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十大效应

心理学十大效应


鲶鱼的效应
鲶鱼效应
•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 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 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 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 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 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 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 去世,谜底才揭开。
• 跨栏定律,即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 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 竖在你面前的栏越高,你跳得也越 高。
从众效应
盲目从众
随大流
②有几个女子发现这个女孩的白色连衣裙很好看,于
Hale Waihona Puke 衣 裙① 很 好有 看一 于个 是女 穿孩 上, 了发 白现 色自 连己 衣穿 裙白 。色 连
是也穿上了白色连衣裙。
③于是穿白色连衣裙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并不适
如何走出詹森怪圈
• 首先要增强信心。只有充分相信自己的实 力,才能在考场上沉着冷静,使自己进入 “角色”,发挥出正常水平。 • 其次是淡化考试结果,注重具体过程。不 去多考虑考试的结果,减少考试过程中的 干扰因素。而是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 解题上,这样不仅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而且能使心理保持平静与放松。
•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 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 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 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 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 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 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 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 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有若 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 居然人满为患。
心理学十大效应
破窗效应
• 在生活中,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个房子 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不久,其它 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 如果出现一些牛皮癣广告没有清洗掉,很快 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的各种广告。一 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 是一旦有第一个人丢垃圾之后,人们就会毫 不犹疑的丢,丝毫不觉羞愧。心理学上把这 种现象叫做“破窗效应”。
•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 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 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 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 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 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许 会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 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 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 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 只能在上车时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自信、执 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 旅的永远坐票。
冰淇淋哲学
• 1945年,王永庆投资塑料业时,当时台湾对聚乙烯 化合物树脂的需求量少,台塑首期年产100吨,而 台湾年需求量只有20吨,更何况台湾还有几个加工 厂获得了日本人供应的更廉价的聚乙烯化合物树脂。 这对台塑打击很大,几乎倒闭。面对这一现实,王 永庆经过反复分析研究,最后决定:继续扩大生产! 他认为与其守株待兔,不如勇敢创造市场。只有大 量生产,才能降低成本,压低售价,从而使产品不 受地区限制,吸引更多的顾客。 • 在将台塑产量扩大6倍的同时,王永庆又创办了一 个加工台塑产品的公司,即南亚塑胶工业公司,专 为台塑进行下游加工生产。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 台塑和南亚的业务开始好转,奠定了他在塑料工业 的基础。
• 第三要注意多用肯定的词语来唤起积极情绪,特 别是遇到困难时,要用“冷静!细心!沉住气!” 等词语暗示自己,进行深呼吸,而少用否定性词 语,如“别紧张!别慌!可千万别出错!”等词。
木桶效应
• “木桶”法则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 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 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要想多盛水——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不 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 下功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合穿白色连衣裙的人也穿上了。
• 对于每样新鲜事物,一个人 做,那叫“傻子”;两三个 人做,被称为“从众”;十 几个人乃至百千人做,则可 以称之为“流行”了。
正确看待从众
• 从众的优点:
增强适应能力
• 从众的缺点:
扼杀科学
加速知识传播
利于团队建设 寻求认同与支持
埋没真理
扼杀创造性和积极性 埋没优秀作品
• 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见到这种现象,父母的干涉非但不 能减弱恋人们之间的爱情,反而使感情得到加强。父母的 干涉越多,反对越强烈,恋人们相爱就越深,这种现象被 心理学家称为"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现象呢?这是因为人们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 能够独立自主,而不愿意自己是被人控制的傀儡,一旦别 人越厨代庖,代替自己做出选择,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 己时,就会感到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从而产生一种心 理抗拒,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 迫失去的事物,正是这种心理机制导致了罗米欧与朱丽叶 的爱情故事一代代的不断上演。 心理学家的研究还发现,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在人 们心目中的地位越高,价值越大,对人们越有吸引力,轻 易得到的东西或者已经得到的东西,其价值往往会被人所 忽视。
温水煮青蛙
不做沙丁鱼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有竞争才有活力 • 敢于去创新、挑战
杜根定律
• 杜根定律:强者不一定是 胜利者,但胜利迟早都属 于有信心的人。换句话说, 一个人胜任一件事,85% 取决于态度,15%取决于 智力,所以一个人的成败 取决于他是否自信,假如 这个人是自卑的,那自卑 就会扼杀他的聪明才智, 消磨他的意志。
•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 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 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 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 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 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 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 “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 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在冰淇淋哲学中强调顺境和逆境的关系。
• 人生在世,不可能凡事都一帆风顺,难免要经历 逆境与顺境。逆境和顺境都是外因,但作用不同, 取得同样的成就,当事者所付出的代价也不相同。 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犹如逆水行舟,要付出更 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顺境仅是一 种相对优越的境遇,并非一劳永逸。经历逆境时, 一些人会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怨天尤人,觉得生 活太不公平。逆境对人的压力大部分来自内心, 可以成就一些人,也可能毁灭一些人。对于大多 数人来说,只能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去把握顺境 和摆脱逆境。
• “木桶”法则告诉我们:在任何的过程中要 下功夫狠抓薄弱环节,否则,整体就会受 到影响。人们常说“取长补短”,即取长 的目的是为了补短,只取长不补短,就很 难提高工作的整体效应。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 莎士比亚的名剧《罗米欧与朱丽叶》描写 了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他们相爱 很深,但由于两家是世仇,感情得不到家 里其它成员的认可,双方的家长百般阻挠。 然而,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家长的干涉 而有丝毫的减弱,反而相爱更深,最终双 双殉情而死。
• • • • • •
自信--就是从点滴的进步开始。 自信--就是要正视自已的缺点并勇于更正。 自信--就是要为自已鼓掌加油。 自信--就是勇敢面对失败,百折不挠。 自信--就是信任自已,对自身发展满怀希望。 自信为一种自我肯定性、自我鼓励、自我 强化,坚信自已一定能成功的情绪素养, 没有自信心,你就会发现没有生活的热情 和趣味,也就没有探索拼搏的勇气和力量。
罗森塔尔实验
鼓励与赞美能使白痴变天才
•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 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 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 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不要只盯着别人的错误
• 赞美就像浇在玫瑰上的水;赞美的话并不 费力,却能成大事。 • 说句好话轻而易举,只需要几秒钟,但它 的功效却是巨大的,有的甚至能够让一个 人收益终身。 • 赞美和鼓励是引发一个人体内潜能的最佳 方法。
跨栏定律
• 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 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个奇怪 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 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 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 它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的 器官机能更强。
• 按照阿费烈德的“跨栏定律”, 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譬 如盲人的听觉、触觉、嗅觉都要 比一般人灵敏;失去双臂的人的 平衡感更强,双脚更灵巧,所有 这一切,仿佛都是上帝安排好的, 如果你不缺少这些,你就无法得 到它们。
詹森效应
曾经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 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 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 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 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 为詹森效应。
• 不少学生也有类似现象。平时学习基础扎 实,考前准备充分,然而一到大考,却发 挥失常,往往表现为紧张、慌乱,甚至记 忆骤退,脑海里似乎一片空白。其中主要 原因是同学们对考试期望值过高,而又缺 乏自信。只想成功,又怕失败,患得患失, 压力过大。结果造成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 过程失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各种症状 随之而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