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

最新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


开发
学习理论 管理
利用 媒体技术
人文学科相关理
系 统
论与方法




自然学科相关 理论与技术
研究与实践 图3 教育技术之花
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实践的内容
(1)教育技术哲学 (2)技术条件下的学与教的原理 (3)教育信息传播学 (4)教育信息技术学 (5)教学系统设计 (6)教学资源开发 (7)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8)教育技术的管理与评价



意识与
会 责
态度

图4 教育技术素养的构成
1、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关键
• 教育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教育与技术的整合,促 进教育最优化是教育技术追求的目标。信息技 术的教育应用直接指向了教育信息化,开辟了 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 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意识、态度集中体现为教育 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技术应用和发挥作 用的关键。虽然传统教育观念的习惯势力根深 蒂固,但是当前更新教育观念有许多有利因素。
• 它是教育科学领域中属于技术层次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 在优化教育过程中,一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原则;二要发 挥相关技术手段和方法的优势与性能。
• 它同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人类学、 教育管理学等学科一样,是教育学科体系的成员。
• 教育技术学科体系如图3所示。
设计
评价
教育过程 与资源
教育
技术

育教

育 信
信 息
术息

技 术

图2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示意图
(四)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
• 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概念不同,正像教育与教育学一 样,一个是实践的领域;一个是学科的名称。
• 教育技术学是指研究整合教育理论与相关技术,开发、使 用、管理技术性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最优化的 规律、原则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潜件
(相关理论、方法)
硬件
(教学设备、器材)
软件
(与硬件配套的教 学材料)
图1 电化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内容
(三)教育技术的内涵
• 在我国教育技术深化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国家教育技术发 展的经验和成果被介绍到国内,产生了电化教育和教育技 术的名称之争。直到AECT94定义出现后,才被业内人士广 泛接受,但对于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尚不统一。
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技术 能力发展
主要讲两个问题
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 力标准。该标准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 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 据。如何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 是师范院校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工作的 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技术今后的发展和教学改革 的成效。作为一名教育技术工作者,我想谈谈对有关问 题的认识和想法。主要谈以下两个问题:
• “意识与态度”主要解决认识问题,特别是技术 条件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知识与技能”是 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和信息素养整合的要求,“应 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强调教育技术技能要落实 于行动。教育技术能力可以视为教师的教育技术 素养,其基本内容体现为能力标准的要求,如图4 所示。
应用与创新



知识与技能
• 其二是南国农教授在80年代中期对电化教育的定义: “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并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 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 (南国农主编《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年7月版)
•其三是萧树滋主编的《电化教育概论》提出的定义: “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有 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 现教育最优化的教育活动。”(萧树滋主编《电化教育 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月版)
(1)社会需求。教育观念是社会发展对教育 需求的价值体现。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的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 经济,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主 要动力。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新教育和新人才提 出了新的需求,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决定 着教育的方向,这为更新教育观念提供了社会 基础。不同社会形态的社会发展需求不同。农 业社会需要的是资源和体力型劳动者;工业社 会需要的是能源和技能型劳动者;信息社会需 要的是知识和创造型人才。在信息社会里,拥 有知识就意味着拥有财富。各国经济的竞争集 中表现为对信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教育为 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培养未来的 公民成为具有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一代新人。
•第一个定义强调的是硬件设备;第二个定义提出媒体的 概念和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最优化,媒体既包含硬件, 也包含软件,认识前进了一步;第三个定义提出开展电 化教育要依据教育理论,使学科的属性进一步得到明确。 此时对电化教育获得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即电化教育研 究和实践包含了硬件、软件和潜件三个部分内容,如下 图1所示。
1.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的演变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
(二)从电化教育的三个定义 看对电化教育认识的深化
• 在我国教育技术深化发展的过程中,包含了对电化教 育和教育技术概念的不断探索。其中,20世纪80年代 有关电化教育的三个定义最能说明问题。
• 其一是萧树滋教授在80年代初期对电化教育的定义: “简单说,就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 教育、教学活动。”(萧树滋《电化教育》河北人民 出版社,1983年版)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
2. 信息技术不等于教育技术
广义的信息技术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 处理、利用、创造、发布、交换有关的技术。它包 含了印刷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 技术等;当前我们常说的信息技术一般是特指多媒 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又称为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的范畴,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属于 教育技术的一部分。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如 图2所示。
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
教师职育包含学术 教育和教师教育。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 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主要讨论两 个问题: • (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 • (二)在教学实践中发展教育技术能力
(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
•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 准》对各类人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包 括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 责任等四大块内容。
• 1. 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技术是人类在实践活动 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合。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实践中,为了优化教育而采用的的 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合。
• 教育技术是指在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的规律,采用技术 的手段和方法,优化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的研究和实践的 领域。在教育技术中,教育与技术的关系,不是相加关系 而是相乘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