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班表演游戏观察记录_中班表演区观察记录与分析【两篇】

中班表演游戏观察记录_中班表演区观察记录与分析【两篇】

中班表演游戏观察记录_中班表演区观察记录与分析【两篇】中班表演游戏观察记录一观察背景《白雪公主》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在我园,这个故事被改编成童话剧,在晨会、读书月、家长活动等多种活动中演出过,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

中一班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早就跃跃欲试要自己表演了。

本学期,中一班在戏剧表演游戏区投放了这个故事的服装、录像、录音,孩子们很喜欢跟着录音进行表演。

这个案例里,有几个孩子都是这个游戏区的常客,熟悉各个角色的表演,但是今天老师给了他们一些挑战:不跟随故事录音进行合作扮演,游戏的难度显然加大了。

幼儿在老师引导下,推选幼儿A担任导演。

A同时饰演奉命暗杀白雪公主的猎人角色。

故事从白雪公主出场开始......二观察目的在没有故事录音的引导下,观察幼儿A如何发挥”导演”的作用组织同伴并与同伴一起进行合作游戏三观察记录(注:红色的字体是观察对象出戏的对话,蓝色字体是她入戏的台词或行为)A:准备好了没有?众:准备好了(A即兴哼唱音乐,为白雪公主出场配乐)A:(指导白雪公主)现在洗衣服。

(换一种节奏哼唱音乐,为皇后出场配乐)A:唉!(跑到后台)魔镜,出来啦!你要准备好,你要在这里(比划一个动作)这样才行!(回到导演座位继续哼唱并观看)”皇后”:我听不到他(魔镜)说话!A:好了好了,那我假装是李宗恒,我跟你说话,他就不用说了......啊,皇后,这里您最美......后来你再问(对”皇后”),镜子镜子,......啊,皇后,这里您是最美丽的,但是在七个矮人那,白雪公主比您,美丽一千倍!A:行啦!(A走上舞台为白雪公主整理衣服,并说:你看你的袖子就是太大了!)A:(比划动作)接着你说:谁比你美丽我就要害死她。

后来你就让猎人去害死她。

”皇后”:猎人该出来啦A从台口走一下,回到舞台中间A:然后我站在这里(示意皇后开始)”皇后”:快去,把白雪公主带到树林子里,杀死她,拿她的心脏回来见我A立刻入戏扮演猎人,扶起躺在一旁的”白雪公主”,捧着道具”心脏”上台呈给”皇后”。

A:再问这个魔镜,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皇后”说台词: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A:(帮魔镜说台词)啊皇后,在这儿您是最美丽的,但是在七个矮人那里,白雪公主比您美丽一千倍......谁比我美丽我就害死她......”白雪公主”:拿东西过来呀(找道具)(A走上舞台)A:来啦,小矮人呢?”白雪公主”:我睡觉了(躺地上表演)A:小矮人来啦。

(一边哼唱音乐,一边指导小矮人)(A一边哼唱音乐,一边做小矮人的动作,并催促小矮人走上台。

台上假装被皇后害死的”白雪公主”开始玩道具,”皇后”和其他幼儿因为什么事发生了争执)”魔镜”:王子,你过来!(转向A告状)她刚才去那边了,去娃娃家了”王子”:因为我们必须要拿东西给白雪公主A走到台口,催促”小矮人”,并哼唱音乐”小矮人”:还没到(出场)呢!A:到了。

你看他已经要卖丝带了......等下她死了你再出来A走下台发现一个道具吉他A拿起吉他:等下我拿这个提醒他们(台上”皇后”在喊:小矮人过来,我卖丝带已经念完,你赶紧出场)演王子的幼儿过来拿吉他,碰响了吉他,引起A的兴趣,她全然不顾台上的演出,注意力被吉他吸引了。

(台上继续表演)四案例分析这个案例中的幼儿A,担任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导演,幼儿A不仅要自行表演,还要发挥导演的组织和指导作用,使其他孩子的表演顺利进行。

从A的表现来看,她试图关注每个演员的表现,并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去影响别人--她采用了”出戏”和”入戏”结合的方式来指导表演有困难的”魔镜”、提示”小矮人”的出场时机;她关注了服装和道具的使用情况--发现”皇后”的袖子”太大了”,使用丝带的时机;她还即兴哼唱不同角色的出场音乐,以让演员适应没有录音的表演;她还试图借助”吉他”的声音来帮助自己发出信号,说”等下我拿这个来提醒他们”,遗憾的是,她毕竟是个孩子,她的注意力也很快被吉他吸引过去,而置舞台上的表演于不顾了。

戏剧表演游戏能让参与其中的幼儿进行表现和交往,并从中获得能力提升。

从案例中可见,幼儿A对剧中各个角色都非常熟悉,语言和音乐表达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肢体表现能力,但是基本上都是以模仿和再现的方式在展示表演技能,自我表达的创造性比较欠缺;同时在交往过程中略显胆怯,在其他幼儿提出异议时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

中班孩子的处于联合游戏的阶段,游戏的合作性不强,游戏的目的性较差,需要成人或其他手段的提示才能坚持游戏的主题,在这个案例里,众幼儿都有初步的合作表演的意识,但是角色间因游戏发生的交流不多,常常发生各自的关注点不同,表演不合拍的现象。

