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七年级下册数学《12.1平方差公式》教案

(青岛版)七年级下册数学《12.1平方差公式》教案

《平方差公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能运用公式进行灵活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结合图形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平方差公式特征。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讲练结合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练习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前,狡猾的灰太狼,把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懒羊羊种植。

今年,他对懒羊羊说:“我把你这块地一边减少4米,另一边增加4米,继续租给你,你也没有吃亏,你看如何?”懒羊羊听了,觉得好像没有吃亏,就答应了。

懒羊羊回去羊村,把这件事跟大伙一说,喜羊羊马上就说懒羊羊吃亏了。

过了一会儿沸羊羊也说懒羊羊确实吃亏了。

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这块土地原来是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为a²平方米;现在是长为(a+4)米,宽为(a-4)米的长方形,面积为(a+4)(a-4)平方米。

它们的面积变了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复习旧知入手,观察发现、概括归纳,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
(1) (x+1)(x-1) (2)(m+2)(m-2) (3)(2x+4)(2x-4)
2、议一议
(1)式子的左边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它们的结果有什么特征?
(3)能不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
3、猜想:(a+b)(a-b) =a²-b²
(二)、证明猜想
1、利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验证:
(a+b)(a-b)=a²-ab+ab-b²= a²-b²
2、利用图形的面积证明:
图1 图2
图1中阴影的面积为图2中阴影的面积为
从而得出: =
3.总结平方差公式特征及注意问题
平方差公式:
⑴数学语言:(a+b)(a-b)= a²-b²
⑵文字语言: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⑶结构特点:①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②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² -(相反项)²。

⑷字母a、b的代表性: a、b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

(二)、再析公式,认清特征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提出具体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体验。

1、参照平方差公式“ (a+b)(a-b)=a²-b²”填空。

(1)(-a+b)(a+b) (2)(a-b)(b+a)
(3)(-a-b)(-a+b) (4)(a-b)(-a-b)
2、慧眼识a,b
3、判断下列式子是否可用平方差公式
(1) (-a+b)(a+b) (2)(-2a+b)(-2a-b)
(3)(-a+b)(a-b) (4)(a+b)(a-c)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a+3b)(-a-3b)
(2)(3x+2y)(3x-2y)
(3)(-7+2m²)(-7-2m²)
跟踪小练习
判断:下面各式的计算对不对?
(1) (x+2)(x-2) = x² - 2
(2) (-3a-2)(3a-2) = 9a² - 4
填空: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a+3b)(a-3b) =
(2) (3+2a)(-3+2a) =
例2 计算
⑴ 102 ×98 ⑵ (y+1)(y-1)(y²+1)
练习
1、(-x-y) (x-y)
2、(x²+y²)(x²-y²)
3、(2a+b)(2a-b)
4、803 × 797
5、 (3x+4)(3x-4) - (2x+3)(3-2x)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
特征:(1)两个二项式相乘时,有一项相同,另一项符号相反。

(2)积等于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数项的平方。

(3)公式中的a和b可以是具体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注意:一定要记住公式的特点,及灵活运用。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10 1、2、3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