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1. ( 单选题)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本题6.0分)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2. ( 单选题)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本题6.0分)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3. ( 单选题) 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本题6.0分)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4. ( 单选题)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本题6.0分)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5. ( 单选题)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本题6.0分)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6. ( 单选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本题6.0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7. ( 单选题) 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本题6.0分)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8. ( 单选题)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这些人们()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9. ( 单选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的历史观(本题6.0分)A、唯物主义B、宿命论C、唯意志论D、循环论10. ( 单选题)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本题6.0分)A、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C、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11. ( 单选题)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本题6.0分)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12.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13.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本题6.0分)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4. ( 单选题) 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本题6.0分)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生产资料15. ( 单选题)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本题6.0分)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16. ( 单选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本题10.0分)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17. ( 单选题)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本题0.0分)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18. ( 单选题)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本题0.0分)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19. ( 单选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本题0.0分)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0. (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本题0.0分)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作业21. ( 单选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的历史观(本题5.0分)A、唯物主义B、宿命论C、唯意志论D、循环论2. ( 单选题) 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本题5.0分)A、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B、继承前人创造的优秀成果C、科学家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D、引进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成果3. ( 单选题)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本题5.0分)A、社会经济体制的状况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社会道德的水平4. ( 单选题)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本题5.0分)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学生答案:A5. ( 单选题)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这些人们()(本题5.0分)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学生答案:C6. ( 单选题)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本题5.0分)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学生答案:D7. ( 单选题)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本题5.0分)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C、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D、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学生答案:D8. ( 单选题) 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本题5.0分)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学生答案:B9. ( 单选题)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本题5.0分)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学生答案:B10. ( 单选题)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本题5.0分)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学生答案:C11. ( 单选题)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本题5.0分)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学生答案:C12. ( 单选题)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本题5.0分)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学生答案:C13. ( 单选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本题5.0分)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 学生答案:B14. ( 单选题)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本题5.0分)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学生答案:B15. (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本题5.0分)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 学生答案:C16. ( 单选题)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本题5.0分)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学生答案:C17. ( 单选题)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本题5.0分)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学生答案:C18. ( 单选题)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本题5.0分)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学生答案:C19. ( 单选题)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本题5.0分)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学生答案:A20. ( 单选题)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本题5.0分)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学生答案:C作业31. ( 单选题)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本题5.0分)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学生答案:C2. ( 单选题)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本题5.0分)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学生答案:C3. ( 单选题) 物质的本质特性是()(本题5.0分)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学生答案:A4. ( 单选题) 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本题5.0分)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学生答案:D5. ( 单选题)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本题5.0分)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学生答案:C6. ( 单选题) 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本题5.0分)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生产资料学生答案:C7. ( 单选题)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本题5.0分)A、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C、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学生答案:D8. ( 单选题) 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