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保教工作标准

幼儿园保教工作标准

幼儿园保教工作标准
一、卫生消毒工作:
1.班级卫生工作在《发展指南》的要求下,由各班保育员负责,具体范围包括:活动室、卧室、盥洗室的地面、门窗、桌椅、灯、电扇、空调、厨柜、游戏区、自然角、便池、水池、杯架、壶、盆、桶、消毒柜等的清洁卫生。

班级室内环境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要求班级整体卫生清洁,物品摆放归类整齐有序。

1:200“84”消毒液会正确配兑。

2.保持班级室内空气流通,要求每天早晨早班老师入园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10-15分钟:启用空调时应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夏季室温不低于摄氏27-28度。

冬季暖气开放,室温在摄氏15-18度,幼儿进出房间应及时增减衣服。

3.盥洗室内所有盆、桶、壶应洗净晾干后放入橱柜,以免柜内产生潮气、霉变。

4.每天下班时保育员负责关闭电源、门窗等。

5.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及时纠正幼儿不良卫生习惯如:咬指甲、吮指、挖鼻、揉眼等,每周检查幼儿指甲一次。

6.保护幼儿视力,读写采光不宜过强或过弱:看电视距离为电视机对角线的5-7倍,每次看电视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电视机的高度与视线平行。

7.每餐餐前应规范消毒餐桌(包括餐桌、餐车、垫子):先用清水擦拭一遍,再用消毒液擦拭一遍,最后用清水再擦一遍。

每擦一张桌子,抹布要用清水冲洗一次(消毒液按1:200配比)
8.每天用消毒液消毒盥洗室和厕所地面及拖把一次。

9.每天中午用消毒水消毒便池:如遇幼儿腹泻、呕吐、应随时用消毒水消毒。

10.幼儿擦手毛巾每天消毒。

毛巾首先清洗干净后,放入专用毛巾袋内,保证幼儿每天用干毛巾。

11.每天用消毒液消毒茶杯架、毛巾架、水龙头、门把手等。

12.每周一次紫外线消毒灯对活动室空气消毒一次,每次30分钟,传染病季节每天消毒。

13.每周清洗消毒塑料玩具,对不宜用消毒消毒水消毒消毒的物品(如图书、被褥)可放在太阳下暴晒或放在消毒灯下消毒,注意要摊开消毒。

14.擦手毛巾各班按规定时间清洗,高温消毒后,保育员用清洁的双手将毛巾挂在毛巾架上放太阳暴晒备用。

15.点心盘:每次吃完点心后清洗、消毒柜高温消毒后,放在餐桶中保洁。

1.幼儿新陈时代谢旺盛,保育员应及时提高幼儿随时饮水的条件,早晨幼儿入园前,杯子应及时从消毒柜中取出放在架中。

2.保温桶应随时有水,以方便幼儿随时饮水。

3.特殊情况下,如:体育锻炼后、冬季暖气开放时,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等,保教人员应提醒和鼓励幼儿饮水。

三、洗手入厕工作
1.幼儿洗手:盥洗室一定要有保教人员,三大职责如下:
(1).防止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
(2).帮助幼儿提裤卷袖
(3).督促幼儿正确洗手、擦手,正确使用毛巾,在盥洗室保教人员必须等到最后一位幼儿洗完手后方可离开。

