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


第三遍,速读 依文体,抓关键。散文就是要抓住叙述和描写中 那些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在前两遍阅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主 旨。
二、三种概括法 1.“关键整体结合”法 就是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 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解答时二者一定要有机 结合。
2.“段意串联”法 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同于归纳,归纳指 从不同事物中寻取共同点并抽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不一定都寻 找共同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 个集中点。也就是说将每段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 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 思向中心意思提炼的方法,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 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传统的方法,是各层意思的相加且又是一种“意 思的综合”。
角度一 概括情感态度
解题方略 概括情感态度“两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具体考向。 散文作品阅读中的“概括情感态度”类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考向: ①情感变化类。题干要求多有“情感变化”字眼,如2013年大纲 卷第17题“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②情感梳理类。如[例四] “‘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 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③情感认定类。题干要求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字眼,如2011 年福建卷“文章第⑪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 看法”。又如[例四]中也含有情感认定,就方略 原因概括类题目答题流程 第一,关注题干提问模式,界定题型 原因概括类题,题干提问时一般都有“为什么”“什么原因”“什么 理由”等关键词。 第二,注意思维模式:由果溯因或一果多因 散文大多是作家阐发对生活的感悟或某种道理,这些感悟或道理,就 是命题者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 写、回忆等。说到底,散文往往是一个因果复句,故这类题涉及的范 围比较大,答题时尽量把“因”找全。
注意一:答题区域如果是全篇,先分意义段,再概括各意义段的 大意,概括段落大意要注意关键句,要抓住主要,舍弃次要,要 特别注意主旨句。如果是几段的,通常是抓各段的大意。如果是 一段的,通常先分层,分层时,要注意行文思路的转换,特别是 关注一些标志性词句,然后再概括层意。
注意二:层意概括不但要注意写的对象,更要注意对象的特点。
角度二 概括主旨类
解题方略 概括主旨“三三”法 一、三遍阅读法 第一遍,速读 快速浏览文本,概括各层大概意思,建立对文本的整 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 第二遍,精读 仔细阅读每句话,找寻、揣摩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注
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 生动的词句,尤其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句、比喻 句、连词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句往往就隐藏在这些 句子里。也就是说,要能参悟一些重要的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 定的认识。
常见设问方式
2013广东卷 “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 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013大纲卷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 合全文简要分析。
2013浙江卷 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其他设问方式:
(1)作者对某事的感悟是什么? (2)分析作者对某事的观点态度。 (3)某部分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内容要点概括类(整体内容概括—主旨概括)
整体内容概括(主旨概括) 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主旨概括和情 感概括。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 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 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能 力。
内容要点概括类(局部内容要点概括)
局部内容要点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内容要点,也指多个段落、层 次、内容要点。内容涵盖层意概括、原因概括、特点概括等。
角度一 层意概括
解题方略 层意概括“两步”“两注意” 第一步,审清题意,确定答题区域。 题干(包括分值)常常暗示了答题的区域和方向,要充分利用题干所 提供的信息,仔细审读,找到对应的信息语段,确定答题的区域。 第二步,抓重点词语或句子,切分层次。 中心(词)句、抒情句、议论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 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关键,要抓住不放,认真辨析 作答,筛选出相关符合题意的语言材料。
②情感梳理类题型,可采用分类归纳法。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传达 的思想感情,因人因事因物往往不同。对于涉及“哪些”情感之 类的题干指向,最好的办法是先圈定和摘录出所及的带有明显感 情色彩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所承载的感情倾向,分门别类,逐 一感受体味,即可比较准确而便利地获取答案。
③情感认定类题型,可采用语境感悟法。就是根据题干所指的语 境,或全文,或句段,进行理解和感悟,先分析大致意思,后理 解主要内容,再设身处地感受,最后是领悟其中的感情倾向。这 种方法的重点对象是关键词句,即对感情色彩极为浓厚的词句, 进行深入理解和体悟,尤其是某个句子的情感认定,这种方法最 为恰当。
第二步,掌握各类概括情感态度类试题的技巧。
①情感的变化类题型,可采用捋线串珠法。文学作品中,自然 要或明或暗地流露出作者的某种情感,而且随着事情的发展, 作者的情感还会不断地变化。对于这种题型,最好的办法就是 “捋线串珠”,即先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读下去,尤其是线的 起端和终端,然后将文中关于心理描写的词语作为彩珠,串到 这根红线上。串珠时,千万不要把珠子遗漏了,那样情感变化 就有可能脱节,对于那些情感相近的词语,可以不串到线上, 防止重复。在全文的彩珠串完以后,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就一 清二楚了,就可以组织答案了。
3.“因文而异”法 不同文体运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心意思,写人叙事散文常写人记 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 写景状物散文一般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 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哲理散文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概括文章主旨,往往需要综合以上各种方法,另外还要关注写作 背景、小注等一些细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