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参评组别:A 组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教案专业分类:公共理论课
课程名称:语文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教学过程
二十七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
演讲的知识:1. 演讲的定义。
2. 演讲的三大特点。
3. 演讲稿的一般结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案例:云南大学生马家爵杀死五名同学;清华大学生用硫酸泼熊;复旦大学研究生虐待 30 只小猫;大学校园的自杀案件……这些校园悲剧像一根根尖刺,刺痛了
我们的眼睛,也给教育敲响了警钟。
人们不得不反思,当今教
育的目的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演讲辞,聆听白
岩松的心声。
(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一)简介作者:(约 2 分钟)
提问
(约 1 分钟)
讲授(约 1 分钟)
白岩松,1968 年出生,蒙古族,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
讲授他的主持风格:质朴、机智、深刻、活泼。
他正直而热情的人
文情怀深受观众的青睐。
在 2004 年,他以《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荣获“演讲与口才杯”全国新闻界“做人与做文”演讲比赛的
特等奖。
最近,荣获 2008 年金鹰奖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奖。
(二)题解:
1.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对学位及人格的理解。
2. 教师概括:学位,是衡量人们学识的重要标尺,有学士、硕士、博士等。
人格,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通常包括乐观、积极、自信、宽容、诚信、善良等等。
题目运用了比喻,形象说明了追求崇高人格在每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
(约 3 分钟)
启发
讲授
(三)梳理文章结构:
1. 同学齐读全文,感知整体内容;教师正音、释义。
2. 教师:演讲辞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头、主体、结尾。
演讲辞的开头应精心设计,力求引人入胜。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提问式、故事式、议论式、抒情式等等。
演讲辞的主体就是运
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要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清晰。
精彩有力的结尾是演讲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能催人奋发,引
发听众的思维。
常见的结尾方式有:总结式、呼吁式、含蓄式、名言式等等。
请同学讨论该如何划分本文的结构。
3. 同学回答后,教师梳理本文的结构:开头:1—3 段,用卡萨尔斯的故事引出论题。
主体:4—14 段,用季羡林、冰心的三个故事证明论点。
结尾:15—18 段,作者联系自身实际,呼应论点。
(四)详细分析课文:
教师:演讲辞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同样具有论点、论据、论证。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这三方面分析这篇演讲辞。
1. 分析论点:
(1)教师: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见解、主张。
起主导作用的论点叫中心论点。
(2)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同学答后教师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约13 分钟) 朗读
讨论
提问
讲授
(约5 分钟)
提问
讲授
(3)教师: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多种多样,它可以用题目标明,也可以出现在演讲辞的开头、主体、结尾,还有一种是寓论点于论述之中,在文中没有表明中心论点的现成句子。
(4)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采用哪种方式提出?
同学回答后,教师明确:它在题目中标明。
2. 分析论据:
教师: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常见的论据有两大类: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是指真实、典型、有说
服力的事实材料;理论论据包括革命理论、科学原理、名人名言等。
学习论据一:卡萨尔斯的名言 (1)教师简介卡萨尔斯:
卡萨尔斯是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挥家。
在当今世界大提琴演奏家中,几乎没人不受过他的影响。
他真可称得上现代大提琴演奏艺术的开山鼻祖。
(2)提问:“大写的人”是什么人?
教师启发:这里的大写并非与小写相对。
这里实际只取“大” 的含义。
大者,巨大、顶天立地之意。
表示一个人在人格方面 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3)提问:你能联想到我们中国哪些人是“大写的人”? 启发同学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屈原为国为民, “路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时珍踏千山,尝百草,著成了鸿篇巨著《本草纲目》;周恩来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他们都是大写的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4) 提问:从学生的角度,怎样做才能成为“大写的人”?
同学讨论、回答后,教师强调:学生应做到遵纪守法、尊敬老师、孝顺父母、团结同学等等。
总之,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
所以,我们应如古人所云:“毋以善小而不为, 毋以恶小而为之”。
本文所选的故事虽是生活小事,却能体现出耀眼的人格光辉。
(5)提问:如何理解卡萨尔斯的名言:“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教师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班干部”为例,启发学生回答后再作归纳:要达到目的,首先从学习、工作、思想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成为一名好学生,然后再以班干部的标准约束自己,争当一名班干部,再然后以其他优秀班干部为榜样,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便会成为一名优秀班干部。
(约20 分钟) 讲 授 讨 论 提 问 启发
(6)请同学给这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同学回答后,教师明确:卡萨尔斯的名言(板书)
(7)教师概括论据一:
这是演讲辞的开头部分,开篇单刀直入,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论题,因为作者当时年少,难以理解卡萨尔斯名言的深意,但已隐约感受到了人格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教师: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演讲辞的开头部分,下面,重点学习主体部分,看看作者如何运用真实、典型、充分的材料证明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学习论据二:季老为新生看行李
(1)教师补充介绍季羡林:在 2006 年,季老 95 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亲自到医院看望他,并称赞道:“季先生一生待人真诚、行事正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品值得人们学习”。
同年,季羡林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
(展示季羡林的图片,让同学们领略世纪老人的风范)
(2)提问:在第 4 段找出描写季老为学子看行李的关键词?由此可见季老的人格如何?
同学回答后,教师明确:关键词是“爽快”、“尽职尽责”,
可见季老的平易及守信。
(3)提问:请你合理想象一下这位学子在开学典礼上看到季老时的心情,并简要分析。
启发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一是惊讶,堂堂北大副校长居然如此平易近人,出乎预料;二是内疚,自己耽搁了季老近一小时;三是赞叹,季老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人格魅力令人钦佩。
(4)提问:作者为何不在故事开头点明看包老人的身份,而在开学典礼时才亮出真相?
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这是材料的巧妙安排,为下文埋下伏笔,有石破天惊的效果。
(5)请同学给这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约10 分钟)
讲授
提问
启发
教师引导同学回答后便明确:季老为新生看行李(板书)(6)教师概括论据二:
这个故事看似很简单,但选材典型而有说服力,作为教授校长,却能为一个新生看守行李一个小时,具有极大的震撼力。
它使听众强烈感受到: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文章的中心论点至
此便顺理成章地亮出。
学习论据三:冰心老人的博爱
(1)教师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
冰心
一生信奉爱的哲学,歌颂大自然、童心、母爱是她作品的永恒
主题。
(展示冰心的图片,让同学们领略世纪老人的风范)(2)提问:冰心是女性,在采访时,作者为何称她为“先生”?(约10 分钟)
讲授
提问
启发
启发同学回答,教师明确:不论性别,只要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辈都可称为“先生”。
(3)提问:这个故事如何体现冰心老人的博爱?
同学回答后,教师明确:冰心老人即使在病危时仍关心年病人的状况。
(4)提问:如何理解第 9 段“她这一生却用自己当笔,拿
岁月当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
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冰心老人在 80 年的漫长岁月里,无论是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还是“十年动乱”的灭顶灾难,她始终呕心沥血,忘我创作,以博爱之心关爱苍生,向世人展示了爱的力量。
(5)提问:在第 9 段,作者为什么说,冰心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背影”?
教师启发学生回答并归纳:冰心虽离我们远去了,但留给我们的是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爱心。
(6)请同学给这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教师引导同学回答后便明确:冰心老人的博爱(板书)(7)教师概括论据三:
冰心老人的故事质朴平实,但却能以小见大,体现世纪老人(约7 分钟)
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