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评价表(一)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开题报告指导老师:班级:高一(8)班
研究成员:
一、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环境污染的四大公害之一。
噪声对人的耳朵伤害最大。
有位医生在一位八十二岁老人的左耳道深处发现了一个棉花球,那是三十二年前治疗中耳炎时丢下的。
医生立刻对病人实行听力检查,结果发现,老人左耳的听力比右耳好得多。
这说明,人年老后不一定非聋不可,噪声可能是老年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
噪声还会使人心情烦躁、反应迟顿、注意力分散。
有人对电话交换台实行调查,发现噪声级从50分贝降到30分贝,差错率减少42%。
科学家还用动物做实验研究噪声的危害。
猩猩蝇是一种小昆虫,它们的寿命大约是30天。
把猩猩蝇放在没有强噪声的环境里饲养,平均寿命是33.7天。
同样的生活环境加上每天8小时100分贝的噪声,它们只能活28.1天。
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噪声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
二、课题的意义:
我们实行此课题的研究,就是要通过环境教育,通过学生调查平泉镇以及校园周边主要的噪声污染源,了解相关部门噪声处理的方法和措施。
提升全体学生对噪声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并向相关部门提出我们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使我区及我校重视环保工作,并逐步解决噪声污染问题。
以培养同学们关心社会、关心环保的高尚情操,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
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学习收集整理信息、调查和实验报告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交往水平,调查研究水平。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三、课题介绍
谈论、研究当今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拉近了世界潮流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清醒环境保护不是政府人员、科学家、环保团体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让学生从持续的实行的材料收集中,逐渐体会到噪声,学生是祖国的新生力量,更联系着我国千千万万家庭,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但能够从纵度上(时间上)扩大环保者队伍,更能够横度上(空间)呼唤社会各层公民环保意识,增强效果。
四、参与者特征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学习的声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满足本课题的要求。
同时城市学生绝绝绝绝大部分配有电脑,电脑操作水平较强,接收信息的途径丰富,能够满足学习上网收集资料、实行数据图表处理、写规范调查报告的需要。
本课题需要学生具备以下实践水平。
一是收集社会人员资料水平,如到社会上做调查问卷等。
本校学生生源基本全是城镇生源,社交水平、语言沟通水平相对较强,再通过合理的人员编组,基本能够完成本任务;二是实地考察、收集样品水平,本课题涉及到城市噪声污染,需要到实地考察、收集数据,因为车辆较多,加上高一学生十分活跃,采集活动可能存有着一定风险,必须以小组为单位。
三是调查报告、文书水平,高一学生没有接触过调查报告,可能在书写形式上存有一点困难,但通过相关资料查阅,基本可能完成这个环节;三是宣传水平,课题成果除了以报告形式汇报外,
还要以宣传稿、画册、板报、手抄报等不同的形式对外宣传活动的意义,唤醒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五、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噪声来源主要有三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居民噪声。
a.工业噪声:发动机运转声、电锯、电钻、工地爆破声等。
b.交通噪声:汽车摩托车的鸣叫声,火车、飞机发出的巨大的响声等。
c.居民噪声: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声音,人们的哭笑声等。
2.噪声的三种危害:
a.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影响工作效率。
b.生理效应: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耳聋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c.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3.减弱声的途径与方法。
a.在声源处减弱:改造声源结构,减小噪声响度;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燃机排气管处加消声器。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噪声声源与外界隔离开来。
在人耳处减弱,戴防噪声耳塞,用手指塞住耳朵等。
c.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目标:
从实际生活出发,组织学生对家乡、家庭、学校的噪声污染情况实行调查,培养学生科学调研水平,唤醒学生环保意识,并通过学
生行为影响家庭、影响社会。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结题报告
一、交通噪声的危害
交通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严重时甚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如引起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噪声可使学习
工作效率降低、
产品质量下降,
在特定条件下
甚至成为社会
不稳定的因素
之一。
另外,交
通噪声还会影响到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
例如,交通噪声影响严重的房地产、工厂、商厦等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都有不同水准的下降,噪声还直接影响到公路周围的土地价值。
有资料表明:交通噪声每升高1分贝,土地的价格就会下降0. 08~1.26%,平均0.9%左右。
反过来说,将交通噪声水平降低1分贝,则相当于沿线土地增值
0.9%,对于土地批租来说,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值。
二、降噪措施分析
近年来,世界上众多国家为降低公路交通噪声采取了诸如应用降噪路面、种植降噪绿化林带、修筑声屏障等措施。
1.降噪路面
对于中小型汽车,随着行驶速度的提升,轮胎噪声在汽车产生噪声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修筑降噪路面对于控制交通噪声
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所谓降噪路面,也称多
空隙沥青路面,又称为
透水(或排水)沥青路
面。
它是在普通的沥青
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
面结构层上铺筑一层
具有很高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其空隙率通常在15~25%之间,有的甚至高达30%。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根据表面层厚度、使用时间、使用条件及养护状况的不同,与普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此种路面可降低交通噪声3~8db。
该方法的优点是:因为混合料孔隙率高,不但能降低噪声,还能提升排水性能,在雨天能提升行驶的安全性。
局限性是:耐久性差,集料、粘结料要求高,使用一段时间后,孔隙易被堵塞。
2.种植降噪绿化林带
树木及绿化植物形成的绿带,能有效降低噪声。
在公路两侧植树绿化,是防治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
选择合适树种、植株的密度、植被的宽度,能够达到吸纳声波,降低噪声的作用。
同时绿化林带还能够起到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吸附微尘的作用,能改善小气候,防止空气污染,截留公路排水、防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当绿化林带宽度大于10m时,可降低交通噪声4~5db。
这是因为投射到植物叶片上的声能74%被反射到各个方向,26%被叶片的微震所消耗。
噪声的降低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植物种类都有密切关系。
该方法的优点是:生态效益明显。
局限性是:占地较多,早期降噪效果不显著。
3.声屏障技术
采用构筑声屏障的方式来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降噪方式。
声屏障降噪主要是通过声屏障材料对声波实行
吸收、反射等一系列物
理反应来降低噪音,据
测试采用声屏障降噪
效果可达10db以上。
声屏障按其结构外形
可分为:直壁式、圆弧式;按降噪方式可分为:吸收型、反射型、吸收-反射复合型;按其材质可分为:轻质复合材料、圬工材料等等。
因为声屏障的类型各异,所以在降噪效果、造价、景观方面各有特点。
所以,在
选用声屏障时,应根据受声点的敏感水准、当地的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来合理选择适用的声屏障类型。
该方法的优点是节约土地,降噪效果比较明显。
局限性是:长距离的声屏障使行车有压抑及单调的感觉,造价较高,如使用透明材料,又易发生眩目和反光现象,同时还要经常清洗。
结束语
因为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噪声污染这个世界性四大环境公害之一,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
从国外公路建设发展的规律来看,当路网建设形成规模后,投入于环保治理的资金将逐渐增大。
我们应该看到当前的任何一种降噪方式在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中也各有不足,所以应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增强环保建设,根据工程实际,对降噪措施实行技术和经济论证,在多方案比选之后采用最佳降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