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真题解析一、单选题(56分)1.“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
”这启迪我们()A.克服烦恼,主动适应青春期变化B.珍爱青春,尽情享受青春的美好C.悦纳自己,追求真正的青春个性D.用奋斗的青春,换来幸福的人生答案:D解析:考查美好的青春相关知识点。
材料讲的是青春需要奋斗。
A和材料无联系,B,尽情享受青春是错误的,享受在这里是贬义词,C也和材料无联系。
2.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如果生气1小时,造成的身体与精神消耗相当于加班6个小时,这告诉我们()A.应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B.情绪具有多样性复杂性C.遇事要冷静,不能生气D.消极情绪必然带来伤害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强调了消极情绪——生气带来的危害。
考的是学会调控情绪,B明显和材料无联系,C不能生气有点绝对,该生气的时候还是可以生气,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生气。
如果改成尽量不生气倒是可以。
D也错误,消极情绪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但消极情绪并不一定是坏事,有时也有一定积极作用,所以必然带来伤害也是错误的,太片面,太绝对。
3.有些人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变着花样夸孩子:认字了,真棒!会被古诗了,真是小天才!对这种教育现象,正确的看法是()A.夸孩子能使孩子树立自信,必定成功B.夸孩子会使好孩子产生自满,一事无成C.无原则地夸,不利于培养孩子耐挫力D.让孩子尝试挫折,有成绩也不要夸他答案:C解析:本题考的是有关自信、自负、勇敢面对挫折方面的知识点。
材料讲的是现今教育中片面强调夸奖孩子的教育,首先就要把握,任何事物都过犹不及,适度。
接着看选项,A,必定成功,太片面。
C,一事无成,太片面,D明显错误。
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夸,但也少不了夸,适当的挫折教育也是需要的,要适当地有原则地夸。
4.观察题4图,通过水牛对蜗牛说的话,可以看出水牛()A.自负自大B.自卑虚荣C.自信自傲D.自尊知耻答案:A解析:这题是漫画题,要认真看漫画中的文字和图片来进行判断。
其中的文字是“随便比,我还怕你?”水牛很明显对小蜗牛表现出轻视的态度,认为自己什么都比小蜗牛强。
这题考的是自负、自卑、虚荣、自信、自尊等知识点,很明显BC中既有褒义词又有贬义词,和题目不符,D也和材料无联系。
5.某小学六年级(1)班学生,人人都能做二十个左右的拿手菜,这得益于从二年级就开始的一项“学厨艺”家庭作业。
这项家庭作业有利于学生()①自立能力的培养②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③早日摆脱父母约束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立、自强、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知识点,这题非常简单,③一看就知道错误,用排除法就能搞定。
6.抽样调查显示,42.8%的大学毕业生为庆祝毕业的花费在3000元以上,30.9%的受访者觉得这种花费给自己造成较重负担。
对此现象的正确认识是()A.独立思考,理性消费B.为了面子,借钱也花C.难得毕业,跟随大伙D.勤俭节约,不要花钱答案:A解析:这题考查的是独立思维能力的相关知识点。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些大学生有从众心理,花费造成较重负担,铺浪费。
B明显错误,C跟随大伙,缺乏独立思维,从众心理,错误。
D,不要花钱错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适当花钱也是必要的。
7.高中生小童和几个同学一起到山上烧烤,因明火未没就回家,导致一片树林被烧毁,小童等人因此被派出所依法拘留并罚款。
这警示我们()A.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法律禁止的行为我们尽量不去做C.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D.中学生的不良行为都是行为答案:C解析:本题考的是的特征,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不良行为等知识点。
A犯罪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B法律禁止的应该是坚决不做,D只有严重不良行为才是行为,不良行为不一定是行为。
8.教育部《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排查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规学生使用手机。
这体现对中小学生的()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答案:C解析:这题考查的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四大保护,材料是讲教育部出台这个要求,问题是“这体现对中小学的什么保护”这里的“这”是针对教育部的行为,而非学校的行为,应该属于社会保护。
9.现在,电信诈骗正向手机游戏领域蔓延,如通过有偿刷点、低价卖装备、代充游戏币等手段进行诈骗。
这警醒青少年()A.增强防意识,提高是非辨别能力B.应该正确认识网络危害,远离网络C.严打手机游戏领域的诈骗犯罪行为D.不要贪小便宜,不受任何社会影响答案:A解析:这是考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明辨是非能力等知识,B远离网络肯定错误,网络有利有弊,关键是利用好它的利,C青少年不能严打犯罪行为,这是执法部门的事,D不受任何社会影响太片面,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10.某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持续开采花岗岩,因此,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3万元。
某的行为属于()A.一般B.严重C.行政D.民事答案:B解析:这里是考的分类,从材料中看到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是对犯罪的处罚,判断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即严重行为。
11.题11图中的背景,给做子女的启示是()A.用心领会父母的教诲与期待B.尽力在物质生活上帮助父母C.诚心体会父母的忧虑和烦恼D.真心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慰藉答案:D解析:这题属于漫画题,这题是考孝敬父母的知识点。