而幼儿A担任的导演应该是游戏的核心,但是她却因为一把吉他转移了注意力,最终没能完成这个任务,也是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

五调整策略根据中班年龄段幼儿戏剧表演游戏的特点,以及中班幼儿动作发展强于语言发展的特点,教师可在材料和指导上作如下调整:1、教师可在戏剧表演游戏区准备多个经过剪辑的故事录音(剪去故事角色的对白部分),让故事录音发挥旁白的作用,引导幼儿合作游戏,同时对白部分要由幼儿完成,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采取组织团讨分享经验的方式,鼓励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演。

鼓励幼儿多用面部表情表现。

3、教师要引导幼儿多关注别人的表演,多引导角色之间进行交往。

4、可引导幼儿主动使用乐器,并配合角色的需要发出声响。

5、选择故事情节简单、篇幅短小、角色少的故事进行表演,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中班表演区观察记录与分析观察记录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利用观察记录的结果与家长沟通,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而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子,并与教师合作共同建构课程。

今天本站为您带来了中班表演区观察记录与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观察情况记录区域活动时间到了,有6名小朋友选择了表演区。

插完区域卡后每个小朋友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田田和右右选择了小话筒,其他小朋友挑选了响板、三角铁、铃鼓,娇娇发现没有人拿串铃便赶紧跑去拿了串铃给轩轩,可是轩轩已经拿了自己喜欢的铃鼓,两人谁也不让谁便争吵了起来。

大家争吵的挺激烈便叫来了老师。

问过原因后才知道娇娇想指挥,可是发现少了一种乐器,想让轩轩拿可轩轩不同意,最后经过商量大家决定让娇娇指挥,唱两遍歌曲,第二遍的时候用大家可以换换乐器。

没过一会表演区传来《红星闪闪》的歌声,娇娇指挥,大家配合的挺默契的,并遵守了约定将歌曲演奏了两遍。

评价与分析张娇娇小朋友平时在班里是比较聪明能干的小朋友,经常在班里当小班长,所以孩子习惯了管其他小朋友的这种意识,所以才会要求轩轩必须要拿串铃的这一行为。

教师介入及策略当小朋友在区域活动发生争吵时,作为老师一般会先在旁边默默观察幼儿,这次活动他们主动告诉我,我们一起商量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批评哪个小朋友。

这样也让他们知道了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多和同伴沟通。

改进措施及目标1.在平时的活动中可以给其他的小朋友一些当小班长,小组长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去尝试。

2.培养小朋友之间的沟通能力,遇到争吵商量解决问题。

观察目的:新学期我们班开设了小舞台,我们提供了舞台,背景,表演乐器,服装,道具,在音乐的选择上也选择了一些孩子们学过的歌曲,但孩子们似乎会对这些内容并不感兴趣。

实录:”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早上自己选择的活动区域去游戏吧!”源源,湘湘,桦桦端着小椅子来到小舞台前面,打扮了好了之后,桦桦第一个走上了小舞台,他在小舞台走着模特步,不停地变化姿势,可小观众们似乎并不感兴趣,很快源源和湘湘就聊了起来,”这是我妈妈做的蝴蝶结。

”“我妈妈还给我做了副红色眼镜呢。

”湘湘又拿起一只粉红色的灯笼,美滋滋地摇来摇去。

一会桦桦也走下了舞台,他摘下帽子,穿上了蜘蛛侠的衣服,拿着”宝剑”,在旁边不停地摆着动作。

看着空空的小舞台,我提醒源源”源源,你不去表演节目吗?”等到源源站在小舞台,”你想唱什么歌呢?”“老师,我想跳小苹果。

”“啊!”源源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我还是尊重了他的意愿。

随着音乐响起,源源开心地扭了起来。

很快成成和妮妮,琳琳几名幼儿都围了过来,也跟着在舞台下面扭了起来。

音乐结束了,成成对着我说:”老师,我也想跳小苹果。

”分析与措施:孩子们在舞台的表演也许只有几分钟,但是却能够体现出孩子们平时的表达表现能力,习惯培养,大胆自信等多方面素养。

在音乐的提供上我们选择了孩子们当下学习过的歌曲,认为幼儿比较熟悉,同时引导幼儿在音乐区中进行表演和巩固。

但内容单调,并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的参与的兴趣,导致他们并没有表演的意识,更多的是喜欢装扮行为。

我们需要调动现场的气氛,注重投放节目的丰富性,来激发每个孩子的参与度。

首先,节目的内容要丰富,要包括音乐的各个方面的表现形式,比如歌唱、节奏、舞蹈、时装表演等等。

其次在音乐区表演节目的选择上也要首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选择幼儿当前感兴趣的歌曲(或者节奏、舞蹈),比如《小苹果》《健康歌》等,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的兴趣,除此之外,孩子们对于自己熟悉的学习过的歌曲(节奏、舞蹈)也会非常感兴趣,一遍又一遍地表演,对于以后有可能会学习到音乐,老师也可以事先投放进去,引导幼儿在音乐区中先行熟悉旋律,为以后集体教学活动做准备。

投放的节目既有幼儿感兴趣的、熟悉的,又有幼儿需要提前学习的,既满足了幼儿当前的需求,又激发了幼儿的挑战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