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编制原则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范围 (1)1.3.编制原则 (1)2.工程概况 (2)2.1.设计概况 (2)2.2.工程地质特征 (2)2.3.主要工程数量 (2)3.施工组织安排 (2)3.1.工期目标 (2)3.2.建设组织机构划分和任务划分 (2)3.2.1.组织机构 (2)3.2.2.任务划分 (3)3.2.3.施工机械配制 (3)4.新开河道施工方案 (3)4.1.施工方案简述 (3)4.2.施工准备 (4)4.3.测量放样 (4)4.4.场地清理 (4)4.5.驳岸施工 (4)4.5.1.测量放样 (5)4.5.2. 基础施工 (6)4.5.3. 墙身混凝土浇筑 (7)4.5.4.砼压顶施工 (8)4.5.5.墙背回填及反滤层、沉降缝设置 (8)4.6.河道开挖 (8)5.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8)5.1.质量保证体系 (8)5.2.质量保证措施 (9)6.安全控制措施 (12)6.1.组织措施和基本要求 (12)6.2.土方开挖安全措施 (13)6.3.安全用电及电气防火措施 (13)6.4.施工操作安全措施 (14)6.5.交通安全措施 (14)6.6.夜间施工安全措施 (14)7.保证工期的主要措施 (14)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编制原则1.1.编制依据(1)苏州工业园区地产经营管理公司发布的招标文件及招标文件补遗书;(2)苏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G312-唯胜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二标段第一项道路专业总体设计、道路工程;(3)我单位编制的G312-唯胜路立交工程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6)《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7)《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T260-98;1.2.编制范围为沟通箱涵河道,青秋浦西侧三角地带开挖东西向河道,河道宽度20米,河道两侧新建驳岸。
1.3.编制原则(1)遵循招标文件、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的条款,满足合同条款及业主提出的各项要求,特别是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的要求,确保本合同段工程质量标准合格。
(2)我单位在高等级公路项目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施工中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上足设备,充分发挥先进机械设备的效能,做到技术先进、工艺精湛、手段经济、安全可靠。
(3)根据本合同段的特点,突出重点、难点项目的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严格过程控制,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本合同段施工任务。
(4)根据工期要求合理安排,配备富有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并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在工期安排、人员设备配置等方面预留余地,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5)强化现场组织管理、施工调度,施工组织管理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快节奏;施工中合理安排现场设施,做好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创建文明工地。
2.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新开河道(HDK0+020~HDK0+235)驳岸型式为重力式,驳岸墙身采用C25砼,基础和压顶采用C30砼,垫层采用碎石垫层。
2.2.工程地质特征地形地质条件:本工程场地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镇,属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冲湖积平原,地貌形态单一,水系发育。
本工程场地沿线地势稍有起伏,地面标高在2.25~6.55之间。
驳岸基础大部分坐落在黏土层。
2.3.主要工程数量本标段新开河道(HDK0+020~HDK0+235)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
3.施工组织安排3.1.工期目标计划开工日期:2013年12月6日计划完工日期:2014年3月15日总工期100天3.2.建设组织机构划分和任务划分3.2.1.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等各级施工管理机构。
如图3-1所示。
项目经理:吴云峰总工程师:杨朋玲副经理:邹鹤民工程技术部袁鸿测量队蒋超安全质量部肖旺军物资设备部秦文福计划合同部梁雪财务部于超试验室宋明杰综合办公室华希越路基施工队图3-1:河道施工组织机构框架图3.2.2.任务划分新开河道由路基施工队施工。
3.2.3.施工机械配制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拟投入挖掘机2台,推土机1台,自卸汽车20辆,压路机1台,发电机1台,打夯机若干,抽水机若干。
4.新开河道施工方案4.1.施工方案简述(1)新开河道开挖:为防止雨天积水量过大,抽水困难,施工时先分段开挖两侧新建驳岸范围,待做好驳岸后开挖至设计标高。
(2)模板选择:考虑到驳岸工程量不大,工期紧,驳岸浇筑采用优质木模板施工。
(3)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场地清理→驳岸施工→开挖剩余驳岸中间河道。
(4)河道开挖及驳岸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4.2.施工准备施工前,先开挖一段河道至基底标高,详细了解工程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情况,对可能引起的滑坡和塌方体采用预防性的保护措施,崩塌体等应事先做好妥善的清理和支护,并仔细检查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出开挖放坡坡度。
