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G-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案例
G-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案例
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薛宪明简历
现任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美国北弗吉尼亚大学、美国森坦那瑞 大学、深圳紫星教育机构MBA客座教授,江苏新经营战略研究院 特聘研究员,北京天维嘉成人力资源管理顾问总经理,中国购物 在线副总裁、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HRPA)会员。曾任外资 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美国艾康公司人力资源高级顾问、鼎鑫人才 产业公司总经理。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系统学 习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与实战经验。近几年,为 国务院国资委、青岛人事局、济南教育局、武汉烽火科技集团、 美国美华医药上市公司、长沙电广传煤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钢铁 工贸集团、江西仁和集团、江苏扬子江药业、上海复地集团、香 港兴强线路板、香港久瑞医药、香港伟易达、西安杨森国内外几 百家企事业单位做过诊断、咨询与培训。被MBA学员称为:国内 最具实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客座教授。
医药企业经理集团与智囊团的 建设
经理集团及智囊团在企业中的作用 经理集团与智囊团的组建 职业经理人的培养 企业如何营造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环境 空降兵与子弟兵的融合
医药企业发展策略
企业三大经营战略:廉价战略、差异化 战略、高科技战略
人力资源三大战略:吸引战略、投资战 略、参与战略
医药企业经营目标的制定
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
四、竞争与淘汰机制
企业不仅要有正向的牵引机制和激励机制,不 断推动员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业绩,而且还必须 有反向的竞争淘汰机制,将不适合组织成长和发 展需要的员工释放于组织之外,同时将外部市场 的压力传递到组织之中,从而实现对企业人力资 源的激活,防止人力资本的沉淀或者缩水(鲶鱼效 应)。企业的竞争与淘汰机制在制度上主要体现 为竞聘上岗与末位淘汰制度。
目标体系的重要性
企业组织的最高管理阶层所设定的全公司总目 标和各部门主管的单位目标,直至基层的个人 目标,将总目标、单位目标、个人目标按照企 业组织结构的层级串连起来,就形成了各个目 标息息相关的目标体系图。任何问题具体具体 再具体,将会迎韧而解。
形成目标体系 1
总目标
11
12
单位目标 13
111 112 113
现代人的 心 态
——学习篇
“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并不是指没有上 过学的人,而是指不懂学习的人”。
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 医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构架 (1)企业文化 (2)企业经理集团与智囊团的建设 (3)企业的发展策略与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 (4)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组织机构的设计 (5)医药企业销售队伍岗位素质模型的创新设计 (6)如何打造高绩效的销售团队 (7)医药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8)医药企业战略转型期、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及风险管理
文化类型
中国医药企业文化的四种主要类型:
(官僚) 权力
(发展) 责任
(市场)
任务
(家族) 人
文化:企业分析
然后分析你的企业并从四种文化样本中找出最适合的一种:
√ 权力 责任 任务
人
这将使你明了实施变革所需要移动的关键杠杆。注意:这只是 一次简单的说明性的运用,在一份完整的变革计划中还需要更 加详尽的分析。
人才流失严重的原因,不能使人力资源 达到自动自发,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不 健全所导致。
医药企业人力资源运行系统
– 牵引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竞争淘汰机制
– 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基于素质模型的潜能评 价系统、基于任职资格的职业化行为评价系统、基于KPI 指标的考核系统、基于业绩与能力的薪酬分配系统、基 于职业生涯的培训开发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
三、约束机制
所谓约束机制,其本质是对员工的行为进行限 定,使其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的一种行为控制, 它使得员工的行为始终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约 束机制的核心是企业以KPI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 体系和以任职资格体系为核心的职业化行为评价 体系 。 (1)以KPI指标体系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体系 (2)以任职资格体系为核心的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 (3)员工基本行为规范与员工守则
121 122 123 131 个别目标
132 133
目标体系图可产生下列好处
(1)可以一眼看清各阶层的目标,并增强 对企业的整体责任感和职务意识。
(2)管理者全盘掌握部属的目标,才能较 轻松地作重点平衡的管理。
(3)可以清楚地了解同事和有关人员的目 标,有助于联系与相互协助。 (4) 加大有效执行力度。
– 机制、制度、流程、技术
– 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考核与薪酬)
– 文化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四大支柱
