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普志愿者行动心得体会(优选)_心得体会.doc

科普志愿者行动心得体会(优选)_心得体会.doc

科普志愿者行动心得体会(3)_心得体会上午十一点过,我们看见了书记,几乎整场培训,书记都呆在我们身边看着我们一步一步地教着当地的小朋友。

培训结束后,书记开了两个小时的车把我们送到了丹巴县坐车到成都的汽车站。

非常感谢支持我们工作的村长与书记们,非常感谢他们对自己村子上面小朋友教育的重视。

正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重视,我们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召集那么多来听电脑知识的小朋友,正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重视,我们才能把自己知道的微薄的知识教给那些一点都不懂的小朋友们。

促动篇从成都到了丹巴的路途中,我们为从未见过的山峦重叠,蓝天白云等自然景而惊叹;来到丹巴,我们被热情好客的父老乡亲所感动;和当地的老百姓聊天,我们为他们生活的艰辛而惆怅;给孩子们讲了电脑知识,我们为他们聪明好学而激动,同时为他们深处那样的教育环境而惋惜。

促动来源于小孩7月26日早上,我和司机叔叔的女儿一起到山上去挖土豆,回来之后看见小女孩直接用山上流下来的水洗脚。

虽然现在已是夏天,但是山上的气候非常凉爽,早上起床穿着长袖感觉也很冷。

我很惊讶的问小朋友为什么不用热水,他说都习惯了,冬天也用的冷水。

“冬天也用冷水?”我更加惊讶的问他,他说学校里面没有热水,他在丹巴二中读初中,冬天住校没热水就洗冷水。

“学校里面没热水?”“不是没有,而是全校只有一桶,我抢不赢大的人,只有洗冷水了。

”我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是安慰他呢还是让他给学校申请多烧点热水,但是他们好像早已习惯,也不必去改变什么。

7月26日的入户辅导是司机叔叔的女儿。

他读初一,下学期升初二,通过培训前的交谈,我知道他们也在学习电脑。

本以为他会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我把电脑打开,在杂志上随便找了一句话让他在电脑上打下来,没想到他居然不能下手。

我问他在学校里打过字吗,声称学过电脑的他居然说没有,我有点不知所措,切换了输入法,让他直接录入。

但是他连拼音也不会,打一个字输入的拼音错的离谱。

让他在一张白纸上把一句话写成拼音,他居然只能写对几个字。

我真的感觉自己无法教他任何东西,于是无赖的把电脑关上,充当起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从新教他学习拼音。

那个下午,我震撼了,山里的学生,初一了,不会拼音,这是怎样的教育环境使他们成为这样。

有了他对拼音的无知,才让我们对后来的培训做好了分工,采取挑选制,会写拼音的我们教他们打字,不会写拼音的小朋友教他们画画,大些的不会拼音的教他们ps。

7月27日下午的第一场集体培训,村上的卫生站没有桌子和凳子,虽然我们从村长家搬了一些去,但是村长害怕凳子不够,叫想来听课的小朋友自己搬凳子过来。

中午吃完饭,我们就去布置培训场地,通知的是两点钟开始培训,一点半左右,在山的那边,我们看见一群群人在流动,慢慢的走进,发现是一群群抬着板凳的孩子。

看到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我们万分激动,高兴的跳了起来,手臂挥舞着向他们打招呼,示意我们在这边。

有一位脚刚动过手术的小朋友在家人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培训的地方,小朋友没有主动告诉我们,而是其他小朋友说那位姐姐脚痛,问了之后才知道那位小朋友的脚刚刚动完手术,没有在家休息,知道我们在这讲电脑知识,忍着脚痛仍然走着山路来到了这里。

听了这些,我们又一次地深深地被感动,抓紧时间开始培训,尽量教给他们更多的知识。

7月27日晚上,肖家三姐妹都跟着我们到达另一家人,小妹远远的看着我开着的电脑。

我走到他身边,小妹后退着靠着墙壁,我告诉他那是电脑。

我问:“小妹,以前看见过电脑吗?”小妹轻轻的点点头,我说:“那什么时候看到的电脑呢?”小妹摇摇头。

我说:“小妹在今天之前看到过电脑吗?”小妹点点头,我又问:“在这之前你在哪里看见的电脑呢?”小妹又摇摇头,我明白了,小妹没有看见过电脑。

于是我问:“小妹,是不是以前没有看见过电脑?”小妹小心的点点头,我说小妹想不想去摸摸电脑,小妹摇着头靠得墙壁更近,我说:“不怕,小妹,我们去看看电脑。

”小妹继续摇头,我拉着小妹的手,希望他能跟着我过去,但是小妹仍然不跟着我去。

我耐心地为他解释:“小妹电脑不吃人的,不害怕好不好,我从电脑里面给你放动画片好不好。

”小妹这才战战兢兢的跟着我走到电脑旁边,后来看见我从电脑里打开动画的图片,小妹与二妹放开了对我的戒心,和我说话,跟着我学习,然后慢慢学会运用鼠标。

7月27日晚上我们正在吃饭聊天,不知不觉六岁的肖家二妹走到灶头旁边,提起沉重的茶壶,当我们看到她时,他已经把茶壶提的高于自己的肩膀,小手因为茶壶的重量而不停地颤抖,身体因为茶壶而压得弯曲,茶壶里的奶茶颤抖着断断续续地倒进了他的碗里。

