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跟人交流,喜欢自己玩,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担心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与人交流沟通出现障碍,对孩子成长无益。
父母这种担心是正常的,只是我们要一分为四地看待。
第一,孩子平时与人接触时,会不会出现抗拒行为?
如果孩子可以正面接触到别人的眼神,没有躲闪或害怕的动作,只是不愿意跟人主动说话而已,这是孩子的自然天性,我们要给予尊重。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孩子的独立能力,给予孩子充分选择的权利,不是催生社会教养体系的同一产品。
所以,孩子不喜欢与人说话,父母不要强迫,不然只会激发孩子的应激情绪,让孩子讨厌交流。
记住,顺应天性,让孩子自由发挥,与他人自由相处。
第二,如果父母是内向型人格,又怎么要求孩子外向?
父母内向的家庭,孩子一般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个性会趋于内向,与人交集时,属于不主动的类型。
父母倘若过度要求孩子呈现外向型人格,是给孩子加压,让孩子无所适从,更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害怕跟别人来往。
第三,能与自己独处和玩耍的孩子,专注力更强。
孩子独自玩耍,意味着孩子现在需要独处。
如果他沉浸在自己建造的世界中,一个人玩玩具、听音乐、看书、捏泥巴等,父母和其他人不要刻意打扰,不要去破坏孩子专注力的塑造。
第四,孩子出现病理性孤僻或有自闭症。
1、孩子语言内容、形式异常。
常常是自顾自地说话,毫不在意对方听与不听,也不顾及周围的环境或者别人正在谈话的主题;不会使用代词,或代词混淆不清,不能正确运用“你、我、他”,或把“我”说成“你”等。
2、孩子说刻板重复的语言或模仿语言。
孩子反复模仿别人说过的话,或重复自造的话;无原因的反复尖叫、喊叫;渴望维持这种刻板重复语言和重复游戏活动不变。
3、言语音调、节奏的障碍:语言缺乏声调,存在速度、节律、语调、重复等方面的问题;语言单调平淡或怪声怪调,缺乏抑扬顿挫,没有表情配合。
4、非语言交流障碍:面部表情、手势或姿势语言缺乏,患儿很少点头、摇头或摆手及其动作来表达其意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需要或不舒服。
合肥市燕之珍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3月,是一家致力于孤独症、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机构。
现有教师8人,高级教师2名、骨干教师2名、优秀教师3名,均是特殊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康复医学专业毕业,本机构教师先后至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和荣誉,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