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安全系统工程概论1.系统的定义P1和特征P3定义: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特征:1)整体性各个要素都服从实习整体最优目标的需要2)目的性任何系统都是为完成某种任务或实现某种目的而发挥其特定功能的。
3)阶层性系统阶层性主要表现在系统空间结构的层次性和系统发展的时间顺序性。
4)相关性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子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特殊关系5)环境适应性系统是由许多特定功能组成的有机集合体,而这个集合体以外的部分就是系统的环境。
6)动态性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子系统,都是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的。
2.安全和危险的概念和关系P22⏹安全与危险互为存在前提的的术语。
⏹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
安全程度用安全性指标来衡量。
⏹危险,是人们所不愿意见到的可以造成人身伤害、环境破坏、财产损失的威胁。
用危险概论和危险严重度表示危险可能导致的后果。
⏹可接受的危险,社会允许危险3.危险和事故的概念和关系⏹危险(Hazard),是导致人员伤亡或疾病,或导致系统、设备、社会财富损失、损坏或环境破坏的任何真实或潜在的条件。
⏹事故(Accident),是导致人员伤亡或职业病,设备、社会财富损失、损坏或环境破坏的不希望发生的单个或一系列事件。
⏹危险≠事故4.安全系统工程的定义、任务和步骤P27定义:安全系统工程是指应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辨识、分析、评价、排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对工艺过程、设备、生产周期和资金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处理,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任务:1)危险源辨识2)分析、预测危险源由触发因素作用而引发事故的类型及后果。
3)设计和选用安全措施方案,进行安全决策。
4)安全措施和对策的实施。
对措施效果作出总体评价。
5)不断改进,以求最佳措施效果,使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步骤:1)收集资料,掌握情况。
2)建立系统模型(结构、数学、逻辑模型)。
3)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4)危险性评价。
5)控制方案与方案比较。
6)最优化决策。
7)决策计划的执行与检查。
5.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P28研究对象:人-机-环境系统人-机-环境系统构成:人子系统:从事生产活动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机器子系统:生产必须的机器、设备、厂房等物质条件。
环境子系统:生产活动所处的环境6.安全系统工程的内容P29系统安全分析:预先发现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全面掌握其基本特点,明确其对系统全性影响的程度。
为安全评价提供条件。
系统安全评价:根据分析的结果对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为决策提供依据。
安全决策与控制:根据评价的结果,对系统进行调整,对薄弱环节加以修正,以最少的消耗,达到最优的安全水平。
7.安全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36初步分析→详细分析分析方法的选择连续工艺操作—单元间有联系的分析方法关键的危险性设备—从零部件开始的故障分析新建、改建的设计或限定目标—静态的分析方法运行状态—动态的分析方法反复调整—替换分析和逻辑分析。
各种分析方法互为补充并不需要使用所有的分析方法8.安全标准的定义P24定义:评定状态是否安全需要有一个界限、目标或标准,通过与定量化的风险率或危害程度进行比较,判定其是否达到人们所期盼的安全程度。
这个标准称为安全标准。
确定安全标准的方法有统计法和风险与收益比较法。
第二章系统安全定性分析9.安全检查表(SCL)的定义、优缺点、分析程序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危险、督促各项安全法规、制度、标准实施的一较为为有效的工具。
是安全系统工程中最基本、最初步的一种形式。
定义: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 List,简记为SCL),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发现系统以及设备、机械装置和操作管理、工艺、组织措施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列成表哥进行分析。
特点:1)系统化、科学化2)容易得出正确评估3)充分认识各种危险程度4)通俗易懂5)易于分清责任6)简单易学,易于掌握7)只能作定性的评价(缺点)8)只能对已经存在的对象评价(缺点)安全检查的内容:查领导、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事故处理。
10.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的优缺点、步骤、矩阵比较、等级划分优点:1)分析工作做在行动之前,可及早采取措施排除、降低或控制危害,避免由于考虑不周造成损失。
2)对系统开发、初步设计、制造、安装、检修等作的分析结果,可以提供应遵循的注意事项和知道方针。
3)分析结果可为制定标准、规范和技术文献提供必要的资料。
4)提供分析结果可编制安全检查表以保证实施安全,并可作为安全教育的材料。
局限性:1)不能识别出系统中所以的危险,其风险评估也不可能绝对正确。
2)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人员的相关知识、智力或能力等方面并不绝对权威。
3)多个元素相互作用、多个风险相互关联时,很难对其作出全面的评价。
步骤:1)确定系统2)调查、收集资料3)系统功能分解4)分析、识别危险性5)确定危险等级6)制定措施等级划分:11.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的原理、故障类型、图表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ailure Model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对系统各组成部分、元件进行分析的重要方法。
