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四堂和甲骨文的五个时期
一、甲骨四堂
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甲骨四堂:董作宾(彦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及郭沫若(鼎堂)合称“甲骨四堂”(他们的名字里面都有一个“堂”字)。
著名学者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
唐晓兰曾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
雪堂罗振玉
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叔蕴,号雪堂。
浙江上虞人。
罗振玉自幼研读古籍,对文物古董造诣很深。
1902年罗振玉第一次在刘铁云家看到甲骨文字的墨拓本,认识了甲骨文字,1906年,他任学部参事官,不仅广为收集古物,也着手调查甲骨的真正出土地。
他对甲骨学的重大贡献是他最早探知了甲骨文的出土地,罗振玉将甲骨文的出土地考订为河南安阳小屯村,并确定小屯村即为商代晚期都城。
这是他对甲骨学和殷商考古研究的重大贡献之一。
罗振玉对甲骨文字的考释和篇章的通读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14年写出了6万余字的《殷虚文字考释》。
仅其个人破译的甲骨文字就有561个。
他以一人之力共征集甲骨30000余片,先后编印出《殷虚书契》等多种著录书,为甲骨文的搜集、拓印、流传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观堂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2日-1927年5月3日),字静安,号观堂,是我国近代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1917年,王国维登上了甲骨学研究的高峰。
他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书,王国维最早进行甲骨断片缀合工作。
他发现了甲骨文中先公先王的世次与史记不合,纠正了《史记》中记载的个别错误,证明了司马迁的《史记》的确是一部信史。
被誉为甲骨文发现19年来第一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科学论文。
郭沫若曾评价说:“卜辞的研究,要感谢王国维。
是他,首先由卜辞中把殷代的先公先王剔发了出来。
王国维的业绩,是新史学的开山。
”他做学问的最大特点,不是就甲骨文字本身去研究,而把古文字学与古代史一起研究,充分利用最新的甲骨材料,去对照历史。
罗、王二氏还影响和造就一批甲骨学家,并与他们一起推动了甲骨文研究的发展,因而学术界又把“草创时期”(1903-1928年)的甲骨学研究称为“罗王之学”。
彦堂董作宾
董作宾(1895年3月20日-1963年11月25日),字彦堂。
河南南阳人。
1928年10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广州成立。
董作宾被聘为通讯员,受命到安阳进行殷墟调查。
回到北京,汇报了在安阳的考察情况,立即得到蔡元培院长的重视。
几天后,董作宾再次来到安阳,中国文物考古史上首次对殷墟的科学发掘拉开了序幕!从1928年至1937年科学发掘15次,董作宾参加了前7次和第9次发掘。
奠定了我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考古学专家。
他1933年发表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公认是一部中国甲骨文史上划时代的名著。
他对甲骨学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甲骨断代学。
用“10项标准”(贞人、称谓、人物、世系、坑位、方国、事类、字形、书体、文法)。
将晚商273年“一团混沌”的甲骨文分为“5个时期”,将之分别隶属在八世十二王的名下。
自此标志着严密规律的甲骨学的形成。
董作宾重视对甲骨的描摹,他的甲骨书法,为世界许多名家所收藏。
鼎堂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字鼎堂。
四川乐山县人。
1928年6月,在日本东京的书店,他拿到了罗振玉所著《殷墟书契考释》,开始了他的甲骨文研究。
郭沫若几乎访遍了日本所有的收藏者,掌握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1929年8月1日,他的《甲骨文字研究》正式完成。
在这以前,他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就已经收录了他的《卜辞中之古代社会》一文。
从此,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走上了颠峰时代。
几经周折,他的另一部著作《卜辞通纂》也问世了。
郭沫若从事甲骨文研究主要是在日本十年流亡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
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方法新,因而一出手就高屋建瓴地超过了前人。
1959年8月郭沫若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甲骨文出土地——安阳殷墟。
晚年,主编的大型甲骨文汇编《甲骨文合集》,收入41956片甲骨,被誉为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
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甲骨文字的五个时期:
我们看见课件里的甲骨文右下方写的小字如“1”就是代表第一期甲骨文。
右下方写的小字如“5”就是代表第五期甲骨文,“周”就是代表西周的甲骨文。
董作宾将盘庚迁殷至纣王灭亡这二百七十三年间的殷墟甲骨文,分为下述五个不同时
期。
即:
第一期:武丁及其以前盘庚、小辛、小乙、(一世三王);
第二期:祖庚、祖甲(一世二王);
第三期:廪辛、康丁(一世二王);
第四期:武乙、文丁(二世二王);
第五期:帝乙、帝辛(二世二王);
这五个不同时期,是用下述十项标准研究甲骨文得出的。
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书体。
三、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内容:
1)汉字相对应的甲骨文文字,必须会写。
不长用的难字,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学习就可
以了。
2)字的属性根据自己的能力记住。
3)每个字的组成必须记住,不然你怎么识别甲骨文。
4)每个字表达的字义需要记住。
5)一个甲骨文字,有时候代表很多的现代文字,需要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