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及答案(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审丑严歌苓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
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
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
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
……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
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
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
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
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
他们交谈时,①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_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
敲开门,里面的男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哎,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的,正下着。
冰箱里我存了青岛啤酒。
瞅你赶得这个巧!”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
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爷爷?他不要老脸,我可要脸!”小臭儿说。
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
”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
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混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②心坠得他累。
一小时后,老头走了。
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烂了,成浆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
无定揣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
他只好从学校找到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
街是条偏街,在城郊。
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一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
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
门边一辆垃圾车……“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
去年冬天死啦!”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
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4分)2.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
(4分)3.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4. “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5分)亦雅亦俗汪曾祺黄波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
其实汪氏小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月5日)就要到了。
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
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
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
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
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
他自己婉辞“美食家”的桂冠时,即以此为谦谢的理由,说:“大菜,我做不了。
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
”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
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在一封书信中就说:“饮食之道不可以随众,尤不可以务名。
燕窝、海参,虚名之士也,盗他味以为己味。
”他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如出一辙。
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要在显贵府上打秋风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
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
饮食一道,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厨,都不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而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趣味传递给了我们。
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拌萝卜丝,在他手里和眼里竟是这般精致,“小红水萝卜,南方叫‘杨花萝卜’,因为是杨花飘时上市的。
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
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
”黄瓜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黄瓜切成寸段,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
……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
此法得之海拉尔一曾治过国宴的厨师。
一盘瓜皮,所费不过四五角钱耳。
”“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老饕甚多,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记脆声?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中争一席地。
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
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
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
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
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
“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
……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
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
”有不喜欢汪曾祺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爱逛菜市”、在买菜中体味“生之喜悦”的遗老?是的,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
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我以为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
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诗;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
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
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
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
“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
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传统不致消失了。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味》。
原因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B.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格:其文字清新,且透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真正热爱世俗生活。
C.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配、下厨的全过程都独自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
D.汪曾祺自称作画“无师法”,只是“瞎抹”,但从他画的对象和“写意”的风格来看,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
E.汪曾祺为文,体现出传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趣味,其选材不写大奸大恶、污秽之物,抒情节制,而让平民可亲可感。
汪氏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有“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2.请你结合文意谈谈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解。
(6分)答:3.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又将汪曾祺与陶渊明和苏轼比,试说说这两处对比的异同。
(6分) 答:4.文章着重写“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作画……只是‘瞎抹’”皆属俗事,而文题是“亦雅亦俗”,结合原文,探究作者对“俗”“雅”的处理是否得当,并谈谈你对“俗”“雅”的理解。
(8分) 答:高一现代文阅读主题复习解析及答案(一)1.【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小说形象的理解概括能力,一般答题思路是:形象特点、生活遭遇、精神特色。
如果是要分析形象特点,还要找到证据来验证。
曾大爷的形象特点一开始就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两点,在最后的故事中又表现了其他两点,概括时注意把握细节描写。
【答案】①外貌丑陋;②吃苦耐劳;③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或“隐忍小臭儿的不孝”);④晚景凄凉。
2.【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小说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能力。
这两处都是小说最基本的描写手法,一个侧面描写,一个心理描写。
回答要点包括:手法、表达效果等。
【答案】①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或“在‘不少人’世俗的眼光里,曾老头做人体模特是‘丑’的”)。
②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地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此时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3.【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作品内涵的赏析能力。
考生一般都能分析出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因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