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由于以下三点原因,人才引进已经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长期问题:
一、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趋于复杂,人们法治观念的建立和逐步深化,更多的人开始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自己的利益,诸如知识产权、网络侵权、劳动争议等案件不断涌现,使审判的领域不断拓宽,法律人才短缺问题在今后一段时期将是各级法院,特别是基础法院将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影响不和谐因素将长期存在
中国经济当前正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期。
但是,也要冷静地看到,在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新型的社会矛盾,有的矛盾甚至比较突出、比较尖锐。
在个别地区,一些集市口角、房屋拆迁纠纷、土地征用分歧失业问题、收入差距问题等矛盾,都可能因处理不当而演变成对抗性的冲突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影响不和谐的因素将长期存在。
因此,在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是一个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退兴衰。
在这时,法院应起到一个社会调节器的作用,公正司法、廉洁执法、顺应民意、化解矛盾。
这就要求我们要破除陈旧观念,大胆引进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在思想理念上实现创新,切实解决矛盾、实现和谐。
三、依法治国法治理念的不断推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方针和政策,其中有四项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深远战略意义,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行计划经济转变为实行市场经济;从实行闭关锁国转变为实行对外开放;从人治向法治过渡,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一项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从立法到执法、司法、护法、守法、学法的系统工程。
应上下呼应,左右协调,前后衔接。
在我们政法领域,如何实现在观念更新尤其是制度变革上的持续性,如何在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上选择某些重大改革措施,以影响和推动全局的进步和社会持续发展,发挥法律应有的作用,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重要问题。
这些,都需要更多有战略性、前瞻性的人才来解决、来实施。
根据政法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的规划目标要求
深入推进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加大政法人才开发培养力度,通过开展业务知识培训、组织人才学习考察、引导自主学习等方式,提高现有政法人才学历层次,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绩效考评体系,开展全方位轮岗、交流、挂职,培养造就一大批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专家型政法人才,使政法人才队伍力量进一步加强,政法人才分布更加均衡,知识结构趋于优势,政法干警处理疑难复杂问题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
当前,全市法官队伍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员组成千差万别。
构成这支队伍的人员,有近10%是改革开放初期参加工作的,有逾20%是转业或复原军人,有逾30%是85年之后陆续招录进来的,有不到2%是从应届毕业生中选入的,其余近40%都是通过其他渠道调入的(其中包括少数工勤编转干后充实到法官队伍的人员)。
这样的人员组成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骨干力量不足,后备人才短缺。
二是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们两级法院计划内统招法律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仅15人。
除1985年以来通过统一考试录入法院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大多数都是通过其他途径调入的。
后两者进院前都未经过法律方面的专项培训或学习,虽然进院后通过法律业大学习,相继取得了专业证或学历证,但这种短期培训缺乏系统性。
总体来看,法院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仍不高,而且个体差异也很大。
三是法官数量既多又少。
两级法院现有的720名法职人员,真正能适应审判工作需要的骨干相对较少,专家型、复合型法官则更少。
中院的107名法职人员中,除从事行政工作、离岗休养、长期病假或因健康原
因不能正常工作的人员以外,真正在审判一线工作的仅70人。
四是法官断层趋势明显。
以我们中院为例,目前我院30岁以下的人员仅13人,均没有法职;而30-40岁的50人中,有22人没有法职。
根据近几年司法考试情况推算,这部分人员要全部通过司法考试至少需要近10年的时间,而在这10年当中,至少有近40人达到或接近离退休年龄,届时势必会出现法官断层的问题。
五是领导干部年龄偏高。
这一情况,在基层法院只体现在个别干部身上,但在中院则表现得较为突出和明显。
从中院现有副处级以上干部的年龄看,9名院班子成员52周岁以上的8人;13名正、副处级干部中,45周岁以下的仅1人。
这就把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六是事业编制比重较大。
目前,两级法院事业编制人员约占干警总数的20%。
这部分人员多数来自其他部门,有的已在法院工作10年以上,还有一部分取得了助审员资格。
这些人员从事法院工作,有助于缓解法院人员不足的压力,但也带来两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一则难以解决行政编制,二则进得来、却出不去。
七是人民法庭力量不足。
目前,53个人民法庭中,尚有19个法庭无法组成合议庭;在编干警最多的是肇东法院的肇东镇法庭,在编干警13人;兰西法院的奋斗和兰河法庭、绥棱法院的长山和双岔河法庭、明水法院的通达和兴仁法庭等6个法庭,现有干警仅1人,审判力量严重不足。
鉴于以上三点原因,和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以下人才引进规划:
计划到2015年,两级法院可考虑引进法律人才200人,到2020年,引进400人。
为实现人才引进计划,要采取切实可行,操作有据、效果明显的保证措施:
(一)全面实施招录计划
严格录用人员条件,尽可能录用法学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
不断提高法官队伍专业水平和整体专业素质。
以提高解决疑难案件、新型案件的能力。
(二)选调
从各行业选调法律专业人才充实到法院队伍,比如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法律研究人员等。
在政策上,要有明确的倾斜规定;在政治上,要有明确的职级待遇;在经济上要有明确的物质待遇。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贤纳士,吸收人才。
(三)培养
在法院体统内部,通过法官培训等方式,提高法官的业务素质、综合素质,使专业性人才能够通过内部不管理、强化、培养来产生,提高法院整体的业务水平。
(四)实践锻炼、岗位锻炼
通过实践锻炼,增长法官队伍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循环提升,特别是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素质;岗位锻炼,通过对角色定位的认知和适应,提高广大干警的办事能力,以实现角色的转变认同,实现人才的才综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