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穴位实操教程

常用穴位实操教程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

“输通”是双向的。

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人体总计穴位有720个,医用402个,其中要害穴位有108个,有活穴和死穴之分,不致死的穴为72个,致命为36个。

郑重说明这36个穴是致命穴平常按摩无任何不良影响。

所谓致命必有意外的重力,非正常力道,或危险物品造成为必要条件。

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断脊无接骨膝下急亡身长寿穴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

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

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

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尾骨4块〖经属〗任脉〖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功效〗具有复苏固脱、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延年益寿的作用〖主治病症〗腹痛、腹泻、虚脱、水肿,小便不利。

〖配穴举例〗配关元,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久泄不止,肠鸣腹痛。

配百会、膀胱俞,有升阳举陷,回阳固脱的作用,主治脱肛。

配石门,有温阳利水,通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大腹水肿,小便不利。

〖经属〗任脉〖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功效〗调脏腑之气、行淤滞之作用〖主治病症〗小腹疾患、妇科疾病、肠胃疾患、虚症、肺气肿;〖配穴举例〗配三阴交穴治白浊、遗精;配关元穴治产后恶露不止;配灸关元穴、膏肓、足三里穴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配关元穴、命门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

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枢穴、上巨虚穴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 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百会穴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经属〗胃经〖定位〗在小腿前外,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中指)〖功效〗足三里是胃经的要穴,具有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强壮身体,延年益寿之功〖主治病症〗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下肢痿痹、心悸,失眠等心脑病症;虚症诸症,为强壮保健要穴〖配穴举例〗配天枢、三阴交、肾俞、行间,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心悸。

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有清泻血热,疏肝理气,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乳痈。

配中脘、内关,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经属〗任脉〖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功效〗能温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主治病症〗遗精、阳痿、早泄、尿闭等生殖系统病症;月经不调,带下,痛经等妇科病症;中风症;腹痛,痢疾,脱肛等肠腑病症〖配穴举例〗配阴陵泉、带脉穴治赤白带下;配子宫穴、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崩漏;配大肠俞、曲池治脐周作痛;配天枢、气海治腹胀肠鸣、泄泻。

〖经属〗任脉〖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功效〗小便不利,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主治病症〗痛经,月子病;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膀胱炎;男子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等〖配穴举例〗配大赫、肾俞、阴交、三阴交、次髎治阳痿、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阴挺等症(肾气虚型);配水分、三焦俞、三阴交、气海、委阳治水肿;〖经属〗膀胱经〖定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效〗具有宣通阳气,杀虫定喘的功效〖主治病症〗肺痨,咳嗽,气喘肺之虚损症;肩胛痛;健忘,盗汗,遗精等虚劳诸疾。

〖配穴举例〗配肺俞主治久咳;配肩井主治肩背痛;〖经属〗督脉〖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功效〗有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嗽的功效〖主治病症〗咳嗽,喘息、癫狂,小儿风痫;脊背强痛。

〖配穴举例〗:配风池穴、合谷穴、大椎穴治肺热、咳嗽;配少海主治心悸、多梦。

〖经属〗膀胱经〖定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具有疏风解表,宣通肺气,能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系统疾病〖主治病症〗感冒,咳嗽,发热,头痛;项痛,胸背痛;荨麻疹,遗尿。

〖配穴举例〗配肺俞穴、大椎穴治咳嗽、气喘;配合谷穴治伤风咳嗽。

〖经属〗任脉〖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为强壮要穴,具有健脾和胃。

〖主治病症〗感冒,咳嗽,发热,头痛;项痛,胸背痛;荨麻疹,遗尿。

〖配穴举例〗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配阳池穴、胞门、子宫穴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经属〗督脉〖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大椎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的交会穴,总督一身之阳气,为振奋阳气,强壮保健的重要穴位。

能防治各种虚损和感冒等病症。

还可清脑宁神,增强智力,调节大脑功能。

现代研究发现,大椎穴具有良好的消炎,退热,解痉,消除黄疸,预防流脑,流感,增加白细胞的作用。

〖主治病症〗热病;感冒,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头痛项强〖配穴举例〗配肺俞穴治虚损、盗汗、劳热;配足三里穴、命门穴提高机体免疫力;配曲池穴、合谷穴泻热;〖经属〗督脉〖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命门意指生命之门,是滋肾壮阳,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

