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质量控制河南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质量控制姓名专业学号指导教师目录摘要I第1章绪论 1第2章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22.1 前言 22.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22.2.1温差裂缝 22.2.2收缩裂缝 3第3章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43.1设计措施 43.2施工措施 43.2.1优选混凝土各种原材料 43.2.2施工控制措施 5第4章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74.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74.2混凝土的浇筑方案选用74.3预测温度、设计养护方案84.4确定保温材料的厚度,预测混凝土表面温度9第5章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成功案例11结束语13致谢14参考文献15摘要本文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大体积混凝土做简要的阐述,以供讨论。
大体积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
近年来,随着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呈现项目多、规模大,相应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工程也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理中发现,大体积混凝土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对其构造特点、所用材料特性和施工工艺要求,特别是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防治,还处于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中。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总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从而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成功浇筑的案例。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差开裂控制AbstractIn this paper, under the guidance of tutor, are briefly described in large volume concrete, for discussion.Large volume of concrete: concrete structure entity minimum size i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1m, or is expected due to cement hydration heat caused b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oncrete and lead to excessive cracking of concrete.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high-rise building projects, presents a large scale, the corresponding large volume reinforced concrete engineering is also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Found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large volume concrete, mass concrete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development, it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especially the control of mass concrete crack, is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deepening of.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mass concrete cracks, discusses the mass concrete crack control measur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summed up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mass concrete, so as to realize the large volume concrete pouring the successful case.Key Words:concrete in mass Temperature cracking control从不同的国家来看,各国的规范对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都有不同的控制范围和要求,要保证混凝土构筑物不出现裂缝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在我国,对在不同环境下混凝土构筑物,在不同的介质情况下,所规定的混凝土裂缝宽度也不同。
所以说,对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我国规范规定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允许宽度。
国际上也都根据本国的特点,对混凝土的裂缝都有明确的规定,说明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要想控制混凝土构筑物不裂缝是很难的,关键是怎么控制能让在施工中尽量小产生裂缝和把裂缝的宽度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能使我们在施工中不受经济损失。
在重大工程项目和高层建筑施工中,通常混凝土一次浇筑量较大,这种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极易出现裂缝,如果施工中不加以控制,会产生许多严重的后果。
所以,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一定要认真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才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2.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裂缝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是结构型裂缝,是由外荷载引起的,包括常规结构计算中的主要应力以及其他的结构次应力造成的受力裂缝。
二是材料型裂缝,是由非受力变形变化引起的,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
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
浇筑后,水泥因水化引起水化热,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其表面则散热较快,形成了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此时,混凝龄期短,抗拉强度很低。
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则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2.2.2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收缩引起收缩裂缝。
收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大。
选用水泥品种的不同,干缩、收缩的量也不同。
混凝土逐渐散热和硬化过程引起的收缩,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
如果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收缩裂缝。
在大体积混凝土里,即使水灰比并不低,自身收缩量值也不大,但是它与温度收缩叠加到一起,就要使应力增大,所以施工时早就将自身收缩作为一项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和考虑。
第3章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3.1设计措施12 0.3-0.5%之间3 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45 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天。
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计变更。
3.2施工措施3.2.1优选混凝土各种原材料a、水泥的选择理论研究表明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的热量。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尽量使用低热或者中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并尽量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升,提高混凝土硬化后的体积稳定性。
为保证减少水泥用量后混凝土的强度和坍落度不受损失,可适度增加活性细掺料替代水泥。
、骨料的选择在选择粗骨料时,可根据施工条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质量优良、级配良好的石子。
既可以减少用水量,也可以相应减少水泥用量,还可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现象。
在选择细骨料时,采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干缩,减少水化热量,对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有重要作用。
、掺加外加料和外加剂掺加适量粉煤灰,可减少水泥用量,从而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但掺量不能大于30%。
掺加适量的减水剂,它可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且能提高水泥水化率,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可降低水化热,同时可明显延缓水化热释放速度。
3.2.2施工控制措施、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入模温度的高低,与出机温度密切相关,另外还与运输工具、运距、转运次数、施工气候等有关。
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可以在施工现场对堆在露天的砂石用布覆盖,以减少阳光对其的辐射,同时对浇筑前的砂石用冷水降温。
在搅拌过程中向混凝土中添加冰水。
如果是在冬季进行施工,因为要防止早期混凝土被冻问题,所以要求混凝土浇筑时应该具有较高的浇筑温度。
在浇筑混凝土以前还应该对基础及新混凝土接触的冷壁用蒸汽预热,对原材料应视气温高低进行加热。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一次浇注的混凝土不可过高、过厚,以保证混凝土温度均匀上升。
保证振捣密实,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严防漏振及过振。
、砼温度控制、监测与养生1 、温度控制、监测为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在混凝土的内部通入冷却循环水,采用循环法保温养护,以便加快混凝土内部的热量散发。
为能够较准确地测量出砼内部温度,在砼中预埋测温管,用水银温度计测温。
上下层温差控制在15~20℃之内。
根据各测点的温度,可及时绘制出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曲线,对照混凝土理论计算值,分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砼养护砼养护是大体积砼施工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
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促进砼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从砼浇筑完成到终凝这段时间的养护对砼而言十分重要。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其顶面及时加以覆盖,要求覆盖严密,并经常检查覆盖保湿效果。
其主要作用有二:一是蓄水保温,防止表面水分蒸发和抵抗受太阳辐射与刮风时温度骤变,二是保持内外温差的稳定。
、健全施工组织管理:在制订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的同时,还需落实组织指挥系统,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做到层层落实,确保顺利实施。
对配合比设计的主要要求是: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既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又要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
1)选用水化热低的32 .5 MPa矿渣水泥,水泥用量仅为340 kg/ m3.2)大掺量I 级粉煤灰(国外高达30 %)。
掺量高达100 kg/ m3 ,占水泥用量的29%,占胶凝材料总量的21%.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粉煤灰是增加可泵性、节约水泥的常用方法。
矿渣水泥本身就掺有20%一70%活性或惰性掺合料,再在矿渣水泥中掺近30%的粉煤灰,而且要配制大坍落度的C40混凝土,非常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