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员-混凝土外加剂试验(总分:12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判断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泵送剂在进行试验时,应至少提前24h将各种混凝土材料移入环境温度为20℃±3℃的试验室。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2.防冻剂是指能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养护条件下达到预期性能的外加剂。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3.所有混凝土外加剂均能减少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4.高效减水剂一等品的减水率指标要求大于12%。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5.在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同时还可以增大流动性并节约水泥。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6.外加剂只能改善混凝土的一种性能。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7.同一种外加剂用于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其掺量也不同。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8.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减水作用。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9.混凝土掺入引气剂,使混凝土的密实度降低,因而使其抗冻性降低。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10.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可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但对后期强度无影响。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11.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在保持工作性和强度不变的条件下,可节约水泥的用量。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12.缓凝减水剂是指兼有缓凝及大幅度减少拌和用水量的外加剂。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13.建筑结构用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必试检验项目包括钢筋锈蚀、28d抗压强度比、减水率。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14.仲裁试验可以不选用基准水泥。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15.减水率是指坍落度基本相同时,掺外加剂混凝土和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16.抗压强度比以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表示。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8,分数:58.00)17.外加剂配料控制系统标识应清楚、计量应准确,计量误差为( )。
∙A.±1%∙B.±2%∙C.±3%∙D.±4%(分数:1.00)A.B. √C.D.解析: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增强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混凝土外加剂的是( )。
∙A.防水剂∙B.防冻剂∙C.膨胀剂∙D.密实剂(分数:1.00)A. √B.C.D.解析:19.进行限制膨胀率试验时,试件应在养护箱内养护,在预计抗压强度为( )时脱模,脱模后立即进行初始长度测量。
∙A.5MPa±2MPa∙B.6MPa±3MPa∙C.10MPa±2MPa∙D.10MPa±3MPa(分数:1.00)A.B.C. √D.解析:20.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进行试验和计算,试件应用振动台振动15~20s,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φ25mm,1400次/分钟)振捣( )。
∙A.8~12s∙B.8~15s∙C.10~15s∙D.12~16s(分数:1.00)A. √B.C.D.解析:21.测定终凝时间应选用截面面积为( )的试针。
∙A.20mm2∙B.40mm2∙C.50mm2∙D.60mm2(分数:1.00)A. √B.C.D.解析:22.泵送剂用砂应为二区中砂,应符合《建筑用砂》(GB/T 14684—2001)规定,砂的细度模数为2.4~2.8,含水率小于( )。
∙A.1%∙B.2%∙C.3%∙D.5%(分数:1.00)A.B. √C.D.解析:23.下列标准是建筑结构用混凝土膨胀剂的检验标准的是( )。
∙A.JC 473—2008∙B.JC 474—2008∙C.JC 476—2001∙D.JC 477—2005(分数:1.00)A.B.C. √D.解析:24.测试某外加剂的凝结时间差,初凝时间的试验结果如表8-4所示,则该外加剂的初凝结时间差为( )。
∙A.450min∙B.420min∙D.435min(分数:1.00)A. √B.C.D.解析:25.测定净浆凝结时间的试验,试验结果应以2次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若2次测值差大于( )时,试验无效,应重新进行试验。
