
故选 D.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
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6.两个相同的验电器 A 和 B,A 带正电,B 不带电,用金属棒把 A、B 连接起来后如图所
示,则( )
A. B 中负电荷通过棒流向 A,B 带正电荷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 S 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灯 L1 和 L2 并联,电流表测的是 L1 支路的电流 电压
B. 灯 L1 和 L2 并联,电压表测的是电源
C. 灯 L1 和 L2 串联,电压表测的是 L1 两端的电压 端的电压
D. 灯 L1 和 L2 串联,电压表测的是 L2 两
力,也是 15N;骑自行车的速度在 5m/s 左右,所以功率大约为 P=Fv=15N×5m/s=75W,接
近 70W,故 A 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 1m/s,故 B 不符合实际;
C、普通家用照明灯的额定功率为 40W,正常工作电流 I= = ≈0.18A,故 C 不符合实
际; D、茶杯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 30cm2 , 茶水和杯子的总重大约是 3N.则茶杯对水平桌
力增大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由 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 大,由 U=IR 可知,R0 两端的电压增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压 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小,D 选项中电压表并联在 R0 两端,其示数增大;A 选项中电压表并 联在压敏电阻两端其示数减小,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定值电阻 R0 与压敏电阻串联时,根据压敏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得出阻值的变 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 R0 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可知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 (2)定值电阻 R0 与压敏电阻并联时,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压 力变化时通过 R0 的电流不变,根据压敏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得出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 可知通过压敏电阻电流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
点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的大小及电压表的示数,判断电源片 P 移到 a 端时和滑片 P 移到中点时的电流。
3.现代社会倡导文明出行,某班同学对十字路口人行横道的红、绿交通信号灯进行观察, 画出如图所示的控制人行红、绿灯的电路图,你认为可行的是( )
B. A 中正电荷通过棒流向 B,B 带正电荷
C. 棒中有持续电流从 A 流向 B,使 B 张角增大 D. 棒中有持续电流从 B 流向 A,使 A 张角
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 带正电,B 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 A 和 B 连接起
来,瞬间 B 上的部分负电荷会转移到 A 上,因此验电器 B 的金属箔由于带正电会张开,验
于并联,AB 选项中灭蚊网和灯串联,故 A、B 错误;
C、C 图中 S1 闭合,S2 断开时,灯泡亮,灭蚊网不工作,不符合题意,故 D 错误.
D、D 中 S1 闭合,S2 断开时,只有灭蚊网通电起到灭蚊作用;当开关 S1 和 S2 都闭合时,灭
蚊网与灯都通电同时工作,符合题意.故 D 正确.
故选 D.
10.如图所示的电蚊拍,具有灭蚊和照明等功能,当开关 S1 闭合、S2 断开时,只有灭蚊网 通电起到灭蚊作用;当开关 S1 和 S2 都闭合时,灭蚊网与灯都通电时起到灭蚊和照明作
用.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这种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B、根据题意可以知道,灭蚊网和灯泡工作时互不影响,因此属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B、可知,闭合开关 S 后,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因此,电路总体为
串联,故 AB 错误;
CD、灯 L1 和 L2 串联,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表并联在灯 L1 两端,所以测的是 L1 两端的电压,故 C 正确、D 错误.
故选 C.
【分析】电路元件的连接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并联电路
A.
B.
C.
D.
【答案】 B 【解析】【解答】因为人行红、绿灯工作时,要分别发光,所以是并联电路,B 符合题 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并联电路用电器互不影响,每个用电器可以单独工作。
4.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下列电路中,符合电表示数随压力增大而减 小的电路是( )
A.
B.
C.
【解析】【解答】A、甲图金属箔张开只能说明绝缘棒带电,但不能确定是正电还是负
电,A 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由于弹簧秤拉力方向并非竖直、故其力臂并非左边钩码重力力臂的一半,所以弹 簧示数并非左边钩码重力的一半,B 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可以看出,橡皮膜所在深度相同,U 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一样,说明液体压强与 水和盐水的密度有关,C 符合题意; D、丁图中用电笔测量时要使其与地面接触形成回路,故需要人手接触电笔笔端,D 不符合 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验电器是检查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2)力臂是支点支力作用线的垂线段的长度,由图分析动力和阻力力臂的大小关系,从而 解答; (3)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根据图示分析解答; (4)使用试电笔时人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而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
【分析】串联电路的特点是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并联电路的特点是互不影响.再根据
开关的作用来判断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1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雾霾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
B. 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C.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D. 地球等行星
电器 A 的张角减小,棒中瞬间有电流从 A 流向 B;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
反,因此电流方向是由 A 到 B. 故选 A. 【分析】(1)规定电流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
的方向相同;(2)验电器使用时是让金属杆上的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然后同种电荷会相
互排斥从而验证物体是否带电的.
7.有一辆电动玩具车,玩具车内部电路是由电源、开关、电动机、指示灯各一个组成的。 开关闭合,电动机和指示灯同时工作,开关断开,电动机和指示灯同时不工作。为了探究 玩具车内部电动机与指示灯的连接方式,他将这辆玩具车的电池取下,保持开关闭合.转 动车轮,车上的指示灯能够发光。则玩具车内电动机与指示灯的连接方式是 ()
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 C
【解析】【解答】A、雾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与空气中灰尘结合形成的,
是可见的物质,不是分子,A 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