如发现实际情况与地质报告不符,立即通知设计单位,以便及时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
4.3.测量放样根据测量控制和测设资料,结合施工技术条款,施工图纸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测放出土方开挖工程的开挖线。
4.4.场地清理场地清理包括植被清理和表土清挖。
施工用地需要清理的全部区域的地表。
植被清理:采用挖机和推土机将开挖线内的杂物,草根(树根)垃圾和废渣等全部清除,运至施工区域外指定场地进行堆放或掩埋。
4.5.驳岸施工驳岸形式为重力式,驳岸墙身采用C25砼,基础和压顶采用C30砼,垫层采用碎石垫层。
驳岸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4.5.1.测量放样人员及机械进场后,首先按设计图纸进行总体上的放样,并用石灰线放出驳岸的土方开挖样线,并按施工规范引测水准测量点,沿线每50-100米即设一临时水准点。
4.5.2.驳岸基础土方开挖(1)驳岸基础土方开挖方法对驳岸沿线的土方采用挖掘机开挖,并留出30cm的保护层,在施工底板前采用人工突击开挖。
基坑边坡一般采用1:0.5,并在驳岸基础外放出每边50cm以上的工作面,工作面外侧处设排水沟及集水坑,一保证基槽不受水浸泡。
对于土质差的地段,考虑到易塌方,一方面加大坡比,另外还可打入木桩进行支护,以策安全。
由于开挖土方后,基面底层地下水会有较多渗水;另外还有施工产生的施工水及雨水,也需抽出基坑外,故在施工时,在基底开挖排水垅沟及集水坑,采用1台或多台抽水泵作为基坑排水之需。
为防止抽水量过大,驳岸采用分段施工,基坑开挖不超过50米。
新开河靠青秋浦河段20米范围内不开挖,预留规划小桥施工范围。
(2)驳岸基础土方开挖要点○1根据河道设计断面和土方施工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加宽及增放坡度,采用1:0.5坡度放坡进行开挖,开挖时不得陡于设计坡比防止欠挖,并严禁掏挖施工。
○2土方开挖时,在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可的开挖线内进行机械施工,施工中定期测量校正开挖断面尺寸,对机械开挖的边坡和基坑标高,预留适当余量,再用人工修整。
避免机械开挖扰动下层土方,破坏边坡的坡度及平整度。
○3机械开挖从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在高度超过3m 或在不稳定土体之下“偷岩”(无坡脚或负坡脚)作业。
在挖方边坡上如发现有土体或导致土体向挖方一侧滑移的软弱夹层、裂隙时,应及时清除和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土体崩塌与下滑。
(3)雨季施工期排水为了能使施工的正常进行和开挖的质量,在开挖面中间开挖一条明沟并在最低处设置集水坑,视情况采用一台或多台抽水泵抽水,用以降低地下水位,确保地下水位降低至最低开挖面0.5m以下,同时排出地表水。
(4)土料利用和弃渣措施在土方开挖时,开挖河道周边不许堆载,挖土随挖随运,保证新开挖河道的安全可靠。
开挖的土方分别按可利用渣料和废渣运至指定点分类堆放,要保持渣料堆体的边坡稳定。
可利用土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避免受污染和侵蚀。
弃土区周边(三边)设排水沟,以防堆土浸泡在水中造成滑坡。
4.5.2. 基础施工(1)由于驳岸基础大部分坐落在○31黏土层,施工前挖除浅层淤泥、○13素填土和○31粘土至基底,然后进行复测基面高程。
由于本工程都是C30砼基础,因此在施工基础前先夯打15cm碎石垫层。
(2)基础浇筑施工:基础施工前,试验室进行基底承载力试验,若试验承载力达到设计承载力继续施工基础,若试验承载力达不到设计承载力要求,则对基底进行重新处理。
浇筑基础混凝土采用滑槽或泵送混凝土,混凝土选用C30商品混凝土,严格控制配合比。
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
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防止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混凝土收缩开裂。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28天后送检测中心检测。
在混凝土初凝前栽下石笋或预埋钢筋,以便与墙身连接。
(3)驳岸基础完成后,及时将两侧基坑用相应填土回填夯实,以免积水下渗,影响墙身稳定。
4.5.3. 墙身混凝土浇筑(1)现浇钢筋砼挡土墙与基础的结合面,应按施工缝处理,即先进行凿毛,将松散部分的砼及浮浆凿除,并用水清洗干净,然后架立墙身模板,砼开始浇灌时,先在结合面上刷一层水泥浆或垫一层2~3公分厚的水泥砂浆再浇灌墙身砼。
(2)墙身模板采用光面木胶板拼装,竖向用5×10cm方木间距为40cm,用钢管作围楞,用10×10cm的方木或钢管作斜撑进行支撑,侧模用ф16的螺栓对拉定位,螺栓穿孔可采用内径为20~25cm的硬塑料管,拆模时,将螺栓拔出,再用水泥砂浆堵塞螺栓孔,墙身模板一次立模。
当砼落高大于2.0m时,要采用串筒输送砼入仓,避免砼产生离析。
砼为商品砼,用砼运输车运至现场,由砼泵车泵送入模进行浇灌,砼浇灌从低处开始分层均匀进行,分层厚度一般为30c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棒移动距离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切勿漏振或过振。
在砼浇灌过程中,如表面泌水过多,应及时将水排走或采取逐层减水措施,以免产生松顶。
(3)砼浇灌过程中应派出木工、钢筋工、电工及试验工在现场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砼强度件制作应在现场拌和地点或浇灌地点随机制取,每工作班应制作不少于2组试件(每组3块)。
(5)砼浇灌完进行收浆后,应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最少不得小于7天,在常温下一般24小时即可拆除墙身侧模板,拆模时,必须特别小心,切莫损坏墙面。
(6)为增加砼驳岸墙背的摩擦系数,墙背做凿毛处理。
(7)泄水孔采用内径Φ60的硬塑管,间距3米。
4.5.4.砼压顶施工墙身模板拆模后在墙身顶按设尺寸安装压顶模板,浇筑C30砼至驳岸设计顶高程。
4.5.5.墙背回填及反滤层、沉降缝设置(1)驳岸墙背、墙前回填的密实度须达到90%(轻击实标准),墙背回填土需待混凝土强度达70%以上时方能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