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分类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分类

编号:SM-ZD-10289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分类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分类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生产和生活使用着成千上万种物质,其中许多物质都有火灾或爆炸危险,但它们发生着火或爆炸的具体条件不一样。

有火灾或爆炸危险性的物质很多,不可能逐个地去研究它们的性质。

不过我们可以分门别类地去研究和了解它们的燃烧、爆炸的基本规律和特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到生产、贮存、运输、使用时的安全。

从消防安全角度出发,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物质可分为:爆炸性物质、可燃和助燃气体、易燃和可燃液体、自燃性物质、遇水燃烧物质、易燃和可燃固体、氧化剂等七大类。

一、爆炸性物质1、什么是爆炸性物质凡是受到高热、摩擦、撞击或受一定物质的激发能瞬间起单分解或复分解化学反应,并以机械功的形式在极短时间内放出能量的物质,统称为爆炸性物质。

物质发生爆炸的过程是其化学能量迅速释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物质状态的变化,爆炸点周围介质的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瞬间发生气体膨胀和巨大声响,同时对周围环境就起到极大的破坏作用。

2、爆炸性物质分类按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的、胶质的和液体的三种。

其中固体的应用最广泛,例如黑火药、硝铵炸药和梯恩梯等。

硝化甘油炸药属胶质体的,它具有可塑性。

液体的有液氧炸药。

按组分和分子结构可分为单体炸药和混合炸药两大类。

单体炸药因其分子式内具有某种爆炸性质的原子基团,它在一定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能迅速分解,引起爆炸反应,例如梯恩梯、黑索金等炸药就是具有一个或数个硝基(—NO2)的化合物。

混合炸药是以含有丰富氧的物质(氧化剂)为主要成分与其他可燃物相互混合而成,例如硝铵炸药就是由硝酸铵、硝基化合物和木粉、石蜡等可燃物混合而成的。

按用途可分为起爆药、猛炸药、发射药和烟火剂四大类。

起爆药对撞击、摩擦、火花的作用十分敏感,故用于装填雷管和起爆器材,常用的有雷管、迭氮化铅和二硝基重氮酚。

猛炸药的敏感度虽比起爆药小得多,但爆炸威力大,常用于爆破工程,如梯恩梯、黑索金、泰安、硝铵炸药、黑火药等。

发射药又称火药,由于其燃烧速度快,主要用做爆竹、枪弹、炮弹的推进剂,常用的有有烟火药(如黑火药)和无烟火药(如硝化甘油火药)。

烟火剂是一些成分不定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有氧化剂、可燃剂和显现颜色的添加剂。

常用的有照明剂、信号剂、发烟剂、燃烧剂,分别用于装填照明弹、信号弹、烟幕弹和燃烧弹。

3、重要的火险特性(1)敏感度炸药受外界作用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叫做炸药的敏感度。

敏感度的高低以引起炸药爆炸所需要的最小外界能量来表示。

这个能量称为起爆能或叫引爆冲能。

引起爆炸所需的起爆能愈小,说明炸药的敏感度愈高。

所以,在运输、保管、使用炸药时应充分了解其敏感度,控制和限制各种起爆因素,确保安全是非常要的保卫任务。

根据外界作用的种类,敏感度可分为:热感度、撞击感度、摩擦感度等。

炸药在热能作用下发生爆炸、燃烧的难易程度叫热感度,热感度是以规定的测试条件下测得的引爆炸药的最低温度,即爆发点来表示,例如梯恩梯的爆发点为300℃,二硝基重氮酚为345℃,黑索金为260℃,2号煤矿硝铵炸药为180~188℃等。

炸药在外界撞击或摩擦等机械力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分别叫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

这两种感度是分别用垂直落锤仪和摩擦感度仪按测试规定要求,试验l00次,以引起炸药试样爆炸的百分比来表示,例如黑火药的撞击感度为50 %,梯恩梯为4 %~8 %,黑索金为75 %~80 %,硝化甘油为l00 %等;雷汞的摩擦感度为100 %,二硝基重氮酚为25 %,梯恩梯为0 %,黑索金为90 %等。

(2)安定性安定性是指炸药在长期储存中保持其物理化学性质不变的能力。

决定炸药安定性的因素有:炸药的化学结构、杂质、密度、温湿度,以及结块、渗油、老化、冻结等。

如果炸药在储存中容易变质,说明其安定性差。

例如,黑火药和硝铵炸药易吸湿结块,爆炸能力下降,甚至拒爆;硝化甘油类炸药的化学安定性很差,长期存放能自行分解,甚至导致自爆。

所以,炸药应规定储存期,在储存中,应按规定要求进行保管储存。

(3)殉爆炸药爆炸时,引起与它不相接触的邻近炸药爆炸的现象,叫殉爆。

引起殉爆的间隔距离叫殉爆距离。

引起殉爆的原因:一是爆炸碎片的撞击,二是冲击波的冲击作用。

决定殉爆距离大小的主要因素有:被发炸药的性质、主发炸药包的药量、药径、密度、爆轰方向、中间介质等,例如,主发药包的重量愈大、直径愈大、密度愈高,被发药包的感度愈高,则它们之间的殉爆距离也就愈小。

炸药的这个特性是设计炸药厂、工房和库房安全距离的主要依据。

二、可燃和助燃气体l、分类工业用气体多是以高压压缩状态或液化状态贮存于钢瓶内,它们在受热、撞击等外力作用时易引起爆裂或泄漏。

从消防角度看,气体可分为:1)可燃气体。

氢、一氧化碳、甲烷、天然气、丙烷、丙烯、乙烯等。

2)助燃气体。

氧、空气、氯等。

3)有毒气体。

液氯、氰化氢、溴甲烷等。

4)不燃气体。

二氧化碳、氮、二氧化硫等。

2、重要的火险特性衡量气体的火灾危险性,除了它们的燃烧能力和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之外,尚应注意如下特性:(1)化学活泼性具有高度化学活泼性和氧化性能的气体,在普通状态下能与一些物质起反应发生燃烧或爆炸。

