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实践调查报告

历史实践调查报告

历史实践调查报告历史实践调查报告电气四班课题:通过调查当代农民的生活状况,分析新农村建设的方向2012/04/27通过调查当代农民的生活状况,分析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摘要:自2005年金秋时节党中央突出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来,各地的领导干部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变做现在的小有成就,六年的时间里,我国在各地相继开展实验,在有的地方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在很多地方新农村的经济建设理论不能够适应当地的经济现况导致新农村建设脚步迟缓甚至夭折。

单就从太原市郊区的新农村建设看起:自2005年新农村建设提出以来,太原先后开展了小店区新农村建设项目和尖草坪区新农村建色项目,到2009年两大区新农村基本完成,纵观太原建设过程,相对其他地区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建设周期长2.建设耗费大3.建设不彻底关键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生活水平;消费特点;娱乐方式正文:一、引论:问题提出的背景和依据200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研究“十一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部署了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

会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这项重大战略部署的推进,不仅是亿万农民的福音,是田野大地的希望,也使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

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

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

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和三农问题的重视和推出的一系列利农政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美好未来,也看到了政府和全国人民在新世纪大力发展各项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决心。

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村的发展进步,而农村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通过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水平来实现。

考察农民在经济生活和精神娱乐中的行为特点,有助于分别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把握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寻找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而春节期间的农村社会无疑是农民生活的最真实写照,因此,选择春节这个能够集中反映农民消费特点和娱乐方式的时段来研究农村的发展特点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趋势,就有了比较科学和现实的意义。

本次调查选取山西省,太原市,窊流村为例,进行问卷和访谈等形式的深入调查,同时结合全国其他各地区的有关情况,试图对我国近年来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水平变化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作以分析思考,以期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对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推进建言献策。

二、调查:农民过的消费特点和娱乐方式(一)农民的消费结构自古以来就有俗语说:“民以食为天”。

吃穿历来是老百姓生活中永恒的主题,而当今中国人的主要消费也依然是用在了“吃穿”上,收入水平相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自然也不例外,农民的消费结构表现为以吃穿消费为主,主要是一些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其次才是部分一定限度的发展型和奢侈型消费。

以下简单列举通过调查得出的这方面农民的消费结构和主要内容:1、食物消费以下列举一些在农民消费范围和数量较大的商品:(1)蔬菜和菌类、海产等基本品:①大白菜、小白菜②白萝卜、胡萝卜③葱、蒜苗④藕⑤芹菜⑥青椒⑦蘑菇、木耳⑧蛋类⑨海带、紫菜⑩其他蔬菜制品等(2)肉类:①猪肉②牛肉③羊肉④各种鱼⑤鸡肉等(3)水果:①苹果②橘子③香蕉④葡萄⑤柚子等(4)烟酒副食:①香烟②白酒、啤酒③糖果④瓜子⑤其他各种副食等(5)其他食品通过对一些农村集市的走访和同一些农民的交谈,在以上所列举的各种商品中,猪肉、鱼、鸡肉、藕、酒、瓜果等商品的消费面最广,90%以上的农村家庭会消费这些商品中的全部或大部。

2、衣着消费据粗略调查,90%以上的家庭会在为家庭成员添置新衣,60%以上的家庭会为每个家庭成员添置新衣。

诸如这种由传统节日习俗和经济条件提高所引起的消费热,在农村春节市场和整个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在繁荣的农村春节服装市场背后也存在着质量、价格、服务等多方面的问题。

3、家居条件消费当前,较为宽松的消费心理,对家居环境进行一些装饰也成为农民消费的新亮点。

但是由于时间和财力等方面的限制,多是一些局部性小范围的改善,如对厨房环境的改善等。

4、交通运输消费经过简单归类,这些有关传统习俗和其他生活需要的消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传统习俗必需品:①烟花、鞭炮②春联、年画③祭祀用品④封建迷信用品等(2)厨具和酒具:①锅碗瓢盆②筷子③炉子④电饭煲⑤其他各种酒具等(3)耐用电器:①电冰箱②电视机③其他音像设备等(4)理发、洗澡、照相等服务行业(5)工艺品、玩具(二)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毋庸置疑,简单说来,较高的收入和较轻的负担以及对未来支出的轻松期望是促进农民消费的主要原因,相反较低的收入和较重的负担以及对未来支出的紧张期望是引起农民消费不旺的主要原因。

