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反函数问题的不求问题

高中数学:反函数问题的不求问题

高中数学:反函数问题的不求问题
对于一些反函数问题,只要充分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弄清原函数和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之间的关系,了解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则可不必求出反函数的解析式便能求解。

例1、的反函数是()。

A.
B.
C.
D.
解析:由,得,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为[1,2],值域为[0,1],则反函数的定义域为[0,1],值域为[1,2]。

通过观察四个选项,知答案为B。

例2、函数的反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解析:由原函数不难得到反函数的定义域为,根据定义域可排除选项A、C,又点(1,0)在原函数的图象上,所以点(0,1)在反函数的图象上,排除D,从而选B。

例3、若函数,则_________。

解析:设,则,即,解得,故。

例4、已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求a的值。

解析:因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所以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相同。

又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则,即得。

例5、已知函数,若函数的图象与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求的值。

分析:解决本题的常规思路是先由求,然后得,再求的反函数即,最后求的值。

这里运用互为反函数的两函数间的关系,在的两边同取“f”,减少运算避免错误。

但在解题时,我们常会有如下错解:先由得,然后将的反函数误认为是
来求解。

解析:由题设知函数是的反函数,设,则,即,所以,可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