故障:是指系统或元素在运行过程中,不能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因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状态。
故障类型:是指系统中相同的组成部分和元素所发生故障的不同形式。
FMEA的步骤:1)调查所分析系统的情况,收集整理资料。
2)危险源初步辨识。
3)故障类型、影响及组成因素分析。
4)故障危险程度和发生概率分析。
5)检测方法与预防措施。
6)按故障危险程度与概率大小,分先后次序,轻重缓急地逐项采取预防措施。
故障概率表:使用局限性:1)大型、复杂系统,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将精力花费在每一个细节上,难免会在宏观上失去对系统的控制。
2)仅能识别单个元件的故障模式,无法识别部件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更无法辨识它们所导致的组合故障模式的严重度和发生概率。
3)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受分析专家知识成对及对系统熟悉程度的影响。
4)无法识别人因失误和外界影响因素。
12.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的概念和分析步骤、关键词表的运用概念: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HAZOP),是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于74年针对化工装置开发的一种危险性评价方法。
研究的基本过程是以关 键词为引导,找出系统中工艺过程的状态参数的变化(偏差),然后再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 原因、后果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分析步骤:关键词表一:局限性:1) 分析过程只能关注单个节点、单个偏差,无法辨识系统元件间作用而引起的危险。
2) 容易疏忽引导词以外可能出现的危险。
3) 较为耗费时间,通常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13. 鱼刺图法的分析步骤(结果→原因)四块鱼刺图又称因果分析图、因果图、特性图或树枝图等。
在1953年首次应用于日本,后来介绍到其他国家,把它移植到安全分析方面、成为一种重要的事故分析方法。
关键词对策 与基准状态的偏差 结果原因 事故树的顶上事件14. 作业危害分析的过程(JHA )作业的选择作业危害分析(Job Hazard Analysis ,JHA)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优点是由许多有经验的人员参加危害分析,其结果是可以确定更为理想的操作程序。
作业的选择:1) 事故频率和后果2) 严重的职业伤害或职业病 3) 新增加的作业 4) 变更的作业5) 不经常进行的作业第三章 系统安全定量分析(重点考查50%)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 ,ETA )从原因到结果的过程分析。
事故树分析(Fact Tree Analysis, FTA )从结果到原因描述事件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对这种树 进行演绎分析,寻求防止结果发生的对策,这种方法称为事故树分析。
第四章 系统安全评价定义: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的活动。
安全评价内容:事故内容细枝安全评价程序:安全评价方法:生产作业条件安全评价1、LEC评价法P169;2、MES评价法P172危险物质加工处理安全评价1、DOW道化学方法;2、ICI蒙德法概率危险性安全评价1、危险性的量化;2、安全目标的确定第五章系统安全预测和决策预测定义:运用各种知识和科学手段,分析研究历史资料,对安全生产发展的趋势或可能的结果进行实现的推测和估计。
即由过去和现在去推测未来,由已知去推测未知。
安全决策定义:通过对系统过去、现在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预测技术的手段,对系统未来事故变化规律作出合理判断的过程。
安全系统具有典型的灰色特征:①系统安全的参数是灰数统计数据是灰性的监测数据是灰性的②构成系统安全的各种关系是灰关系各种因素和系统安全主行为的关系是灰的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灰的人-机-环境系统中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灰的系统和系统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灰的名词解释1、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实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3、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
安全程度用安全性指标来衡量。
危险:是人们所不愿意见到的可以造成人身伤害、环境破坏、财产损失的威胁。
危险程度用危险性大小衡量。
用危险概论和危险严重度表示危险可能导致的后果。
4、安全标准:评定状态是否安全需要一个界限、目标或标准,通过与定量化的风险率或危害程度进行比较,判定其是否达到人们所期盼的安全程度。
这个标准称为安全标准。
5、安全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由安全工程、卫生工程技术、安全管理、人机工程等几部分组成,以消除伤害、疾病、损失,实现安全生产为目的的有机整体,它是生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安全系统工程:是指应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辨识、分析、评价、排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对工艺过程、设备、生命周期和资金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处理,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7、定性分析:是指对引起系统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非量化的分析,即只进行可能性的分析或作出事故能否发生的感性判断。
8、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系统事故及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对事故的危险性作出数量化的描述。
9、安全检查:是运用常规、例行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伤亡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