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小学教育学》黄济劳凯声檀传宝(课堂PPT)

学校《小学教育学》黄济劳凯声檀传宝(课堂PPT)

4)初级中学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 第二次工业革命
现代中学 市立中等学校 初级中学 5)职业学校
一战后 职业教育法令
.
9
三、现代学校的产生
6)高级中学:20世纪中叶 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 7)短期大学和大学 8)幼儿教育机构:18世纪末出现
1873年 福禄贝尔 “kindergarden” 9)研究生教育机构
.
7
三、现代学校的产生
1、现代学校的产生 1)现代大学和高等学校: 中世纪大学
18—20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 发展而发展完善起来的 2)中学:古典文科中学 实科中学 现代普通中学是随着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 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
8
三、现代学校的产生
3)小学: 行会学校、基尔特学校 教会学校 18—19世纪 第一次工业革命
.
13
(二)学校文化的构成
❖ 1、从学校文化的形成看: ❖ 主流文化(自觉性文化):教育者为文化建设的主体,教育者
根据社会的特定要求及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精心设计和 有意安排的文化;如一个学校的校训、校风等。
❖ 亚文化(自发性文化) :即年轻一代的文化,主要是来自学 生团体
学制的类型: – 现有学制结构:1.幼儿教育(幼儿园),招收3~6岁的幼 儿。2.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6.7岁儿 童入学。学制为5~6年。在成人教育方面,是成人初等业 余教育。3.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 学校和业余中学。全日制中学修业年限为6年,初中3年, 高中3年。职业高中2~3年,中等专业学校3~4年,技工 学校2~3年。属成人教育的各类业余中学,修业年限适当 延长。4.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专 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
.
5
当代学校定位
学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 1、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
学设施。 ❖ 2、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育
队伍。 ❖ 3、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
体育和卫生器材。
.
6
二、什么是学制
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 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 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进行了学制改革,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后 经严格修订于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 该学制首次规定的中小学 六三三分段,现在仍被广泛采用。
❖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吸收了当时 各方面经验中的合理因素,具有以下特点:①继承了我国单轨学制的传 统,使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②职业教育学校在学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重视培养各种建设 人才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③把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 的业余教育纳入学制系统,贯彻了面向工农开门的方向,突破了传统 的学校定义并使学校的功能有了较大的扩展。④加强了普通教育、职 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类学校的联系和结构的完整性。
.
11
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纵向:幼儿教育、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横向:普通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 殊教育
.
12
第二节 学校文化
讨论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
❖ 一、什么是学校文化
❖ (一)含义:
❖ 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 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 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 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 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
4
学校的发展
❖ (1)从甲骨卜辞来看商代的学校: – 商朝已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已有一定的规模。 – 对奴隶主贵族学校教育很重视,入学要占卜,设酒祭祖。 以“戒”为教育教养内 容,包含习武和习乐的两个方面。
❖ (2)西周的学校: – 1,学校设置。(1)按行政级别分为,国学和乡学。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2)按 入学年龄分为,小学和大学。
第二章 学校
.Leabharlann 1主要内容:❖ 学校 ❖ 学制 ❖ 学校文化 ❖ 学校管理:沟通、绩效 ❖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
2
第一节 学校的概述
❖ 一、什么是学校? ❖ ——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培养的社会机构。 ❖ 学校的基本功能? ❖ ——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顶的教育内容实施
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19世纪初 德国现代学位(哲学博士) 10)成人教育机构
现代学校教育正向终身教育制度发展
.
10
四、我国现代学校及学制的产生
❖ 于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就定位了教育学的地位,及是初级教师 学堂必修之科目,并对其教育内容进行详细的界定。事实上,章程不 仅规定了学堂教什么,还规定了学堂开设的年限和任务,时被成为 “癸卯学制”,即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的产生
学校的发展
.
3
学校的产生
❖ 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不需要幼年个体 进行产品的生产),体脑分工(需要有些人做领导工作) 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 2、政治上,氏族首领的民主推选转变为世袭,提出了进 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进行经验和观念的传递)
❖ 3、文化上,文化的发展(文艺作品的产生),尤其是文 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 2,学校的教育内容--“六艺”。(1)“礼”和“乐”:礼是指礼仪,包括各种社会政 治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凡是行礼的地方,也都需要有乐。 (2)“射”和“御”:是指射箭和驾驭马拉战车的技能。(3)“书”和“数”:书是 指识字,写字,数是指计算 。
– 3,教育的特点:(1)文武兼备。(2)求知兼求能 。 ❖ (3)封建社会的学校发展:
– 唐宋明三代分别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都属于培养 某种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门学校。
– 中国古代私学教育主生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 并逐渐使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方面。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并形 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办学形式,管理制度、教授方法,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 于成熟和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