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沉与浮》幼儿园中班教案《沉与浮》设计意图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回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使幼儿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1、小泡沫板、石头、玻璃珠、雪花片、小球、塑料瓶、操作盘放在桌子的中间。
2、记录表、笔、水盆。
活动过程1、教学活动的导入幼儿进入课室室后,坐在座位上。
老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托盘中都放着哪些东西?2、猜测物体沉浮状态并记录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一猜,这些东西放入水中后,有哪些东西会沉到水底,有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老师:请你把猜想的写到记录表上,记录表已将托盘中的材料画好,表示下沉,表示上浮。
请你在相应的位置上画上勾,等会我们再来比比,你猜的和操作结果到底是不是一样的。
3、实际操作物体,并记录沉浮状现象。
教师给予指导。
老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记在了记录表上,那小朋友的猜得到底对不对呢?请小朋友对照记录将材料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并将这个材料是沉还是浮记录在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
4、幼儿对自己的实验总结及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
教师给以鼓励。
教学反思:1.通过幼儿亲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2.在活动中提供了适宜的材料让幼儿人人动手,满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动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增强了活动的目的性。
4.实验结果评价中我给幼儿了充分的肯定。
5.本节课的不足在于拓展延伸时由于准备不足,孩子没能答出人们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后还要多探究,并及时引导孩子为以后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1、教学试验材料:各种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块、勺子等),大容器7个、记录表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沉、浮。
活动过程:一、猜测活动: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这些物品宝宝想到水里游泳,你们猜猜看会怎么样呢?(出示沉↓、浮↑卡片)2、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我们就把玩具扔进去看看呢?3、让幼儿大胆猜测其余物品宝宝的沉浮现象。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浮”现象。
1、第一次实验:幼儿把物品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2、第一次记录:记录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3、交流: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测和实验结果,探索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1、这些物品宝宝,他们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玩一玩,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使浮起来的东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时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诉我们。
2、幼儿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3、你用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的?成功了吗?幼儿:沉下去的东西请沉的东西帮忙会沉下去,要请浮的东西帮忙才会浮起来教师小结: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而且和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四、经验迁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图片),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了水里,我们人也会沉到水里了,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图片)五、结束小结。
科学家很聪明的,他们运用水的神奇力量发明了船、潜水艇,可以使我们人在水里走来走去,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可以发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东西。
设计思路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探索身边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科学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猜想和发现中,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目标1.在探索物体沉与浮的过程中,体验操作与探索的乐趣。
2.感知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能对其分类;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尝试记录猜想与发现,学习预测和验证的科学方法。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积累有关水的经验,初步感知过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材料准备:枣、铁夹子、塑料瓶、积木、石头、泡沫、沙子,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1.观察树叶和钥匙放进水缸的现象,简单了解物体的沉与浮。
(1)教师分别将两样东西放入水缸中,请幼儿观察。
2.观察材料,猜测物体的沉浮现象。
(1)逐一观察材料。
(2)玩游戏"猜一猜"并记录。
3.动手操作并记录,验证物体的沉浮现象。
(1)观察记录纸,讨论记录方法。
(2)自由探索物体的沉与浮,并记录操作结果。
4.交流操作结果,对沉浮物体进行分类。
(1)分别展示记录结果,验证猜想。
(2)共同小结。
(3)根据沉浮现象进行分类。
5.动手制作潜水艇,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1)讨论方法。
(2)动手制作潜水艇,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
(3)个别介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4)共同小结。
6.播放潜水艇视频,扩展经验。
自我反思: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活动目标:1.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测并做记录。
2.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重点难点:1.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船儿向前行》,学习单《浮沉实验记录表》,盆(或透明保鲜盒)、油泥、弹珠、小碗、小石头、纸片、泡沫等物品,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一、请幼儿了解实验内容和过程。
1.我们要来做实验,看看手上的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到水里,哪些会浮在水面上。
2.在进行实验前,你需要猜测这个物体沉浮情况,并且记录到学习单上。
3.进行实验后,再将实验结果记录到学习单上,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二、为每一组提供一套材料,让幼儿自由进行实验,教师从旁观察、指导。
三、请幼儿试着讨论物体浮沉的原因。
1.为什么弹珠、石头、油泥会沉下去?纸片、泡沫却是浮在水面上的?2.碗怎样放会浮在水面上?怎样放会沉下去?3.油泥可以捏成什么样子就不会沉下去呢?四、请幼儿将油泥捏成某种造型,使其可以浮出水面。
教师请成功的幼儿和大家分享他(她)的方法,再请幼儿将这个方法记录在学习单上。
五、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内容,看看书上的方法是什么。
六、请幼儿都将油泥捏成油泥船的样子,然后试着在其中放弹珠、石头等物品,看看各自的油泥船能承载多少物品。
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积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筐子、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活动过程:(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过节,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幼儿集体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身边的小朋友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3.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1)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个别幼儿回答)(2)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师:老师这有一张记录单,这一排是老师准备的材料。
会浮起来的物品可以当小船,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当小船。
等一下,小朋友们在能浮起来的物品后"√"。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等一下我们分组进行试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
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
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师: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来,后来就沉下的?(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4.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你们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2)幼儿讨论。
(3)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
(个别幼儿回答)(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三)引导幼儿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1.探究一:借助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现在请小朋友帮助小蚂蚁想想办法,让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来给小蚂蚁当小船,并在记录单上记录。
(2)鼓励幼儿分组探究如何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并且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师:你刚才是怎样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大记录表中进行记录。
)(4)师:有的小朋友是将珠子放在泡沫上,使珠子可以当小船。
(5)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是借助会浮的物体让会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个别幼儿回答)(6)师:小朋友说我们游泳时用游泳圈,人就不会沉下去了。
2.探究二:不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刚才我们请能浮的物品帮助,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现在再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我们怎样能不借助任何物品的帮助,让这些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呢?(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