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学年(上)九年级期中质量分析(科学)试卷

2018学年(上)九年级期中质量分析(科学)试卷

2018学年(上)九年级期中质量分析科学试题卷命题人:小曹娥镇中佘三万审核:胡迪耐温馨提示:1. 本卷满分18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 本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3.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0-16 N-14 S-32 C1-35.5Na-23 Mg-24 Al-27 Zn-65 Ca-40 Cu-64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

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1. 下列用途不是利用了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是()A. 金刚石用于刀具B.水银用于温度计C.铜用于制导线D.铝用于烧水壶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固体一定是金属B. 盐的溶液一定呈中性C.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D. 碱一定含有金属元素3. 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 若不慎将稀硫酸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B. 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C. 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D. 若不慎将稀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4. 下列四个实验操作中()① 取液时挤入空气② 稀释浓硫酸③ 测溶液的pH值④水的量取A.只有一个有错B.两个有错C.三个有错D.全部有错5.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6. 实验室里的化学试剂都是分类存放的,小科在帮老师整理化学药品时,应将纯碱和哪些试剂放在一起()A. Cu、AgB. NaCl、KNO3C.HCl、H2SO4D. NaOH、Ca(OH)27. 铜锈主要成分是Cu 2(OH)2CO 3。

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OH)2CO 3=====△2X+H 2O+CO 2↑,其中X 的化学式是( )A .CuB .CuOC .Cu(OH)2D .CuCO 38.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 化学反应的条件 B. 化学反应的快慢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D. 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9. 下列不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 )A. COB. H 2OC.SiO 2D.HgO10.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11. “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①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②灼烧 ,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③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12.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图中a 、b 、c 、d 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 .a=56%B .b=6%C .c=17%D .d=8%13.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u + 2AgCl = 2Ag + CuCl 2B. 2Fe + 3H 2SO 4 = Fe 2(SO 4)3+ 3H 2↑C. KCl + NaNO 3 = KNO 3 + NaClD. CaCO 3 + 2HCl = CaCl 2 + CO 2↑+ H 2O14. 有Mg 、Al 、Zn 的混合物共7.2g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H 2的质量可能是( )A.0.2gB. 0.6gC. 0.8gD. 0.9g15. 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的溶液和固体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B. c 点时,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C. d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ZnCl 2D. e点时,固体中只含两种物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6分)16. 用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填空(1)3个铵根离子▲;(2)银元素▲;(3)醋酸分子▲;17.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常用▲作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3)常温下,下列收集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 _(填字母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饱和NaHCO3溶液法19. 下列物质①熟石灰②浓硫酸③氢氧化铝④稀盐酸⑤大理石五种物质,请用它们的化学式(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填空。

(1)可用于除锈的是 _____▲____ (2)经常作为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 __▲____。

20.市场上有“问题藕”出售。

“问题藕”貌似白嫩,但切开有一股难闻的酸味。

用pH试纸测试,“普通藕”p H 是7。

而“问题藕”在3—4之间,估计含有硫酸或盐酸中的一种。

究竟是什么酸呢?市场管理人员榨取了“问题藕”的汁液。

可以用▲来鉴别。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 用铝丝、洁净的铜丝、稀盐酸、AgNO3溶液,验证Al、Cu Ag的活动性顺序。

(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出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铝丝使用前需用砂纸打磨的原因是_ ▲ __;(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除(1)中实验外,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 ▲ _ 。

22.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白色沉淀I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为▲。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9分)23.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用来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碱溶液反应,请你参与探究活动。

(1)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对比A瓶与▲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24.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填序号)(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25. 科学实验课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___④_▲___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

26. 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Internet网上资料得知: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

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

于是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

[设计方案]:(1)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2)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小组讨论]:(1)加入的金属: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中含银和铁。

(2)在这种方案中除去银粉中过量金属的方法: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试剂_①▲[进行试验]过程如下:(1)废弃的定影液金属混合物+溶液A(2)金属混合物Ag+溶液B请问操作a是____②▲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③▲____ ;[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粉,方法是____④▲____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27、28、29每小题6分,30、31、32、33每小题8分,共50分)27. 硝酸铵(NH4NO3)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回答:(1)硝酸铵属于▲(选填“酸”或“碱”或“盐”)。

(2)硝酸铵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硝酸铵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8. 黄铜(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容易以假乱真。

小红同学想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

她称取20g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1)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求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9. 将含有可溶性杂质的某氯化镁样品3g溶于足量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杂质不含镁元素且不与AgNO3溶液反应)。

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AgN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质量为___▲___g。

(2)样品中含镁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01g)(3)原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30. 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 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 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色。

31. 向含CuCl 2和HCl 的100g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 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 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 据图回答:(1)P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 ___。

(2)m 1为 ▲ 克。

(3)M 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32. 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 克;(2)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3)另有同学做了同样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 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 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 (选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