归结起来,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1、收入过低据调查,大约有70%的农民认为收入过低是导致其消费心理和行为不积极的主要原因,很显然,本年收入低是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也是根本因素。

究其原因,部分农产品价格下降导致一些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较低;市场经济不发达,就业和致富门路有限也使农民改变低收入境况的能力十分贫乏;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观念因素的限制也是限制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原因。

2、虽然本年度收入不错,但是有债务负担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农村家庭都存在负债现象,债务反映的是往期预支的收入,债务负担很明显减少了农民本年度的实际收入,因此,这也成为了影响农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3、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的负担过重“上有老,下有小”是很多农村家庭沉重负担的重要原因,其中尤其以子女教育支出为最。

最近有调查显示,教育花费已经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

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

在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中,子女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2.6%;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子女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也分别达到了25.9%和23.3%。

但是令人振奋的是,2005年国务院发出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决定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

这让人们看到了农村和全国义务教育真正实现免费的希望。

根本说来,要真正从源头上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给农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就应该加快建立农村养老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实际收入。

4、来年有重要事情需要用钱由于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民对改善生活条件的预期消费也在逐渐增长,而一些诸如医疗费用的支出也是使农民不敢轻易花钱的重要因素:(1)提高生活水平如住房、家居条件等的支出:这是随着农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对提高生活水平的预期消费期望增长的正常现象。

这种对未来的期望必然会使当前的消费力度受到影响。

(2)医疗费用支出:这方面的影响尤其明显地体现在家中有长期卧床病人的家庭。

5、消费观念倾向保守,准备把收入节省下来存钱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农民的收入增长变得更加容易了,但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入变化的不稳定性。

这使得农民在消费行为中也更加关注收入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暂时收入对其消费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而农村社会的低市场发育和农民生活的诸多非正常因素使得很多农民依然会选择储蓄,以防不时之需和进行预期消费。

(三)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1、农村集市市场的发展及其作用农村集市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第一主要阵地。

在我国,大部分乡镇农村地区都有或大或小的集市,占总人口80%以上的众多农业人口主要都是通过集市来进行交易和消费的。

从生产资料的购进到农副产品的销售,使农村集市成为流通领域最大的市场。

从集市的消费对象来看,众多的农业人口手里付出的花消,加上农村在外打工人员的收入主要还是带回或寄回农村,通过集市消费出去的,累计起来其销售额确实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农村集市的繁荣兴旺和健康发展,可以激活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为加快农村的现代化、工业化进程服务。

当前农村集市在促进商品流通、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也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农村集市在农民的各项经济社会生活中向来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所处地域比较偏远的农村,集市不仅是一个占据当地特定地域范围内中心地位的经济活动场所,还是一个进行文化交流的地方,农民的日常经济生活多在这里得到实现,也有相当多的村民把逛集市当作娱乐。

对那些很少到城里来的农民,集市就是一个开展经济活动、获得各种信息、进行文化娱乐消费的重要场所。

因此,繁荣农村集市市场,保障农村集市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2、工商业从业人员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在农村市场上进行工商业活动的人,农村集市的工商业从业人员按其身份特征大致可以划分为两部分:(1)完全的工商业从业人员:主要指那些没有土地,家住在农村集市等地域经济中心的工商业从业人员。

其主要经济来源就是这些经常性的工商业经营收入。

其特点是商业意识、经济实力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条件等都比较强。

(2)不完全的工商业从业人员:主要指那些尚在耕种土地,但是在农闲时或者特定时期进行工商业活动,以取得农业收入以外的收入的农民。

与前一类人员相比,其特点是商业意识、经济实力和从事工商业的条件等都比较差。

3、市场管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由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于扶持发展农村经济为目的,对农村集市的管理一直采取宽松政策。

但是也正因如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农村集市管理出现诸多混乱现象甚至严重破坏农村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管理漏洞和问题,突出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集市市场的环境:由于经济条件、管理制度和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等方面的原因,“脏、乱、差”现象很普遍,道路等硬件公共设施年久失修的现象也很常见,尤其是赶上阴雨天气时更是严重;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的混乱是另一个突出问题,春节期间,农村集市人和各种车辆鱼龙混杂,堵车现象几乎天天都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