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敬业与乐业》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先生的作品。

B. 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C. 巴特农神庙是古埃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彰显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

D. 毕淑敏是内科医生,也是著名作家。

著有小说《红处方》。

【答案】 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

C项中的“巴特农神庙”不是“古埃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而是“古希腊雅典卫城”。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掌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多背多记,文史不分家,历史知识也要精通,才能把语文学好。

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艾青,现代诗人,其代表诗作有《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等。

B.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代表诗作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致大海》等。

C. 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D.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答案】 C【解析】【分析】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并没有要求“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的相关内容。

考生要在平时注意课本内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

3.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楷书草书行书B. 行书楷书草书C. 行书草书楷书D. 草书行书楷书【答案】 B【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著名;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三幅作品分别属于行书、楷书、草书,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答题时应注意,调动平时相关的书法知识的积累,根据书法家的主要风格,擅长的字体,著名作品,分析书法作品的字体特点,准确判断作答。

4.下列对汉字“宁”的书法字体鉴赏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颜真卿的“宁”字是楷书,横画细竖画粗,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

B. 《曹全碑》中的“宁”字是隶书,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奔放豪逸。

C. 王羲之的“宁”字是行书,笔画遒劲稳健,整体上刚健娟秀、朴素精巧。

D. 张旭的“宁”字是草书,笔画连绵不断,跌宕起伏,奔突游走,如龙蛇飞动。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中,奔放豪逸是奔放洒脱的意思。

但“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更多是方圆相济,轻重有致,“奔放豪逸”这个鉴赏便不符合。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素质能力及文化素养。

考生在平时要积累相关的知识,对有关书法的名家、书法字体特征、代表人物、作品等都应有一定的了解。

5.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B. 吴敬梓《儒林外史》主要写明清时期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 苏东坡的主要功绩是使词依附于音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故答案为:C【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

因为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通讯。

B. 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C. 《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格、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D. 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我的老师》中,真实记叙了莎利文老师耐心教育“我”并使“我”成长进步的感人事迹。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不是英国的。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B. 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C.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D. 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答案】 D【解析】【分析】ABC正确。

D.错在“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体常识,属于文学常识的一种。

古代的主要文体有以下几种: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骈文、赋。

诗歌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诗、词、曲;散文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古文、记、古议论文、奏章、序跋、赠序、史传等这些文体常识在平时学习是要进行积累,特别是要结合具体文章了解其特征。

8.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 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D.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其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 吴承恩是明代著名小说家,不是清代的。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常识的积累能力。

回答此类问题,主要看平时的积累情况。

学习中,要对重要作家作品和一些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加强记忆并做好积累,适当做一些强化练习。

9.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是()A. 完璧归赵破釜沉舟三顾茅庐B. 门庭若市舍生取义杞人忧天C. 守株待兔闻鸡起舞豁然开朗D. 温故知新刻舟求剑毛遂自荐【答案】 A【解析】【分析】B.“门庭若市”和“舍生取义”不是来自历史故事;C.“豁然开朗”不是来自历史故事;D.“温故知新”不是来自历史故事。

据此,答案为A。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和解释。

答题时应注意,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10.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文学作品中祖母形象往往光彩照人。

《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把“我”从黑暗中叫醒,领向光明;《月迹》中的奶奶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不断把孩子心灵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B. 寓言给人启迪。

《黔之驴》告诉人们,不能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到,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愚公移山》启示人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C. 细节常常独具魅力。

《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脱下和穿上军大衣的细节,凸显了他的机智灵活、处变不惊;《百合花》中多次提到百合花被子,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

D. 散文作为一种相对自由的文体,风格多种多样。

有的深沉冷峻,如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有的柔婉清丽,如郭沫若的《白鹭》;有的自然真挚,如巴金的《繁星》;……【答案】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C项表述不正确,一“脱”一“穿”的细节,是为了遮掩刚才辱骂将军的心冷胆寒的心理,勾勒出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

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

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没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特征。

(2)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

(至少说出两点)(3)阅读【材料三】,指出下面诗句属于“写境”的一项()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1)对于诗词大会,19岁以下的群体(年轻人)关注度较高,50岁以上人群关注度较低。

(或:关注人群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

)(2)我认为有必要,因为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

(3)A【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