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配合饲料(全价配合饲料):把多种不同来源的饲料,依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并按规定的工艺流程生产的饲料浓缩料:由添加剂、预混料、蛋白质饲料和钙、磷以及食盐等按配方制成,是全价配合饲料的组分之一。
加上能量饲料组成全价配合饲料饲料添加剂预混料(additive premix) :由一种或多种添加剂与载体和稀释剂均匀混合后的混合物(在配合饲料中的用量通常是0.5% ~ 4%)饲料添加剂应具备条件•具有确定的经济和生产效果•不影响动物的健康和生理活动•不影响动物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所含的有毒金属不得超过允许的安全限度•不影响饲料适口性•在饲料和动物体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方便安全、经济、方便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分类按原料种类分类由单一原料制成的预混料,如维生素A预混料、维生素B12预混料、硒预混料等由同种原料组成的预混抖,如复合维生素预混料、微量元素预混料由不同原料组成的预混料由二类或多类添加剂组成,如由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抗生素、防霉剂等组成的预混料,又叫复合添加剂预混料按生产渠道分类由医药、化工等企业生产的单一商品添加剂预混料如商品维生素A预混料、饲料级亚硒酸钠预混料、蛋白酶制剂、抗生素制剂等。
其产品通常作为添加剂预混料或预混料专业生产厂家的原料由添加剂预混料生产厂生产的预混剂或复合预混料按使用对象和生理阶段分类动物种类:猪用预混料、禽用预混料、鸭用预混料、鱼用预混料、虾用预混料生理阶段:如猪用预混料又可分为仔猪、中猪、大猪预混料等按使用效果分类高档添加剂预混料原料种类齐全,配比合理,加工工艺先进,使用效果明显。
中档添加剂预混料原料种类少,以营养型添加剂为主,有效成分含量较低,效果中等。
低档添加剂预混料原料种类少,以微量元素添加剂为主,有效含量只能预防动物的缺乏症,使用效果不明显。
二、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营养性饲料添加剂: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直接对动物发挥营养作用的少量或微量物质,主要包括合成氨基酸、合成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及其他营养性添加剂。
氨基酸添加剂的作用•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节省蛋白质资源•减少动物粪便中氮的排出,减轻环境污染•提高日粮中非常规饲料的使用比例•改善肉的品质•抵抗应激症•提高抗病力•改善和提高动物消化机能,防止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引诱鱼群和作为调味剂饲料用氨基酸添加剂种类在10多种必需氨基酸中,目前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商品化产品约有六七种,主要包括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酸等鱼类对晶体氨基酸的利用•氨基酸的水中溶失:氨基酸均具有一定的水中溶解性,因而以晶体形式添加到饲料中,在投入水中到为鱼类所摄食的这段时间内,存在水中溶失的可能•氨基酸的吸收不同步:晶体氨基酸的吸收速度较快,而饲料中的蛋白质需分解为氨基酸或小肽后才可被吸收,造成二者吸收的不同步,由于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必需按一定比例方可进行,且水生动物储存游离氨基酸的能力甚低,导致先吸收的晶体氨基酸不能用于合成蛋白质而直接排泄或代谢如何提高鱼类对饲料氨基酸的利用率1、所有影响饲料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都影响氨基酸的有效性。
对大豆等饲料进行适当的热处理,能消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2、提高投饲频率:4次/日3、将饲料氨基酸进行包膜处理:微囊化和微包膜。
提高水产饲料中游离态氨基酸的稳定性,减少溶失率;通过减缓晶体氨基酸转运到胃肠道粘膜的释放速率来降低它的吸收速率维生素A添加剂的营养功能(1)维持正常的视觉(2)保护上皮组织(皮肤和黏膜)的健全与完整(3)促进性激素的形成,提高繁殖力(4)促进畜体生长,增进健康,调节机体代谢,增加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抗病力(5)维护骨骼正常生长和修补(6)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7)增强免疫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加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动物机体免疫能力V A缺乏对水产动物的影响1、降低食欲,生长失调,出现水肿,影响生长2、死亡率高,疾病抵抗力低。
因为V A缺乏导致免疫器官发育受阻,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降低3、眼部、皮肤出血,眼球突出,尾鳍糜烂。
因为V A缺乏生物膜易被氧化破坏,细菌趁虚而入,造成糜烂。
胆囊颜色变深,脾脏萎缩4、盖.形.扭.、.血,出.瘦.维生素A的添加剂形式维生素A醇、维生素A乙酸酯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
维生素A醇稳定性较差,饲料工业少用肌醇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在动物体内肌醇主要以肌醇磷脂的形式存在。
肌醇在细胞膜系统和脂蛋白的磷脂组分中发挥生物化学功能。
虽然生物功能还不十分确定,但已证明肌醇是水产类动物必需的营养素缺乏时会导致鱼类生长缓慢、贫血、鱼鳍腐烂水产动物缺乏合成肌醇的基因,几乎不能合成肌醇在对虾及鱼类饲料中,肌醇添加量通常为300-500 mg/kg微量元素添加剂的添加方法1、添加种类的确定(考虑饲料原料、水中的含量等)2、日粮中玉米比例占50%以上,一定要添加Fe、Cu、Mn、Zn3、籽实类和大部分粕类Se含量低于动物需要,要加Se,鱼粉含Se 丰富,无鱼粉的饲料中Se添加量要高于有鱼粉的饲料4、品种、生长阶段、饲养方式和环境等不同,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微量元素添加剂使用注意事项1、根据动物的种类、生理阶段生产目的等确定使用的种类2、考虑微量元素之间的干扰作用3、矿物质饲料添加剂与维生素添加剂原则上不能混合配制,必经特殊的加工方法混合4、注意对动物的毒性反应5、抗生素与铜同时用效果好。