∙A.15s∙B.20s∙C.30s∙D.35s(分数:1.00)A.B.C. √D.解析:26.测定渗透高度比应参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 82—1985)中规定的抗渗透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测定,其初始压力应为( )。
∙A.0.2MPa∙B.0.3MPa∙C.0.4MPa∙D.0.5MPa(分数:1.00)A.B.C. √D.解析:27.混凝土膨胀剂性能指标要求,化学成分中氯离子的含量应不大于( )。
∙A.0.03%∙C.0.08%∙D.0.15%(分数:1.00)A.B. √C.D.解析:28.依据《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1997)标准进行试验的混凝土外加剂,要求掺量大于1%(含1%)的同品种外加剂每一编号为( )。
∙A.30t∙B.50t∙C.100t∙D.150t(分数:1.00)A.B.C. √D.解析:29.混凝土防冻剂性能指标要求,50次冻融强度损失比应不大于( )。
∙A.80%∙B.100%∙C.135%∙D.150%(分数:1.00)A.B. √C.D.解析:30.测定初凝时间应选用截面面积为( )的试针。
∙A.20mm2∙C.70mm2∙D.100mm2(分数:1.00)A.B.C.D. √解析:31.混凝土一等品防水剂性能指标要求,收缩率比(28d)应不大于( )。
∙A.85%∙B.105%∙C.125%∙D.135%(分数:1.00)A.B.C. √D.解析:32.混凝土一等品泵送剂性能指标要求,常压泌水率比应不大于( )。
∙A.70%∙B.80%∙C.90%∙D.100%(分数:1.00)A.B.C. √D.解析:33.混凝土膨胀剂性能指标要求,当细度用0.08mm筛筛余表示时,要求细度应不大于( )。
∙A.8%∙B.10%∙D.15%(分数:1.00)A.B.C. √D.解析:34.泵送剂的代表批量为( )。
∙A.年产200t以上,每50t泵送剂为一批;年产200t以下,30t一批;不足20t也可作为一批∙B.年产300t以上,每50t泵送剂为一批;年产300t以下,30t一批;不足20t也可作为一批∙C.年产500t以上,每50t泵送剂为一批;年产500t以下,30t一批;不足50t也可作为一批∙D.年产600t以上,每50t泵送剂为一批;年产600t以下,30t一批;不足50t也可作为一批(分数:1.00)A.B.C. √D.解析:35.关于新拌砂浆法试验结果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以3个试验电极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钢筋阳极极化电位的测定值,以时间为横坐标,阳极极化电位为纵坐标,绘制电位-时间曲线∙B.根据电位-时间曲线,可以判断出砂浆中的水泥、外加剂等对钢筋锈蚀的影响∙C.活化曲线表明阳极钢筋表面钝化膜完好无损,所测外加剂对钢筋是无害的∙D.通电后,阳极钢筋电位迅速向正方向上升,并在1~5min内达到析氧电位值,经30min测试,电位值无明显降低的曲线属于钝化曲线(分数:1.00)A.B.C. √D.解析:36.粉状外加剂应防止受潮结块,若有结块,则应经性能检验合格后应粉碎至全部通过( )后方可使用。
∙A.0.48mm筛∙B.0.56mm筛∙C.0.63mm筛∙D.0.68mm筛(分数:1.00)A.B.C. √D.解析:37.关于防冻剂的抗压强度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掺防冻剂受检混凝土,规定温度为-15℃时,试件预养时间应为2h∙B.测定抗压强度比时,预养后的试件移入冰箱内应用塑料布覆盖试件,环境温度应在2~3h内均匀降至规定温度,在养护12d后脱模∙C.测定抗压强度比时,每批1组,3块试件数据取值原则上应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中的规定∙D.测定抗压强度比应以3组试验结果强度的平均值计算抗压强度比,精确到1%(分数:1.00)A.B. √C.D.解析:38.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掺入泵送剂的混凝土,其砂率为( )。
∙A.35%∙B.40%∙C.42%∙D.45%(分数:1.00)A.B.C. √D.解析:39.掺泵送剂的受检混凝土合格品坍落度增加值应不小于( )。
∙A.100mm∙B.90mm∙C.80mm∙D.70mm(分数:1.00)A.B.C. √D.解析:40.混凝土合格品防水剂性能指标要求,吸水量(48h)应不大于( )。
∙A.45%∙B.55%∙C.65%∙D.75%(分数:1.00)A.B.C.D. √解析:41.混凝土冬季施工时,必须加的外加剂是( )。
∙A.速凝剂∙B.早强剂∙C.引气剂∙D.缓凝剂(分数:1.00)A.B. √C.D.解析:42.混凝土外加剂用的多种材料及试验环境温度应保持为( )。
∙∙B.20℃±2℃∙C.20℃±3℃∙D.20℃±5℃(分数:1.00)A.B.C. √D.解析:4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建筑结构用混凝土引气剂的必试检验项目的是( )。
∙A.缓凝剂∙B.28d抗压强度比∙C.凝结时间差∙D.含气量(分数:1.00)A.B.C. √D.解析:44.某一混凝土外加剂进行检测,所测的掺外加剂混凝土的泌水数据列于表8-1中,已知拌和25L,混凝土容重均为2400kg/m2,则掺该外加剂混凝土的泌水率为( )。
∙A.3.5%∙B.3.6%∙C.3.7%∙D.3.8%B. √C.D.解析:45.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掺入减水剂或防水剂的混凝土的砂率应比基准混凝土低( )。
∙A.1%~2%∙B.1%~3%∙C.2%~3%∙D.2%~4%(分数:1.00)A.B. √C.D.解析:46.混凝土外加剂用石,应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01)标准规定要求,粒径为( ),采用二级配。
∙A.5~10mm(方孔筛)∙B.5~10mm(圆孔筛)∙C.5~20mm(方孔筛)∙D.5~20mm(圆孔筛)(分数:1.00)A.B.C.D. √解析:47.凝结时间可采用贯入阻力仪测定,该仪器精度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