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内部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内部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否定党的领袖,否定党的历史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他们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十月革命,从否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到否定苏共的光荣历史。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中咒骂斯大林是“凶手”、“强盗”、“赌棍”、“俄国最大的独裁者”、“混蛋”、“白痴”等,把一切最丑恶、最肮脏的语言加在斯大林头上。

同时诬蔑斯大林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战前“丧失警惕”,战争爆发后“惊惶失措”,战争中“靠地球仪指挥”。

苏共二十二大后,赫鲁晓夫又把斯大林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火化,进一步造成党内和群众的思想混乱,并且为帝国主义攻击苏共提供了炮弹。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走得更远。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一股“重新评价历史”的运动,从否定斯大林开始,继而攻击和诽谤列宁,歪曲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最后否定苏共70年的执政历史,右派在把斯大林灵墓搬出红场之后,把列宁的墓也要移出莫斯科红场。

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苏联历史,否定党的领导,终于导致了苏共党亡政息。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二个重要原因: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全党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造成党内外思想的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

赫鲁晓夫上台后大反斯大林,说斯大林是俄国历史上最大的独裁者,提出了一系列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

这样一来,整个苏联舆论、社会心理、思想界就开始发生变化,把苏共党员以及苏联人民的思想搞乱了,也为后来戈尔巴乔夫搞“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埋下了伏笔。

赫鲁晓夫改变党和国家的性质,提出“全民党”、“全民国家”,搞“工业党”、“农业党”,造成了严重混乱。

勃列日涅夫虽然对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调整和修正,但基本上坚持了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路线。

而且当时的苏联的宣传体制很僵化而此时,讲到西方就是一片漆黑,什么都不好;讲到苏联就一片光明,什么都好。

这显然不实事求是。

西方国家却利用巧妙的宣传方式加紧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让苏联老百感到苏联自己的宣传假大空,而西方宣传似乎还有可信之处,苏联的意识形态渐渐地就发生了变化。

正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指导思想上的教条主义、修正主义不仅使苏联经济出现停滞,而且滋生了一批瓦解苏共的亲西方的政治人物。

到戈尔巴乔夫散布“新思维”的时候,彻底背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他的“新思维”即在赫鲁晓夫“全民党”和“三和一少”路线的基础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其实质就是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社会主义。

他强调:“新思维”就是促进“多元化”,放弃“意识形态限制”和“精神垄断”,打破“一切理论的局限”,实质上就是打破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为此,他和西方帝国亲如一家,和撒彻尔夫人、梅杰、老布什打的火热,修正主义思潮在全世界泛滥开来。

苏联国内的党政军大权被修主义和资产阶级所窃取,党政军中的布尔什维克已经无能为力了。

《居安思危》一书中提到戈尔巴乔夫1999年在土耳其安卡拉某大学的一次讲话中说:他一生的目的就是要毁灭苏联政权和共产主义。

再到叶利钦在装甲车上振臂一挥时,就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

失去人心就是意识形态防线崩溃的标志。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三个重要原因:党风败坏、严重脱离群众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列宁时期,非常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严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廉洁奉公,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脱离群众。

列宁强调:哪里有群众,就一定要到哪里去工作。

列宁坚决反对特殊,以身作则。

他经常在办公室接待来访群众。

据苏联人民委员会接待室统计,仅在1922年10月2
日至12月16日的两个半月内,列宁就亲自接待125人次。

斯大林在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方面也是令人称赞的楷模。

和平建设时期,他一直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一件短皮大衣竟然从十月革命一直穿到去世。

他去世后清点其物品时,发现他仅有900卢布存款。

当然,斯大林在其晚年也存在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的问题,特别是大搞“个人崇拜”,使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受到严重损害,党内滋生了特殊化倾向。

赫鲁晓夫时期,党风进一步败坏,并且逐步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

赫鲁晓夫不讲原则,瞎指挥,讲大话、空话、套话。

他在1961年提出苏共的新纲领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纲领,宣布:我们这一代人将要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

盲目开垦“处女地”扩种玉米,使农业生产受到损害,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在赫鲁晓夫之后,勃列日涅夫时期党风更是严重败坏。

党内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非常严重。

勃列日涅夫本人热衷于追求表面荣誉和奖赏,在其执政期间竟然得到200多枚各种勋章,在他死后的送葬行列中,为他抬各种勋章、奖章的军官达44人之多。

戈尔巴乔夫时期党内腐败更加严重。

戈尔巴乔夫本人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出风头的领导人。

他经常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大声朗读国外对他在世界上的所谓改革的评价,这种东西有时会读上几个小时,而亟待处理的问题他却视而不见。

受他的影响,苏共党内讲假话成风,普遍存在说一套、做一套的坏现象。

与此同时,戈尔巴乔夫时期特权阶层恶性发展,干部职务越高,特权越多。

特权阶层不断利用各种手段,将过去对国有资产的支配权转化为实际的占有权。

1991年,莫斯科上万名大富翁中,大部分都是原来的党政干部。

所以,一个美国学者讲:“苏联共产党是唯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政党。


苏共的蜕化变质,是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根源的。

一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并且是一部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史。

苏共党内的特权阶层,如果说在其形成之初只是一个贪污腐败、追求享乐和安于现状、不思改革的群体,那么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了自己的私利,背叛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目标的社会阶层,从而成为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物质力量和原动力。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四个重要原因:干部路线严重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
苏联的干部路线从斯大林时期开始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实际上的任人唯亲,干部的任免和分配完全取决于上级领导人的好恶,上下级干部之间形成了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提拔干部的主要标准就是看是不是自己人。

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在组织上严重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干部路线,违反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在选拔干部问题上的政治标准、德才原则,被任人唯亲所取代。

到戈尔巴乔夫时期,任人唯亲的干部路线更加肆无忌惮。

他上任不久就改组了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新增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8人,撤职2人。

更换了部长会议主席和6位副主席,撤换了40多名党中央和政府部长,近100名州委书记。

有的材料说,短短几年内,150个边疆区、州、直辖市委的书记被更换了92.5%。

错误的干部路线造成党政军干部队伍思想空前混乱,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造成了干部对党的离心倾向。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五个重要原因:严重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改变了党的颜色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上,搞的是民主社会主义,即修正主义,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鼓吹“全民党”、“全民国家”,实行资产阶级“公开性”、“民主化”,否定党的领袖、党的历史,造成了全党的思想混乱,很多党员感到迷茫。

党的基层组织受到严重削弱,形同虚设。

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党风恶化,严重脱离群众。

苏联解体前,几百万党员退党,大难临头时,很多党员无所适从,或不知不觉站在了错误路线一边。

最重要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最根本原因在于苏联共产党的蜕化变质。

不在于所谓的“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其建立初期,主要是在上世纪30—40年代,总体上是符合当时苏联的国内外形势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客观诉求。

不然,苏联取得的国家工业化、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和战后的迅速重建便无法想象。

当然,即使在当时,这一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但这不是主流。

不能因此而对它全盘否定。

从50年代初期起,这一模式的弊端日益加重,但是苏共领导集团没有及时和正确地进行改革,反而将改革的方向逐渐引向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否定,从赫鲁晓夫领导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打着“改革”的旗号,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包括倡导所谓“民主化”、“公开性”、多党制、全盘私有化等方针,以及大搞历史虚无主义,使得苏共党丧失了其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