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讯道节目导播技术 实验指导书

多讯道节目导播技术 实验指导书

多讯道节目导播技术
实践指导书
李曼
靳春明
邓小刚

传媒实验中心
2011.3
实验课程引导
本实践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学习了多讯道节目导播技术理论课后,在演播厅、导播室及化妆间等实践场地里完成现场节目的导播和录制工作,同时,还可以对同学们的导演、表演、主持、灯光、音响等课程作一个综合的实战训练。

在每次实践中,同学们首先都要进行以下步骤的实践与联系。

1、了解电视节目现场制作技术系统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技术性能特点分成四个部分:信号系统、灯光音响系统、导播通讯系统、电源供给系统。

其中,信号系统是电视现场播出的主要系统,导播通讯系统是电视现场制作的必要工具,本实践重点是导播通讯系统。

2、电源供给系统的调试
电视节目现场制作前,除了要考虑现场电源容量是否足够之外,还要考虑电源波动及电源干扰问题。

电视节目现场制作信号系统的设备工作电源一定要增设交流稳压器来稳定电压,消除干扰脉冲,防止设备受到损坏和信号受到干扰。

全部采用橡胶电缆皮线来送给摄像机的交流适配器,所有设备的电源线都用三芯电源插头,保证安全可靠。

因为现场内人多,情况复杂,稍有不慎,造成设备断电,就会导致节目信号中断。

3、灯光、音响系统的调试
现场的灯光、音响是电视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现场制作电视节目一定要有专门的灯光、音响技术人员来设计、安装、调试。

首先,要保证现场内被拍摄区的照度。

照度低,拍摄出的图像信噪比低,质量差。

因此,要在一定照度保证前提下,考虑现场的灯光艺术效果。

其次,既要保证现场内音响效果,又要保证现场节目中音频信号传输播出的良好效果。

相对来说,音频信号的传输播出质量应放在首位。

音响师要根据不同的节目内容选择采用不同的话简及话筒分配布局,并通过调音台、均衡器、效果器等设备进行音响效果处理后将音频信号送入场内扩音设备和通过电视现场信号系统中的导播切换台切入。

4、导播通讯系统的调试
电视节目现场制作中,总指挥或导播要统一指挥调度各部门,使各部门能统一协同行动,才能搞好现场直播,因此,导播通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一般都是通过对讲机和摄像机遥控器来实现导播通讯的。

对讲机用于现场监督、音响部门、灯光部门、转播车等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络,而导播与摄像人员之间靠摄像机遥控器的内部通讯功能来联络的。

我们使
用的是一对一通话指挥,这样,导播需要与哪台摄像机人员通话时,只要按下相应的琴键开关,通过头戴式对讲耳机就能相互通话了。

5、信号摄取
电视现场节目制作就是把现场发生的情况通过摄像机、音频设备,变成视频、音频信号送人导播切换台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

每次制作节目之前,技术人员和导播先要勘察现场,根据节目的内容和场地环境,确定好摄像机的机位、导播切换台的位置。

然后,技术人员才能进行现场制作节目的准备工作。

根据节目的需要和场景的大小,我们可以确定用多少台摄像机来摄取视频信号。

摄像机的视频信号和音响设备的音频信号都是用电缆送到导播切换台的,因此视音频电缆的好坏直接影响视音频信号的质量,应选用屏蔽好、损耗小的视音频电缆线。

而且几台摄像机的视频电缆长度应基本一样。

6、信号处理
我们在现场内设置一个导播切换台来完成信号处理过程,它是由特技切换机、监视器、字幕机、视音频分配器、录相机等设备组成的。

导播利用通讯设备,一方面指挥摄像人员进行镜头调度,另一方面指挥特技切换人员进行特技切换,切换台输出的视频信号送到字幕机,字幕人员根据节目需要适时打出字幕,叠加在图像信号上。

字幕机输出的视频信号同切换台输出的音频信号一起送至视音频分配器,分配输出的视音频信号,将用录像机,进行实况录像。

实践一谈话类电视节目现场制作
实践目的:
为了提高同学们今后从事电视事业的工作能力,提升同学们艺术感染力与制作水平,加深同学们对多讯道导播技术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统筹选题策划功底、灵活运用摄、录、编、播等所有电视技术手段和现代先进设备、掌握拍摄编辑技巧、熟悉访谈类节目的现场制作步骤与方法。

实践场地:传媒艺术学院演播厅、导播室、化妆间
实践器材:DVCAM摄像机3台、三角架4付、对讲系统1套、星光灯具1套、专业音响1套、其它与谈话节目设计相关的道具。

实践要求:
将全班分为两组,每组15人左右。

一组作为导演、导播、摄像、灯光及制作人员;另一组作为主持、演员、服装、化装、道具等人员。

由同学们自己完成整台节目的策划、创意、拍摄录制等所有环节的工作,并最终完成一台现场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求最后制作出一部谈话类的电视成片。

