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全集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全集

全册教学要求1.识字与写字(1)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认识24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及教参中要求的带生字的词语。

(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整洁。

2.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

(2)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逐步做到边读边思考。

(3)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注重词语的运用和积累。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抓住段中的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容。

(6)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容,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7)体会逗号、句号的不同用法,学习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习作(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把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经历过的有趣的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读给别人听,与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学写观察日记、请假条两种应用闻。

(3)看图作文,能根据多幅图展开想像,把图中描绘的容写清楚写明白。

(4)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等常用的标点符号。

4.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2)在交谈中要努力把自己的意思讲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听完后再提出;在交谈中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5.综合性学习(1)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生活,观察社会。

(2)在两次“语文大课堂”活动中,要精心准备,积极参加。

在活动过自主、合作、探究,动口、动脑、动手,把活动——表达交流——习作结合起来。

三年级小学语文S版上册教学计划教材容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

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在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还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练习复述课文。

10、开始练习习作。

不拘形式的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他们喜欢语文,上课积极认真,课外阅读兴致很高,字也写得不错。

但亦有个别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上课不自觉,作业潦草,掌握知识与别人距离较大,这学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优差生的辅导,调动每一个孩子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措施(一)、精读课文的教学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

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靠经常不断地练习提高写字的技能。

钢笔字逐步做到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用毛笔写字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

中年级的词句训练可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要避免以词解词,要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能力,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要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三要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3.语文园地的教学。

语文园地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发表个人的感受和见解。

学习表达相结合,培养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

4.要加强朗读、默读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

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指导朗读,不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

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教学,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

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不要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

(三)、口语交际的教学:明确教学要求,培养他们交际的能力,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大胆交流,勇于发表观点、见解,全员参与,共同评价并为他们的写作下铺垫。

(四)、习作教学: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焦急、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多给他们提供说的机会,写的机会,多鼓励多表扬。

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要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实践活动是课语文学习的扩展,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

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2014-2015 学年度上学期语文学科教学进度表1、大海的歌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

发展想象力。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月日星期第节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语言训练]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

把课文读熟。

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2.根据喜欢的不同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A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天在海中,海中有天,一切都被海水染蓝的景象,感受作者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A出示填空:海上的风是()、是()、是()、是()他一来,就()……就()……就()……就()……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月日星期第节教学容:1.复习会认字。

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

(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

(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是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教师仍然要重视写字的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在观察、讨论、评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及评价他人的能力。

] 3.检查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1.大海的歌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2、《帽子和鸟窝》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

会写14个字,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月日星期第节一、导入,学习“帽”和“窝”:1.板书:帽子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板书:鸟窝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二、出示课题、质疑: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容: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3.纠正字音:4.指名回答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5.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四、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挠:右上边不要加点。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月日星期第节一、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的容,知道了课题中的帽子是谁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二、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这些语句画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