例如,乙炔或乙烯与氯气混合遇日光能着火或爆炸;压缩氧与油脂接触,能引起油脂自燃。

(2)相对密度和扩散性气体的相对密度是指对空气密度之比。

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逸散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而且能够随风飘动,可成为气体起火、爆炸的蔓延条件。

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发生泄漏,往往飘浮于地表面、沟渠、厂房死角处,长时间聚集不散,一旦遇引火源即能燃烧或爆炸。

(3)可缩性和受热膨胀性气体能被压缩,而且在一定温度下加压可变成液态,所以气体通常是以压缩或液化状态储于钢瓶中。

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热温度愈高,体积膨胀愈大,形成压力也愈高。

气体钢瓶若受到高温、日晒、剧震等作用,气体就会急剧地膨胀,产生很大的压力,当压力超过容器的耐压强度时,会引起容器破裂,以致造成爆炸、火灾事故。

因此,储运和使用气体钢瓶时,要防火、防热、防晒、防震,严禁火烤、水烫、拖拉和摔撞。

(4)带电性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如氢气、乙烯、液化石油气等从管口或破损处高压喷出时能产生静电。

产生静电的原因,主要是气体中含有固体或液滴杂质,杂质越多,气流速度越大,产生的静电荷也越多。

因此,高压气体冲出管道破损口时易带电引起爆炸事故。

(5)毒害性有一些气体具有毒害性,如氯气、氨气、氯乙烯、一氧化碳等。

扑救有这类气体存在的火灾时,要采取防毒措施。

三、易燃和可燃液体1、分类(1)按火灾危险性分类液体闪点是划分液体火灾危险性类别的重要参数,根据闪点高低把可燃性液体分为:①闪点低于28℃的称甲类液体。

②闪点为28~60℃的称乙类液体。

③闪点大于和等于60℃的称丙类液体。

(2)按国家标准分类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 6944—86)对易燃液体根据闪点分为:闪点低于—18℃的称低闪点液体。

闪点为—18—23℃的,称中闪点液体。

闪点大于和等于23℃的,称高闪点液体。

2、重要的火险特性(1)易燃易爆性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越易燃烧;可燃液体的比重越小,其蒸发速度越快,闪点也越低,大部分液体的比重都小于1;可燃液体的沸点越低,其蒸发速度越快,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可燃液体的蒸气都比空气重,能在地面上飘浮,不易散开,遇火源极易起火或爆炸。

(2)受热膨胀性液体受热后,本身体积膨胀,同时其蒸气压力随之上升,若储于容器中的就会增大容器内部的压力,很容易使容器破裂。

夏季桶子常出现“鼓桶”现象,使液体流散开来,有起火危险。

所以,贮罐和铁桶等容器,在灌装易燃液体时都不应过满,一般只能盛装容器容积的90%~95%,即留出5%~10%的空间,以保障安全。

火灾时,要及时冷却和疏散盛有易燃液体的容器,以防容器破裂造成火势蔓延。

(3)流动扩散性液体有流动性和扩散性。

特别是易燃液体如有渗漏会很快向四周流散,还由于毛细管及浸润等作用,液体能扩大其表面积,加快蒸发,易起火蔓延。

在火场上,液体流到哪里,火就烧到哪里,促使火势蔓延,给扑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液体的流动扩散性同液体的黏度有关,液体的黏度越小,其流动扩散性就越强,而黏度大的液体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其流动扩散性。

(4)带电性大部分易燃液体如醚类、酮类、酯类、芳香烃、石油及其产品、二硫化碳等都是电介质,具有带电能力。

这些有带静电能力的液体在灌注、运输和流动过程中能产生静电.当静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放电发生火花,有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

掌握液体这种特性,就应采取接地、增加空气湿度、控制液体流速等防静电措施,确保其生产、使用和储运的安全。

(5)水溶性大部分易燃、可燃液体是不溶于水的,但醇类、醛类、酮类能与任一比例的水混溶,而醚类难溶于水。

了解液体水溶性对于灭火剂的采用有一定关系,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液体火灾,不宜用直流水扑救,应用泡沫、惰性气体或卤代烷扑救;溶于水且比水轻的液体如醚、醇类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应用抗溶性泡沫扑救;不溶于水且比水重的液体如二硫化碳的火灾,可以用水扑救,而且还可贮于水中加以保护。

(6)化学结构同火灾危险性的关系在烃的含氧衍生物中,醚、醛、酮、酯、醇、羧酸的火灾危险性是依次降低的。

不饱和的有机化合物比饱和的有机化合物的火灾危险性大,特别是分子里有共轭链的干性植物油易被氧化而自燃。

这种液体分子中不饱和程度越大,自燃能力越强,有机化合物中异构体比正构体的闪点低,火灾危险性大,因为前者的比重和沸点比后者都低。

但异构体的自燃点比正构体高,这是因为后者比前者挥发性差、蓄热条件好的缘故。

在芳香烃中,以某种基团取代苯环中氢的各种衍生物,火灾危险性一般是下降的,取代的基数愈多,则火灾危险性愈低,如氯基、氢氧基、氨基等都是如此,而磺酸基更不易着火。

但硝基相反,取代的基数愈多,爆炸的危险性则愈大。

四、自燃性物质这类物质虽然不多,但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了解它们的特性,对确保安全有着实际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