我们赶快跑过去提起茶壶,让小朋友过去坐着我们帮他倒奶茶。

六岁的小朋友独立性如此强,想要喝水,虽然茶壶沉重但是为了不打扰大人们,他就自己倒。

虽然他们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那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不努力,而是这里的教育环境落后,教育水平低下,他们还那么小就那么的独立怎么会不认真读书,他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这里背朝黄土面朝天是因为没有知识,他们知道要改变就得读书,他们是一群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科普志愿者行动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华硕大学生it科普志愿者丹巴小虎队在7月9日与10日接受志愿者培训后的三周内,我们通过在培训中留下的qq,电话号码相互组队,最终由我,骆旺,李浪中构成了华硕大学生it科普志愿者丹巴小虎队。

从7月24日下午开始在成都茶店子车站住旅馆准备第二天一早出发去丹巴到7月31日晚上8点大家返回成都,我们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华硕大学生it科普志愿者活动。

由于接受培训人员很多,任务繁重,有时培训要持续到晚上十点过,所以每天都没有时间写下日记,但是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不用写下也能永生难忘的。

感恩篇首先要感谢的就是中国科协同意华硕集团拟实施的“华硕it讲师培训计划”而形成的“你的行动·中国的未来—华硕大学生it 科普志愿者行动。

”为我们这一群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在志愿者培训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在培训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新的朋友,在培训后的交流中互相认识组队,以及到最终的去实施志愿者活动。

其次,我要感谢我在丹巴的高中同学。

不是因为有了他,我们还不知道四川有丹巴这个地方;不是因为有了他,即使是组队我们也不敢坐十多个小时的汽车到遥远的甘孜阿坝州丹巴县格宗乡山区去普及电脑知识;不是因为有了他,我们就不会看见中国还有那么偏僻、遥远、艰辛、教育落后的地方,也不会发生我们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经历的种种。

还要感谢志愿者活动中培训过我们的老师,在无数次纠结于去不去那么遥远的地方时,老师们给予我莫大的鼓励。

总是在将要放弃去参加志愿者的时候,老师们的话又给了我希望,让我不要放弃,让我要坚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热情淳朴的丹巴的父老乡亲们。

在城市中呆多了的我们习惯了冷漠,习惯了孤独,习惯了不去理会外界的事情,喜欢把自己包裹在属于自己的天地,不愿招惹别人惹事生非,也不愿别人来麻烦自己。

但是我们到了丹巴,到了不同的环境,看见了不同的风俗气息,那里的人们一次又一次的让我们感动。

感谢格宗乡乡镇府。

7月25日那天,经历了十多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于下午五点过到达了丹巴县格宗乡,下车的地方就是格宗乡乡镇府。

志愿者培训后,在我们的意识里去说服乡长或者村长,让他们帮助我们召集村名来参加科普培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我们来到这,来到乡政府,他们的热情让我们吃惊,让我们觉得自己无比的幸运。

由于担心,刚开始我们还不敢走进乡政府,在犹豫了很久之后,我们终于踏进了乡政府的门。

里面有一个小商店,一群人在聊天,我们走进去说明来意之后,一个小朋友很热情的拿了三瓶农夫三泉给我们,大人们又抬板凳让我们坐下休息。

原来聊天的大人们分别是格宗乡乡政府的乡长、书记、副书记、文书。

乡长很激动的站起来对我们说:一群大学生能到他们这里,首先勇气是很值得鼓励的,我们选择的格宗乡经济条件是丹巴县比较好的,落后的就是教育,能把教育水平提高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我们能到这里来当志愿者他真的很感动。

当乡长说了这番话后,我们几个微笑着对视,感觉坐了一天的车来到这里总算没白来,这里需要我们。

本来我们要坐我同学帮我们联系的上竹子沟山上的矿车,但是矿车已经上去了,所以要等它下来后再上去,热情的乡政府就挽留我们在那等待,而且邀我们在那吃饭。

晚上,乡政府为了招待我们,跑了很多地方才买到了当地的老土鸡,还在大渡河里去捉了很多条当地特有的鱼款待我们。

由于我们不喝酒,乡政府里的人就让我们用鱼汤代替酒,他们不停地在我们碗里添鱼汤,向我们敬酒,说扎西德勒,我们被他们的热情所感动,不停地对他们说谢谢。

在饭桌上,乡长们给我们讲了他们这教育水平的落后,希望能有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志愿者来帮助他们,文书姐姐给我们介绍了他们这特好玩的地方,让我们在志愿者活动结束后到他们家去玩……感谢拉矿车的司机叔叔。

我们一直聊天到晚上九点过,山上拉矿的司机叔叔终于来了,我们提着沉重的行李,坐上了车,准备去下一站。

本来以为矿车司机叔叔到县城里面加了油就会回到这然后上山去竹子沟,但是上了车才知道司机叔叔汽车的轮胎坏了,我们就等着司机叔叔补轮胎。

在补轮胎的过程中我们才知道他们拉矿车有多么的辛苦,虽然每天只来回拉两次,但是山路崎岖危险。

这也是我们那天晚上上山过程中看见的,非常窄的山路,而且崎岖不平,那要有多大的胆量与技术才能把庞大的货车在窄小崎岖的山路上运转。

我们几个坐在车上一直都是心惊胆战,眼看悬崖有一个大的缺口好像车要掉下去;或者过一座非常窄小的桥好像货车不能通过;或是在山路中过一个急转弯,车头虽能过去车尾却看似不能过去。

但是司机叔叔技术非常高超,无数次地通过了我们看似惊险而他们每天靠此生活的危险路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