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平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经验材料

四平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经验材料

从预防入手扎实有效
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四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在全市各中小学校、社区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互相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并取得显著成效。

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注重对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指导
我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为贯彻落实吉林省文明办下发的《关于加强全省“乡村少年宫”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吉文明办(2010)16号)精神,推动四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从我市实际出发,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研究决定,依托吉林师范大学分院心理研究所于2011年1月,成立了“四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承担全市中小学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辅导、咨询和指导工作;各县区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站,各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活动室,形成了市、区、校三级教育格局。

同时,辅导中心与四平市8个区联系点建立了对接工作,并
落实到具体人头,实现了一人对一区,一人对一县。

辅导中心工作人员与所负责的区域学校长期保持联系,及时反馈信息,及时深入学校、社区进行现场咨询、辅导、指导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使辅导中心工作覆盖整个四平地区,形成天网、地网、人网联动,极大的满足了青少年和学生家长的心理援助需求,从而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丰富载体,广泛开展各种心理健康辅导实践活动
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宗旨,遵循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特点,指导各中小学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高了全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普遍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我市将每年的5月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各校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题,积极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广播、网络等阵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采用心理测量、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等形式,广泛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推行开展心理保健活动,尝试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

许多学校成立了学生心理社团,设立了班级心理委员,开展朋辈心理辅导。

2、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

各中小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表,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课堂游戏、小
组讨论、案例辨析等课堂组织形式,并逐步走向规范化教学。

各校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在班级、少先队、团队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3、开展心理测量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预防胜于治疗。

为了全面了解四平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准确把握其心理问题的分布情况,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四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于2012年4月至5月对四平地区中小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抽样测量。


测量结果显示,四平地区中小学生中存在比较明显心理问题的比率为11.30%,与国内相关研究比较,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良好。

测量结果还显示了心理健康状况在年龄阶段上存在差异: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其次是初中生,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身体症状、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学习焦虑四个方面,检出率分别为:9.63%、9.30%、8.97%、4.65%。

通过心理测量,我们看出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良好,但中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的11.3%的那部分学生,也包括个别内容量表上显示出某一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我们既要对着11.3%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这为我们更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为了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克服当前的心理困扰,提高学生自身应付挫折的能力,辅导中心采取了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网上咨询等多种方式进行咨询。

先后共接待咨询学生400余例,咨询家长50余例,为3000多名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

5、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辅导。

为提高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四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组织心理咨询师先后到四平市二中、六中、九中、二十中、职教中心、第一高级中学、实验中学、辽河农垦区高中、双辽一中等十多所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讲座。

针对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讲座的内容丰富、主题明确,如“情绪管理”、“让智商与情商比翼双
飞”、“珍爱生命”、“考前辅导”、“快乐自己,愉悦他人”等。

参加辅导讲座的学生达到20000多人次,得到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拓展延伸,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全方位、立体式地实施推进。

1、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

在全市各社区建立“社区心理咨询室”,帮助社区未成年人解决心理困惑,引导确立健康向上的精神导向,培育良好心理素质。

“社区心理咨询室”主
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组织心理工作人员开展心理成长训练,同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有针对性地进行预约式服务、上门服务或电话咨询服务。

我市四平市北沟、广兴茂、荣鑫、烟厂路、英雄、北体社区已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完成社区心理健康援助介入工作40余次,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心理健康教育进家庭。

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成立了“家庭工作室”,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培训、亲子游戏、印发宣传材料、电话咨询等途径,帮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

许多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体验活动、家长教育座谈会、主题家访等活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同步促进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

四、科研引领,促进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为使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走上科学化发展的道.路,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结合工作中实际案例,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我市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共14项(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4项),其中4项已经结题,10项“十二五规划”课题正在研究中。

2011年申报的《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被中国教育学会列为十二五重点课题,被省教科院列入省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
2011年4月12日,完成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的理论建构及心理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的子课题的立项申请工作,并获得了“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百校工程科研基地”的称号。

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
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论文30篇(国家级27篇,省级3篇),在各种活动中获优秀成果、荣誉12项,参加国内知名教育机构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13人次,8人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二人获得中国心理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颁发的“视听体验式心理教育主题课程”培训证书,3人获得由中国心理网与北京心海导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颁发的“《沙
盘游戏》治疗实操班”培训证书。

2011年3月,组织了四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和论文的征集评选工作,全市参评论文、案例500多篇,有100多篇分获一、二、三等奖。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二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