先看图中的文字“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再看图中人物,父母跳舞,儿子弹琴。
这属于对父母精神上的支持。
很明显ABC都和材料无联系。
12.七年级学生小芳总是以各种理由要求老师换座位,如同桌上课爱讲话、成绩不好、不关心他人、小气等。
如果你是小芳的同学,你怎样正确劝说她()A.应该换位,以免影响学习B.主动适应,积极交流沟通C.保持距离,理智处理感情D.自我保护,掌握保护方法答案:B解析:这题考的是学会适应环境的知识点,材料中说小芳总是以各种理由要求老师换座位,说明小芳不能适应环境,缺乏和同学交流沟通。
ABD都不适合选。
13.语文科任老师说小的作业“写得一团糟”,让他重写。
小觉得写得还可以,只是错了几个字罢了,因此不服气,所以没有重写。
对此,小不应该持有的态度是()A.接受批评,改正缺点B.主动沟通,获得帮助C.既不气馁,也不抱怨C.错在老师,无须让步答案:D解析:这题考的是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的知识点。
题目是考学生的逆向思维,一定要看清题,“不应该”,这时就要在选项中寻找错误的,很明显D错误。
14.朝斯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这话蕴涵的道理是()A.见贤思齐B.宽容大度C.换位思考D.助人为乐答案:B解析:这题考的是与人交往中的优秀品质,从材料中可以看到泰山能包容各种土壤,河海能包容各种细流,很明显是教导我们要懂得宽容,ACD和材料完全无联系。
15.2018年3月24日,一名游客在大学观赏樱花时,突然跨过护栏用力摇动枝干,霎时,“落英缤纷”,下起来“樱花雨”,此举受到在场众人的纷纷指责。
因为该游客()A.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B.只承担义务,不享受权利C.有公民意识,没守法观念D.有道德观念,没责任意识答案:A解析:本题考的是权利与义务的相关知识点。
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义务。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男子既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行为,也是缺乏公民意识的行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同时,未能履行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
16.《中华人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
执行新的赔偿标准后,每日赔偿金比上年度增加28.85元,可见()A.人身自由权利比任何权利重要B.国家高度重视维护人身自由权C.人身自由是最根本的人身权利D.侵犯他人人身自由将加倍处罚答案:B解析:本题是考人身自由权这个知识点。
A明显错误,太片面。
材料讲的是对侵犯人身自由权的每日赔偿金提高,反映了国家重视维护人身自由权,C和材料无关,D错误,材料只是说赔偿金提高,并没有提到其他处罚将加倍。
17.近年来,网约车不时发生意外事件,消费者反映较为强烈的是“人车不符”的问题,即在实际运营时,开车的司机不是注册的司机,或者驾驶的车辆不是注册的车辆,“人车不符”最直接侵犯消费者的()A.依法求偿权和知悉知情权B.知悉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C.公平交易权和依法求偿权D.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答案:B解析:这题考查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材料中强调的是“人车不符”,这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而且有强制消费者接受的嫌疑,明显没有依法求偿权,纠结BD,其实这也反映了侵犯公平交易权,但最直接还在于欺骗,未能让消费者知道真实情况,选知悉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更恰当些。
18.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国宪法修订案》,及时把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上升为国家宪法规定。
本次修宪()①推动我国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②说明我国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③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④为民族复兴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的是宪法的有关知识,宪法是最高法律,是根本大法,不是所有法律的总和,利用排除法轻而易举就排除了。
19.在2018年“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上,各国艺术家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古典与流行、与西方、传统与新锐等不同类型的优秀音乐作品各焕异彩、亮点纷呈,让中外观众大享视听盛宴。
可见()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中华文化深刻地改变着世界C.文化交流丰富人们精神生活D.文化交流必须弘扬外来文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的是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点,材料中强调各国艺术家表演,和西方,可见不仅仅指中华文化,讲的是中外文化交流,AB明显不能选,D强调的是外来文化,也不能选。
20.《中华人民国监察法》第三条规定,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照本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这一规定有利于()①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②公民更好表达批评和建议的权利③建设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④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和执法水平A. ①②B.③④C.②④D. ①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民的监督权和政府依法行政的相关知识。
材料强调的是对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和公民表达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联系不大,公民不能执法,只能执法部门或执法人员才可以执法,利用排除法也很容易得到答案。
21.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