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修订稿)

苏州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修订稿)

苏州大学苏大教 [2004] 44号关于印发《苏州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修订稿)》的通知各院(系)、部门、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明确教师的教学工作职责,促进教学工作规范化,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现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的《苏州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进行修订,并经学校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予以印发,请认真宣传,并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苏州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修订稿) 苏 州 大 学 二○○四年六月二十四日主题词:教学 规章 教师教学 通知抄送:各党委(工委)、总支,校党委各部门,工会、团委。

苏州大学校长办公室 2004年06月24日印发校对:王建珍附件: 苏州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风建设,明确各个教学工作环节中的岗位责任,认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其他现行教学规章制度,特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从事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教学的教师。

第二章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第三条教师应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对社会、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行教师职责,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寓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

第四条教师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勇于进取,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五条教师应严于律己,遵纪守法;为人师表,身先垂范;言传身教,严谨治学。

对学生既要关心爱护,又要严格要求。

第六条教师上课言行、服饰合乎教师职业特点,仪态端庄,举止文明;规范教学语言,中文讲授必须使用普通话,板书端正,书写要用规范字。

第七条教师应主动与学生管理人员交换学生学习情况。

如遇特殊教学情况,应及时通报相关管理人员。

第三章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准备第八条教学准备是保证课程教学顺利进行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环节,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准备工作。

主讲教师必须对课程教学质量全面负责,统筹组织安排课程教学工作。

第九条教学大纲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教学和组织考核、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各门课程均应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制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应明确课程目的、要求,课程重点和难点、各章节基本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以及主要教学手段、学习参考书目等,教学大纲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由教研室制订,经学院审核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教师在执行中不得随意更改。

第十条主讲教师应按教学大纲和课程基本要求,认真编制好教学进度表,合理分配课程讲授、实验、实习和讨论等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并组织有关教学人员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

第十一条主讲教师要研究教学对象,根据学生情况认真备课,认真编写教案。

1、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活动,参加集体备课。

2、备课中应认真研究教学计划,明确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衔接和配合关系;3、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目的、要求,处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4、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科书的内在逻辑关系、结构体系,同时系统阅读参考文献资料;5、注意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尤其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倡通过网络等手段公布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和课件等教学资料。

第十二条各门课程均应有选定或自编的教材或讲义。

教材内容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典型性、思想性和适用性。

教师应有意识地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和自编教材。

大力提倡使用最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前沿的新教材。

此外,主讲教师还应提出与教材配套的参考书目,确定或编写出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习题、思考题或讨论题,指导学生学习。

第二节课程讲授和课堂讨论 第十三条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

主讲教师应经常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十四条 主讲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安排上课,不得随意变动。

如确需变更的,须经学院批准报教务处备案。

第十五条 课程讲授规范、合理,体现因材施教。

1、主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重视讲课效果的信息反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讲课进度与授课方式,力求使教、学双方协调一致,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讲课要全面把握课程的深广度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要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推广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十六条 课堂讨论是课程讲授的有效辅助手段,要有利于学生思维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1、主讲教师按教学大纲的规定可安排一定的讨论课。

2、课堂讨论应有充分的准备,主进教师应加强引导和启发,围绕论题中心开展讨论;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论辩能力,鼓励学生提问问题,鼓励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鼓励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讨论结束后应做好小结。

第十七条 教师要严格执行课堂纪律,注意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严重的应及时向学院反映。

要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对学生进行考勤,学生无故缺课时数累计超过该课教学时数1/3者,教师有权取消其该课程的考试资格,课程成绩以零分计。

第十八条课程结束后,主讲教师要进行课程教学总结,分析课程教学情况,提出改进办法和改革意见,并及时与院系或职能部门沟通。

第三节辅导答疑第十九条辅导答疑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改进学习方法,并注意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

辅导可采取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但以个别辅导为主;尤其对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予重点辅导帮助。

原则上每学期集中辅导答疑须在2次以上。

第二十条 助教要在主讲教师指导下进行辅导答疑,要熟悉讲课内容或跟班听课,明确辅导要求和目的,认真做好准备,同时辅导时要注意收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向主讲教师反映。

没有配备助教的课程,辅导答疑工作由主讲教师负责。

辅导答疑原则上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不应占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教学时数。

第四节作业 第二十一条 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布置必要的课外作业。

作业内容应涵盖各知识点的基本内容,既要密切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又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十二条 教师应按时批改作业,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要作书面记录,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学生课程总评成绩内。

学生作业原则上应全部批改。

作业量多的课程可适当配备助教帮助批改作业,但主讲教师至少批改1/5的作业量。

少数作业量大、人数多的课程,经教学院长批准可适当减少批改量,但不得少于总量的1/3。

第二十三条建立作业情况反馈制度。

教师对严重不符合要求的作业或发现抄袭应令其重做;对缺交或抄袭作业的学生应及时批评教育,必要时可适当扣除其平时成绩;对无故缺交作业量累计超过规定1/3的学生,教师有权取消其考试资格,课程成绩以零分计。

第五节 实验 第二十四条 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应有完整的实验大纲;附在理论课中的实验章节,应编有相对独立的实验大纲。

教学中应选用适当的实验教材或编写实验指导书,严格按实验大纲进行,任课教师不得随意减少实验项目或实验内容。

第二十五条 实验指导教师应严格执行学校有关实验管理规定(条例)。

认真准备实验。

对计划开出的实验,应亲自试做,并认真分析试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学生上课前,指导教师应注意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状况和器材药品的有效性,严禁带故障操作,并对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教育,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十六条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必须在场巡视指导,严格要求,加强检查,随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解答出现的实验现象和疑难问题,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和观察、测量、统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的能力。

要求学生认真、如实地撰写实验报告,教师应对学生实验报告逐一批改,不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应退回重做,对无故未做实验数达1/3以上的学生,教师有权取消其实验课程的考核资格,该实验课程以零分计。

第二十七条 实验指导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研究性实验,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培养。

第六节 实习 第二十八条 学生的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获得实际生产知识和管理知识,锻炼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在实习前根据教学计划、实习大纲要求编写出实习指导书,对实习的目的、内容、时间安排、注意事项等应做出明确的规定,不得随意取消或减少实习环节。

第二十九条 实习指导教师应严格执行学校有关实习管理规定(条例)并制订相应的实习指导工作计划。

实习前教师应提前了解和熟悉学生与实习单位两方面的情况,做好必要的准备。

实习中应加强指导,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积极争取实习单位的指导与帮助。

随班指导实习的教师不得随便离开实习场所。

对实习学生加强实习安全教育,遇有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学院和学校汇报。

第三十条 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和实习作业(包括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等)的完成情况,结合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工作的评价,做好实习成绩考核与评定工作。

实习活动结束后要向学院写出书面的实习总结。

第七节课程设计、课程论文 第三十一条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有关课程的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和综合运用技能的重要环节。

任课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要求,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或课程论文范围,提前告知学生。

指导教师要遵循教学大纲,熟练地掌握设计内容及设计方法,编写好指导书,提供参考资料书目或设计提纲,并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设计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观点。

指导中既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第三十二条 课程设计或课程论文完成后,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院的评审或答辩工作,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成绩评定。

第八节 课程考核第三十三条 课程考核是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巩固、掌握所学课程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查和分析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