多用于肾气不足,形体虚寒者,尤以遗精,阳痿,早泄,带下,泄泻,肢冷腹寒者效果较佳。

〖主治病症〗遗精,早泄等男科病;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闭经等妇科病症;遗尿,尿频等泌尿系疾患;腰骶疼痛,下肢痿痹;〖配穴举例〗配肾俞穴、太溪穴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等肾阳亏虚之症;配十七椎穴、三阴交穴治痛经;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

此穴乃经气运行之大关,能通上达下,通里达表,即可清在外之风热,又能泻在内之火邪,是表里双清之要穴。

〖经属〗大肠经〖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功效〗调节肠胃功能,防治腹泻,便秘等肠胃疾病。

〖主治病症〗手臂痹痛、上肢病症、热病、癫狂、高血压、腹痛,吐泻等胃肠病症、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疾患。

〖配穴举例〗配中脘、足三里、内庭治便秘(实证)。

配肩髃、中脘、足三里治呕吐,肝气犯胃。

配睛明、攒竹、瞳子修、太阳、合谷治目赤红肿。

配少海、阳谷、阳溪、二间、液门、颊车、内庭治齿痛。

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

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经属〗脾经〖定位〗在足内髁尖上3寸,颈骨内侧面后缘。

〖功效〗主治肝,脾,肾的疾病。

〖主治病症〗月经不调,痛经,白带下肠鸣腹胀,泄泻,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配穴举例〗配气海、肾俞,治疗痛经。

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效。

〖经属〗脾经〖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功效〗治疗血症的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

〖主治病症〗遗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

〖配穴举例〗配带脉,治月经不调配三阴交,曲池,合谷治荨麻疹。

配犊鼻,阴陵泉,阳陵泉治膝关节疼痛。

〖经属〗大肠经〖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效〗防治头面五官疾病的重要穴位,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是治疗各种痛症的首选穴位。

〖主治病症〗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感冒,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配穴举例〗配颊车、迎香,治牙痛,面痛、感冒,头痛,发热,鼻塞。

配太冲,镇静安神,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配风池、大椎,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

配三阴交,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滞产。

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经属〗肾经〖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功效〗滋阴补肾之精气,增强脏腑的机能活动,强身抗衰。

〖主治病症〗晕厥,中暑,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神志病患者;头痛,头晕;咳血,喉咙肿痛;小便部利,便秘〖配穴举例〗配然谷穴治喉痹;配水沟穴、照海穴治癫痫。

配太冲穴、百会穴治头项痛。

〖经属〗心经〖定位〗手腕部位,手腕关节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功效〗主要治疗心病,心烦,健忘,失眠,高血压等疾病。

〖主治病症〗主要治疗心病,心烦,健忘,失眠,高血压等疾病〖配穴举例〗配内关、心俞治心痛。

配内关、三阴交治健忘、失眠。

〖经属〗膀胱经〖定位〗第2腰棘椎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强身壮腰,补益肾精,温通元阳,延缓衰老。

〖主治病症〗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等生殖泌尿系疾患;耳聋,耳鸣。

〖配穴举例〗配太溪穴 、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翳风穴、耳门穴治耳鸣、耳聋。

肺俞名意指肺脏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经属〗膀胱经〖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功效〗呼吸道疾病。

〖主治病症〗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气喘,咳血。

〖配穴举例〗配风门穴治咳嗽喘;配合谷穴、迎香穴治鼻疾。

胆俞名意指胆腑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经属〗膀胱经〖定位〗在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胆经疾病。

〖主治病症〗黄疸,口苦,肋痛等肝胆疾患;肺痨,潮热;胸膜炎;高血压。

〖配穴举例〗配阳陵泉穴、太冲穴胆道疾病。

〖经属〗膀胱经〖定位〗心俞穴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宽胸理气,通络安神。

〖主治病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动过速、心悸、心烦等;失眠、健忘、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病等;咳嗽吐血、恶心呕吐、头痛、晕车、胸痛、胃出血、食道狭窄、背部软组织损伤等。

〖配穴举例〗配巨阙主治心痛;配脾俞、神门、足三里、三阴交主治失眠健忘;配大椎主治癫痫。

〖经属〗膀胱经〖定位〗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