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
实用文档
一、引言 二、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 四、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 五、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应对 六、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实用文档
一、引言
就业——大学生最不能逃避的课程 读书十几年 —— 一个目标:就业 ! 大学上四年 —— 一个途径:就业 !
实用文档
在我们走出象牙塔的一刹那
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
中小企业难以举办与存活的原因:
⑴注册登记门槛高;⑵审批时间长;⑶各种收费多;⑷贷款比较难
实用文档
2、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我国高等院校近年来毕业生大增,但是专门人才的素质不 能适应需要。据2000年《洛桑报告》称,在我国“合格工程师可获程 度”以及“合格信息技术人员可获得程度”两项指标,在30多个国家 中均属倒数第一位。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中“重分数轻能 力”、“重书本轻实践”的弊端。
实用文档
二、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1、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2009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预期达到77% 2、高校毕业生达到总量和增量的高峰:
2000年以来高校毕业生情况统计(数据来自互联网)
项目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 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 一定服务期限的,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3、对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录取; 4、对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 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的,给予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高职(高 专)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今后相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参加项 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劳动者 65% — 80%在其中就业(包括社区与中介)。但我国中小企业太少。
日本1.25亿人——中小企业 中国13亿人 ——中小企业
660万个 700万个
减少
1999年中国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2004年下降到2350万户,6年
实用文档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
实用文档
激烈的竞争
实用文档
拥挤的人流,你的坐标在那里?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大学毕业生要如此就业吗?
实用文档
就业前五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1、我是谁? 2、我想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 出国?考研?公务员?就业?大城市还是小地方? 西部?大公司还是小企业?自主创业? 3、我能做什么?如果和我想的有差距,如何弥补? 4、我了解的就业形势和政策?社会上都有哪些职业 、岗位? 5、我的资源、环境、人脉能允许我做什么?
毕业生只有了解政策、读懂政策、用好政策, 才能更好的确定求职目标。
实用文档
国家促进普通高效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1、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 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
在社会保障没有建立的情况 下,相形见绌的职工,不能正常离开 单位,而更为优秀的大学生也少有空 位可以填充。人才既多又少。实际是 一种滞胀。抓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成 为当前的一件大事。
实用文档
四、大学生就业政策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 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 。教育部也下发了《国家促进普通高效毕业生就业政策 公告》意在帮助毕业生及时、全面地了解政府积极促进 高校学生就业的政策。这是国家首次以公告形式公布国 家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包括20条新举措,将对五类 大学毕业生提供补偿学费、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
大企业门槛提高:因人才储备数量巨大,人才流动量 大,大企业进人的门槛在不断提高。
实用文档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
求职就业一个字: 难!
实用文档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
• 有效需求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 • 社会保障不到位,难以优化配置 • 供求信息不对称,求职难寻其位 • 就业观念未调整,长期犹豫观望 • 盲目人才高消费,适者被阻门外 • 人才生产未接轨,供求关系失调
转换工作成为一种惯 例
劳动力市场与迁 移
全球化的经济环 境
没有技术意味着 没有工作
培训和再教育成为常 事
多种工作形式选择 实用文档
4、新增就业岗位有限
我国经济发展能够提供每年大约1000万个就业岗位, 缺口巨大。
5、经济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国家下调2012年经济发展预期。全球多国下调2012年 经济发展预期。
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全球性经济现象对我国 就业的冲击非常明显。
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从而使高端竞争出现重心下移。
中小企业减少:超过50%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倒闭和大面 积缩减规模(愈演愈烈),中国现在的就业能力已由外向 型企业向满足和扩大内需型企业转移(接纳能力有限)。 因部分企业的倒闭和裁员,“失业潮”、“裁员”频现。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尽管中国每年有300多万大学 毕业生,真正适合到跨国公司工作的估计在16万人左右。大多数毕业 生缺少项目实践,或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用文档
3、人才供求信息不对称,造成职位浪费
据2003年8月21日《组织人事报》报导,2003年一季度我国 人力资源市场,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20%的人“人不知其位,位不得 其人”,就业机会丧失152.6万个。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人才中介机构 和媒体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短缺的重要作用。
特别需要强调高校、人事、劳动部门与企业的信息沟通与共享。
实用文档
4、专门人才与生产不顾需求,带来供给过剩
大学专业调整4年一个周期,而社会人才需求变化远远高 于这个速度。结果导致招生时是热门专业,分配时变成了供大于求的 冷门学生。这需要加强大学毕业生信息的汇集与分析,以及动态调整。
实用文档
5、社会保障未建立,人才不能新陈代谢
毕业生数 98万 115万 145万 212万 280万 338万 413万 495万 559万 611万 630万 660万 680万 699万
实用文档
3、社会就业高峰时期:
2010年前后,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1700万,下岗失 业、分流登记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形成 几股大潮 ;
劳动力总量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