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图11.该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C.片面追求经济增长D.工业化快速发展2.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1. A【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等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四个选项都是该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在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为获得更多的粮食,依靠扩大耕地的途径实现粮食增收,由此造成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粮食单产不高,粮食不足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2. D【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气候、地形优势发展立体农业。

缓坡地可开辟为梯田,即扩大耕地,又保持水土。

陡坡的地方不宜修建梯田,在保证粮食需求的基础上,要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全面封山育林不科学,不能实现山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

据此回答3~4题。

图23. 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是( )A. 产生药材,调蓄洪水B. 产生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 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水源4. 保护若尔盖湿地的措施是( )A.挖沟排水,疏开沼泽B. 停止一切经济活动,实行封闭管理C.修建水库,发展水电D. 设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3.D【命题意图】本题借助若尔盖湿地图文资料考查湿地的生态意义等内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重要的水源地,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若尔盖湿地又是鸟类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4.D【命题意图】本题借助若尔盖湿地图文资料考查湿地保护措施等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最好的方法是设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

中亚两大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源于帕米尔高原,纵穿沙漠注入咸海,沿岸形成狭窄的绿洲,是灌溉农业发达地区。

读中亚地区图,回答5~7题。

图35.咸海沿岸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常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干冷气流影响 B.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稀少C.大量引用流入该湖泊的河水灌溉土地D.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蒸发强烈6.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大量开垦和引水灌水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有( )①土壤盐渍化②水土流失③荒漠化加剧④周边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增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为了防止流域内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①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②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③大力开采地下水,避免使用地表水④营造农田防护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 D【命题意图】本题借助中亚区域图考查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等内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咸海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强烈,生态环境脆弱。

6. C【命题意图】本题借助中亚区域图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过度引用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

7. C【命题意图】本题借助中亚区域图考查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等内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大力开采地下水,将会导致地下水枯竭,引起地面沉降等问题。

因此农业生产中不宜采用。

图4为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

几十年前,图示区域被认为是西藏风沙最大的地方,如今,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工程,沿江沿河的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

数据显示,和30年前相比,图示区域大风天气年均减少32天。

读图回答8~9题。

图48.图中所示区域的土地利用构成中,比重最高的利用类型是( )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筑用地9.通过统计记录发现,近年来图示区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常常形成沙尘暴发生源地,据材料推断该地区的沙源地最可能位于( )A.高山荒漠带B.河谷地带C.高山草原带。

D.交通沿线区8.C【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考查土地利用等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由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我国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

图中防护林工程所占的比重较大,气候高寒,植被以草地为主。

9.B【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考查沙尘暴发生源地等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该区域为我国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适宜发展农业生产,但由于农业开垦不合理,造成土地荒漠化,成为了冬春季节沙尘暴的沙源地。

图5示意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分布面积,图6示意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的退化情况。

读图回答10~11题。

图5 图610.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 )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B.海拔4 500~4 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低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D.海拔4 300~4 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11.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变化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过度放牧D.海拔高,气温低10.D【命题意图】本题借助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分布面积和退化情况考查草地退化的特点等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图6中曲线变化显示,草地退化率与居民点密度的变化不完全对应;草地退化率在海拔5 200~5 300米最低;将图5中各海拔段内的草地面积与其对应的草地退化率相乘,得到的数据就是草地退化面积,比较可以得出海拔4 300~4 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

11.C【命题意图】本题借助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分布面积和退化情况考查等内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黄河源地区草场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较快,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尤其是过度放牧,使得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日趋严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6分)材料一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秘鲁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山地高原区和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

秘鲁农业人口比重较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进口。

材料三图6示意亚马孙河流流域,该流域分布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据统计,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自身。

近几十年来,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大规模开发该流域,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消失殆尽。

图7(1)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你具体阐述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益。

(8分)(2)推测雨林面积大规模减少对①②两地径流量变化大小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6分)(3)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小了约20%。

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小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发生的频率反而增大了,简述其原因。

(6分)(4)为了解决秘鲁粮食不足问题,有人建议在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种植水稻,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6分)【命题意图】本题借助亚马孙河流流域图文资料考查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益、雨林减少对降水和径流的影响、雨林区开发利用等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1)题,热带雨林具有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促进全球水循环等多方面的生态效益。

第(2)题,可以结合①②两地所处的位置以及降水形成机制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形成降水的水汽的来源。

第(3)题,该地区的雨林被大量破坏导致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降水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第(4)题,本问为开放性问题,可以选择赞同或不赞同进行分析作答。

赞同的理由可以从水稻种植的有种条件进行分析。

不赞同的理由可以从雨林破坏角度和水稻种植的不利条件进行分析。

答案:(1)维持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2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2分)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2分)保护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

(2分)(2)影响:与①地相比,②地径流量变化更大。

(2分)原因:与①地相比,②地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其降水水汽主要来自海洋,降水受雨林减少较小;(2分)②地流域面积较大,对径流量的调节作用更强。

(2分)或答与②地相比,①地位于亚马孙流域西部山区,形成降水的水汽很大一部分来自雨林本身,雨林面积大规模减少导致降水量减少;(2分)①地流域面积较小,对径流量的调节作用更弱。

(2分)(3)由于植被破坏,植被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2分)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2分)水土流失加剧,(2分)所以流入江河的水量增大,洪涝灾害增加。

(4)赞成。

理由: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地势平坦,(2分)终年高温多雨,(2分)复种指数高,(2分)水稻产量大。

(或不赞成。

理由:大规模种植水稻会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2分)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秘鲁劳动力不足,不适宜发展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

(2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0分)材料一黄土高原地区煤、稀土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曾是植被茂密的地区,但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现在变成了沟壑纵横的地区。

近年来,黄土高原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生态修复、建淤地坝等,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

下图为黄土高原示意图。

图8材料二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

下图是鱼鳞坑剖面示意图(图9)和平面排列示意图(图10)。

图9 图10(1)分析图中甲地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6分)(2)材料一中甲地区工业发展有哪些区位优势?(6分)(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

(10分)(4)有人认为需要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建设鱼鳞坑,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