制度: 科学化、系统化的制度设计,建立理 性权威,制度才为企业挣钱(制度公平性的体现: 分苹果、英国船主运犯人的故事、二次大战中 期美国空军与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 99.9%)
机制:引入机制,使人力资源始终处于激活状 态,核心是竞争淘汰机制、激励机制、评价约 束机制、牵引机制
– 文化使企业与员工达成共识,从而协调企业对员工 的需求与员工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使个人与企业 同步成长。
– 此时的领导的艺术才会有提升(感觉快要累死的领 导不是好领导)
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
企业文化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包括三个层次
最外层:VI\.企业物质文化层(厂容厂貌、技术装备和工作地配置水 平, 产品造型、外观、质量等,也称企业硬文化)
切忌拔苗助长,盲目地躁动
如果企业处于一种低水平管理工具指导下进行有效动 作,有时也不能为了提高效益,企图引进一个管理工 作思想,一夜之间提高工作效率。
急于求成,就是“管理大跃进”,如果见到别人开管 理之车上了高速公路,自己不上就是“等死”,但你 自身所处的阶段只是懂得骑自行车,就必须扎实学习 驾车的本领,硬让自行车上高速,就是“找死”。经 理人必须懂得,管理模式的导入不只是花货币资本, 还要投入时间成本。欲速则不达。
一、牵引机制:
是指通过明确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使员工能 够正确地选择自身的行为,最终组织能够将员工的努 力和贡献纳入到帮助企业完成其目标,提升其核心能 力的轨道中来。牵引机制的关键在于向员工清晰的表 达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期望。因此,牵引 机制主要依靠以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来实现:企业的 文化与价值观体系 、职位说明书与任职资格标准 、 KPI指标体系 、培训开发体系 。
流程:视员工为客户,以客户为导向建立人力 资源的业务流程体系,打通人力资源业务流程 与企业其他核心流程的关系(安捷仑公司)
技术:研究、引进、创新人力资源的管理技术, 运用人力资源技术,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四大机制
约束机制 控制力
拉力 牵引机制
激励机制 推动力
压力 竞争淘汰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
医药企业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困惑与陷阱 太严重了!
不能认清管理方法的差异
管理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性的 管理方法。如,“360度考评”、薪酬体系、 工作分析等,其共同特点是标准化、定量化。 这些技术性的方法在实践中,其标准化特征和 量化形式不断得到优化,就形成“管理工具”。
另一类是战略性的管理方法,这类方法也有两 个共同的特点:抽象化,定性化。战略性的管 理方法往往成为公司高层主导管理变革或对应 重大危机的指导思想,不同的人在实践中赋予 它不同的理解,而共同的部分就会在传播中被 抽象概括出来,形成“管理思想”。
三个核心概念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人力资源之概念
人力资源的特性:
增值性 可合作性 不稳定性 可激活性 差异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
????? 人力管理所解决的核心问题。鬼兔赛跑、
三个和尚有水喝、自动自发。
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含义
以公司发展战略为依据,制定实现其战 略的人力资源规划,使人力资源得到合 理充分利用的过程,就叫人力资源的战 略管理。
(1)竞聘上岗制度
(2)末位淘汰制度(末尾淘汰制所适用企业与条件)
(3)人才退出制度(轮岗制度、待岗制度、人员分流 制度)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的核心
——价值评价、价值分配(考核与薪酬)
人力资源管理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
他律管理到自律管理(自我开发与管理) – 双重契约:通过劳动合同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契 约关系,通过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导建立企业 与 员工的心理契约.
纵向目标体系的整合
目标的体系化必须依次由上而下制定, 即依公司目标——部门目标——单位目 标——小组目标——个人目标的顺序来 设定。每一个人的目标都是为了达成上 级的目标而存在。如果没有上级的目标, 就无从设定个人的目标。
横向目标体系的整合
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部门之间必须相互有效 的支援,并整合企业的资源。部门之间必须加 以联系、协调,形成公司的整体目标体系,因 此必须进行横向的沟通。
中间层:BI\企业制度文化层(企业领导体制、人际关系、各项生产经 营管理制度,它是企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
最内层:MI\企业精神文化层(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员工 素质),也称企业软文化
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
企业文化类型
1)官僚式 (权力式) 2)发展式(责任式) 3)家族式(人际关系式) 4)市场式(任务式)
不能正视管理文化的矛盾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管理工具与管理思想两者 是相辅相成,不能分离的。就如带兵打仗,工 具性的方法是“如何杀敌”;而战略性的方法 是整体“如何对阵”。而企业原本固有的企业 文化,也必定体现某种管理思想。很多公司在 管理中导入先进的管理方法,结果收效甚微, 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主要是导入的模式 忽视了两者(特别是原有的管理工作文化)已 经先行存在的事实,或是完全让其矛盾起来。 很多职业经理人失败在这上面,其主要原因就是 不会在原由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变革。将管 理工具与管理思想混做一谈。其关键就是要学 会管理工具配合管理思想进行合理灵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