一部片子制作完成后,两组同学角色互换,再制作出另一部谈话类的电视成片。

在谈话类节目制作中,具体要求如下:
一、节目要有准确的定位
在传播大众化的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制作出一档节目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所以我们要找到节目的目标受众,制定准确的节目定位,进而树立节目的品牌效应。

不同的节目定位可以承载不同的功能,满足不同收视群体的需要。

谈话类节目要有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多而不滥。

二、节目要正规化
要采用符合谈话节目自身规律的游戏规则和通用惯例。

以“话语分配权利”为例,在这种观念碰撞的节目中,应该给在场的每一个人以充分的表述时间以及在时间段上的平衡。

首先主持人不能喧宾夺主,要把节目七成以上的时间留给嘉宾和现场观众,自己更多的是起穿
引线的作用;其次要合理分配嘉宾之间的谈话时间,让每个人享受平等的话语权利。

这表面上是一种操作技术,但实际上则表现出媒体的客观和公正性。

三、节目形式要多样化
谈话类节目在形式上要追求变化,节目场景可以丰富多变,选择能够与谈话主题相配合的场景来制作节目;另外节目制作手段也可以创新,让镜头、灯光都发言,营造现场气氛。

实践二情景类电视节目现场制作
实践目的:
为了提高同学们今后从事电视事业的工作能力,提升同学们艺术感染力与制作水平,加深同学们对多讯道导播技术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统筹选题策划功底、灵活运用摄、录、编、播等所有电视技术手段和现代先进设备、掌握拍摄编辑技巧、熟悉综艺类节目的现场制作步骤与方法。

实践器材:DVCAM摄像机3台、三角架4付、对讲系统1套、星光灯具1套、专业音响1套、其它与综艺节目设计相关的道具。

实践要求:
将全班分为两组,每组15人左右。

一组作为导演、导播、摄像、灯光及制作人员;另一组作为主持、演员、服装、化装、道具等人员。

由同学们自己完成整台节目的策划、创意、拍摄录制等所有环节的工作,并最终完成一台现场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求最后制作出一部综艺类的电视成片。

一部片子制作完成后,两组同学角色互换,再制作出另一部综艺类的电视成片。

在综艺类节目制作中,具体要求如下:
一、制定策划方案
目标是检验策划成功与否的标尺。

确立目标的过程也是策划的过程。

制定方案必须是在明确了策划的目标以后,比如,我们制定一个策划方案,首先要明确总目标是什么,分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如何才能吸引观众。

制定方案第一步要统一认识,凡参与者都要共同遵守统一纲领。

第二步是制定计划,即策划方案,它的内容除明确目的外,还包括定好主题,分工负责,严格时间,安排人员,落实工具等内容。

第三步是方案的评估与调整,从以下几方面评价和选择方案:一是与目标相对照,看方案的科学性;二是与整体利益相对照,看方案的综合性;三是与满意度相对照,看方案的可行性;四是与果断度相对照,看方案的适宜性。

根据策划的实践,以调整主题、时间和人员为重点。

二、认真实施方案。

策划方案确定后,要认真组织实施。

我们工作的核心是做出高质量的节目,充分发挥电视手段。

遵照电视创作规律,搞好前期准备工作、中期拍摄、后期制作,最后安排播出。


了更好地实施经得住推敲的方案,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操作:一是实施者要进行周到细致的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失利其器",准备工作做的越细,实施起来就越快捷,就能收到好效果。

二是在实施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戒急戒躁。

三是在实施过程中能遵守方案,又不完全拘泥于方案。

四是注意考虑效果,即在综艺类节目的拍摄、制作过程中,要把电视手段发挥的淋漓尽致,以求得节目播出后有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画面、配乐、解说、同期声、字幕、色彩、片头、片尾、小片花等各种电视创作元素的应用和组合要力争具有新鲜、不俗、多变的特点,让人耳目一新。

三、节目的编排要有时效性、贴近性和真实性
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快速,由于政治和社会的原因,中国情景剧的社会对象导向窄化。

观众也是类型化,不可能是非常的大众,逐渐向中众和小众发展。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收视心态的变化。

观众在情景剧中追求的是时效性贴近性和真实性,脱离国情,脱离生活的内容比较难以被认可。

四、表演要本土化、时尚化、年轻化
所谓电视“表述方式”的“本土化”,即意味着电视在叙事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满足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及时代特色的需要,适应、满足中国电视观众的观赏习惯与传统趣味。

虽然方言只是众多节目制作中的一种包装方式,但是在“方言热”现象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方言只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方言热”所折射出的是人们对本土文化的重新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