2.幼儿洗手时间:
(1).幼儿入园时间时
(2).幼儿饭前便后:
(3)使用蜡笔、油泥或玩沙等活动后应洗手。

(4).体育锻炼后,尤其是使用或接触过体育器械后。

(5).传染病高发期,适当增加洗手次数。

3.洗手步骤如下:
(1).帮幼儿卷袖
(2).流水洗手,从手指洗到手腕,双手必须搓出泡沫后用流水冲洗干净。

提醒幼儿在打肥皂的时侯节约用水。

(3)..洗完后双手在水池内甩三下,防止水滴在地上。

(4).擦手时应打开自己的毛巾将手心手背擦干。

(5).保教人员帮助洗完手的幼儿袖子。

四、幼儿加餐工作
1.餐桌常规消毒,幼儿餐前洗手。

2.保育员将加餐放到桌中,中大班幼儿自己倒取;小班幼儿围坐桌边,保育员将加餐分到盘(杯)中。

3.喝完豆浆后,幼儿值班将餐具放到指定位置,保育员及时将餐具送往厨具冲洗干净,放入消毒柜中消毒,以备午餐时使用。

4.提醒幼儿用口杯漱口。

1.餐前首先规范擦餐桌(包括幼儿餐桌、放饭菜的桌子、垫子及班级餐车):
2.保教人员取拿饭菜前,要用流水肥皂洗净双手。

3.所有餐具应放在开饭桌上或餐车上,不要直接放在地上:饭菜及餐具进班后,老师可先将餐具及筷(勺)分发每组餐桌上,然后再组织幼儿分组洗手。

4.盛饭顺序:老师推餐车分组盛饭菜,先盛正在洗手的一组的饭菜,保证幼儿进餐不等待:冬季不宜过早盛饭菜,小班第一学期盛饭应一半饭一半菜,不应将菜盖在放上:遇到有骨头、有刺的菜时,不应将这类菜和其他菜混放在一起,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5.幼儿进餐时,老师帮助幼儿添饭,在幼儿中间巡视,帮助进餐困难的幼儿,督促观察幼儿进餐情况,尽量避免吃饭慢的幼儿吃凉饭。

6.餐后保育员督促幼儿将餐具放在指定地方,保育员用洗涤剂或用肥皂水擦拭桌子,再用清水擦拭一遍。

地面先扫后拖(建议用半湿拖把)
六、幼儿进餐要求
1.饭菜进班后有老师组织幼儿洗手,体弱的、吃饭慢的先洗手
2.幼儿洗完手后直接上位进餐,避免幼儿进餐不等待。

3.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会细嚼慢咽,进餐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不挑食、不洒饭菜、不剩饭菜,鼓励幼儿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4.餐后,教会幼儿正确使用毛巾擦嘴,用温水漱口。

5.午餐后组织幼儿散步,散步时不要做剧烈运动。

七、幼儿午睡工作
1.提前整理好幼儿床铺
2.幼儿午睡必须脱外衣裤,学会叠放整齐。

3.幼儿午睡室保持适宜的光线,即便于幼儿午睡又便于保育员护理、观察幼儿午睡情况。

4.幼儿午睡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保健医生,任何教职工不依、靠或坐幼儿床上。

更不可以用幼儿寝具。

5.保育员认真做好午睡记录。

八、安全工作
1.保教人员工作时要坚守岗位,全神贯注,不聊天、不串班、不开手机、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2.对幼儿态度和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

3.各种物品应放在固定、安全的位置。

4.各种消毒液、洗涤清洁用品,必须妥善保管,放在带锁的柜子里,使用时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5.老师教学用的剪刀、裁纸刀、大头针、别针、药品等危险用品应放在幼儿够不着地方,用后及时收起。

6.较烫地食物(如豆浆、汤、面条、稀饭等)应放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后有专人看着。

7.不给幼儿体积小、锐利、带有毒性物质的玩具及物品:自然角不放带刺的植物(仙人球、仙人掌等):自然角玻璃缸有破损要及时处理:角色游戏区不用玻璃制品。

幼儿自带的各种瓶罐(化妆瓶、药瓶)要清洗干净,随时检查活动区域有无安全隐患如:地面不平、电源线暴露等。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8.幼儿进餐时保持安静,不催促、硬塞:哭闹、咳嗽时勿喂食。

分菜时注意不要将有骨头(特别是碎骨)或带刺的食物与其他食物混放在一起。

带皮的水果建议削皮,,带皮的水果如香蕉、桔子不能与糕点放在一起。

9.午睡时保育员要检查幼儿口中有无食物,加强午睡巡视。

10.不安排幼儿端餐桶和餐具,不带幼儿进食堂、开水房。

11.幼儿下楼梯尽量靠右走,外出活动排队时,最后队伍前、中、后都有老师,带队老师应随时留意队伍中的每一位孩子。

12.保教人员不带私人的危险物品进班,私人药品妥善保管不乱放,个人装饰简单,不佩戴长耳环,不留长指甲,不穿高跟鞋。

13.严格执行交接班,交班时要清点人数,交待安全情况。

下班后关好门窗,拔下电源插头,关好水龙头等。

九、药品管理
1.各班级配合保健医生做好药品登记工作。

2.幼儿服药时,喂药老师要做到“三对”即对药名,对姓名,对药量,幼儿服药后观察3-5分钟方可离开。

十、登记工作
1.每天应注意观察患病幼儿、肥胖儿和体弱儿的精神、食欲、睡眠等情况,每天下班前及时、准确的填写好“全日观察记录”。

2.按要求对玩具、擦手毛巾、被褥、茶杯架、毛巾架等物品进行消毒,每天按要求填写好“物品消毒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