提高Cu的含量需提高Mn、Fe、Zn的含量三、非营养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定义:加入饲料中用于改善饲料利用率,保持饲料质量和品质,有利于动物健康或代谢的一些非营养性物质。
包括药物添加剂、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中草药及植物提取成分、防霉剂、饲料调制和调质剂抗生素的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一)作为畜禽保健剂1、保健作用2、抗生素抗菌作用的机制:①干扰细胞壁的合成②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③影响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④改变细胞核的代谢(二)作为生长促进剂2、抗生素的促生长作用机理:①抑制和杀灭有害微生物生长作用②刺激有益微生物区系的优先繁殖③提高动物抵抗力,减少疫病发生率④使动物肠壁变薄,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5、饲喂抗生素可增进食欲和采食量6、抗生素可刺激脑垂体分泌激素,促进生长发育益生素添加剂的使用原理1、调整动物消化道内环境,恢复和维持正常微生物区系平衡,保证动物消化机能正常和健康,充分发挥动物的消化与生产潜力2、产生非特异免疫调节因子,增加动物免疫力3、合成消化酶,增强消化力4、合成维生素和菌体蛋白,未知生长因子益生素与抗生素作用比较(不好总结,看书和PPT)水产动物酶制剂的特殊性•水产动物和畜禽差别很大,饲料酶制剂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不能照搬畜禽酶制剂的情况,•水产动物酶制剂与畜禽酶制剂的应用有很大的差别水产动物酶制剂与畜禽酶制剂的应用差别•水产动物大多为变温动物,体内温度较低:适宜温度为15-32℃,酶制剂必须能够适应体内低温环境•消化系统不完善,内源酶分泌差别大:对植物性饲料原料(蛋白和淀粉)利用性比较差•水产动物种类繁多,食性多样复杂:内源酶分泌能力不同植酸酶的作用特点:–消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减少饲料中的无机磷添加量;–降低粪便含磷量;–增加钙、锌和氨基酸等的利用率为什么在动物的日粮中使用酸化剂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少饲料氧化酸败降低胃肠道pH,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酸化剂的分类•、单一酸化剂有机酸化剂——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丙酸、苹果酸、山梨酸、甲酸(蚁酸)、乙酸(醋酸)等及其盐类,广泛使用的是柠檬酸和延胡索酸无机酸化剂——盐酸、硫酸、磷酸,目前磷酸报道较多•、复合酸化剂几种特定的有机酸和无机酸复合而成,能迅速降低pH四、载体与稀释剂载体与稀释剂的概念载体: 是指能够承载微量活性成分,改善其分散性,并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吸附性的可饲物质。
载体能吸附活性成分,使活性成分的颗粒加大。
载体与微量组分相结合后,微量成分的混合特性(如流动性)和外观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稀释剂: 是指掺入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料,它可以稀释活性成分的浓度,但微量组分的物理特性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稀释剂不起承载添加剂的作用。
从粒度上讲,它比载体更细,颗粒表面更光滑,流散性更好吸附剂:又称吸收剂,是具有吸收(水、油)液体性能的物质,其作用是使液体添加剂成为固体,易于运输和使用。
由于活性成分附着在吸附剂的颗粒表面,所以也可以说吸附剂是一种载体载体与稀释剂的基本要求1、水分一般要求载体和稀释剂水分控制在8-12%,药物和维生素载体的水分不应高于5%。
必须严格控制载体和稀释剂的含水量水分过高,一方面影响配料和混料,容易结块;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其中的活性成分彼此间借助水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效价水分过低,物料干燥,某些载体或者稀释剂的颗粒间静电作用就会加大,不利于混合且易造成粉尘2、粒度粒度是影响载体和稀释剂混合特性的重要因素。
载体具有承载粉状活性成分的特点,而稀释剂则具有稀释活性成分的能力,其承载或稀释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粒度的大小粒度影响.体和稀释.的容重、表面特性、流动性3、容重容重是影响混合均匀度的重要因素,载体和稀释剂的容重与微量组分的容重相接近时,才能保证活性成分在混合过程中分布均匀,从而降低输送过程中的分离现象要根据微量组分4、表面特性载体应有粗糙的表面或表面有小孔,这样有利于微量活性成分吸附其表面或进入其小孔内。
一般认为粗纤维含量高的麦麸、脱脂米糠、大豆皮粉、小麦粗粉均属良好的载体。
微量元素则多用碳酸钙或二氧化硅等作载体稀释剂因不要求具备承载性能,故要求其表面光滑、流动性好,如碳酸钙、磷酸二氢钙、粒度较细的去胚玉米粉、豆粕粉等5、亲水性、吸湿性和结块性对于载体和稀释剂,一般要求其不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吸湿性,以防吸水或潮解而结块,影响配料和均匀混合。
对于必须使用的易结块的载体或稀释6、流动性(又称流散性)流动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载体和稀释剂与微量活性成分混合的均匀度。
流动性过强,制成品在运输过程中易产生分离现象;流动性太差,又不易混合均匀。
载体的流动性一般以静止角在40~60o为宜。
物料的流动性受其粉碎粒度的影响,但当对载体或稀释剂粒度的要求与其他特性要求发生矛盾时,一般认为首先应满足对粒度7、化学稳定性作为载体和稀释剂,必须要求是不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惰性物质,不应具有药理活性,化学稳定性好8、酸碱度(pH) 载体或稀释剂最好应具备缓冲pH的特性,使添加剂预混料pH保持中性。
偏酸或偏碱都将对维生素和其他活性成分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偏酸或偏碱的载体可用一价磷酸钙或富马酸将pH调为中性9、静电作用力颗粒越小,化合物越纯、越干燥,所带静电荷数就越大。
混合时小颗粒与其他材料发生静电吸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