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蜗牛》教案一【教材分析】《小蜗牛》是一篇想象奇特的童话故事。
本文写了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树林里,经过一年四季的变化,小蜗牛却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主要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弦外之音,即寓义也极为丰富,第一,小蜗牛听了妈妈的话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启示我们做事要把握时机;结合自身实际考虑;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能光听信别人的话等等。
第二,喻示了时间的宝贵与事物的转瞬即逝,在小蜗牛的爬行中,春去冬来,叶绿叶黄,转眼四季就过去了;在蜗牛妈妈与小蜗牛的对话中,草莓没有了,蘑菇也没有了;它启示人们要珍惜时间,爱惜身边的事物,要和时间赛跑。
这个故事的启发意义很大,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看法,注重启发引导。
【学情分析】低年级的学生喜爱看故事,听故事。
本文的内容浅显,对话语言切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
但孩子在听故事时,往往只注意到故事中显著的特点,易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吸引,而其中隐含着的美是不易被孩子注意,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试着和孩子们一起去挖掘隐含于故事中的美景,这是非常有益有趣又可行的。
另外,学生对本文寓意的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对、妈”等4个生字,认识部首“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好久”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反复”表达。
【教学重点】准确识记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故事中的“反复”表达,体会故事中的丰富含义,懂得一定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蜗牛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瞧。
课件出示: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打一动物)(谜底:蜗牛)认识蜗牛:说说你对蜗牛有什么了解呢?(生自由谈)蜗牛有甲壳,形状像小螺,颜色多样化。
头有四个触角,体长一厘米左右。
爬动时头伸出,受惊时头缩进甲壳中。
蜗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约蜈蚣、蝎子;爬过后会留下一条长长的银痕。
六、七月热时会自悬在叶下,慢慢往上爬,直到唾涎完了后死亡。
蜗牛在干旱地方只有雨后才出现,晴天几乎见不到。
(教师相机播放视频《蜗牛》,引生了解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想知道小蜗牛发生了什么故事吗?那就跟随蜗牛一起走进课文吧!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读小蜗牛的故事,请同学们看自学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
(2)标注自然段。
(3)圈画生字词。
2.同学们,读了课文,你知道蜗牛带我们走了哪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3.小蜗牛还要给同学们介绍新的生字朋友,同学们想交朋友吗?那现在就和蜗牛一起去认识吧!课件出示:住孩玩吧爬呀发芽久回全变(1)男女生分别领读生字词。
(2)同桌互考生字,给自己认错的生字做上标记,再请同桌教读几遍。
(3)生生提醒。
(学生提醒所认生字当中应该注意的地方,或者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4)去音齐读。
【播放生字flash】认识偏旁“王”。
(注意“王”字变成偏旁时第四笔“横”变成“提”。
)4.摘苹果的游戏巩固生字。
5.小蜗牛走迷宫游戏巩固词语。
(词语:住下、孩子、玩具、好吧、发芽、回来、好久、全部、爬呀)三、指导写字课件出示:对妈全回1.仔细观察、分析,发现识记规律,如:(1)“妈”和“对”都可以用加一加或者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全”是人+王。
2.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里跟写,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妈:注意左边“女”的笔顺,第三笔是横。
全:上下结构。
回:6画,要先写外面的口(不写最后一笔),再写里面的小口,最后关门,整个字的字形稍扁,上宽下窄。
四、看图识字【课件展示蜗牛、柳芽、草莓、蘑菇的图片】根据图画,你能猜出下面词语读什么吗?蜗牛发芽草莓蘑菇五、布置作业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今天,我们就和小蜗牛一起去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
二、精读课文1.课件出示: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1)(出示生字卡片“旁边”)“旁边”是什么意思?(2)齐读第一自然段,运用“旁边”一词造句。
我的旁边坐着()。
文具店在我们学校的()。
2.课件出示: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1)什么景物的变化让蜗牛妈妈知道春天来了呢?(小树发芽)(2)你还能从哪些景物中知道春天来了呢?(冰雪融化、燕子归来,春风拂面,阳光和煦,树叶嫩绿等。
)3.春天这么美丽,小蜗牛向小树林出发了。
(1)等到小蜗牛爬到树林里,小树又变成什么样了呢?(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
)(2)它爬了多久才爬回来呢?(好久,理解“好久”。
)我们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小蜗牛爬的时间长?(爬呀,爬呀。
)我们应该怎么读这句话?(读出时间的漫长来。
)课件出示: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体会“爬呀,爬呀”的表达。
(个别读,齐读。
)(3)小蜗牛在树林里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碧绿碧绿的树叶。
)①除了碧绿的树叶,它还看到了什么?你能填一填吗?(引导学生说出形容词,例如鲜红鲜红的)课件出示:它说:“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的草莓呢。
”②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嫩绿嫩绿)的树芽(碧绿碧绿)的草地(金黄金黄)的果子(火红火红)的太阳(粉红粉红)的衣服(雪白雪白)的棉花4.碧绿的树叶,鲜红的草莓,这时候其实已经是什么季节了?(夏天)蜗牛妈妈又让小蜗牛去树林里干什么了呢?(摘草莓)(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5.等到小蜗牛爬到树林里,还有草莓吗?(生答)课件出示: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
树叶全变黄了。
”(1)树叶由夏天的碧绿变成现在的金黄,小朋友们,你们说现在是什么季节了?(秋季)(2)“秋天,小树林变成了金黄色,满树的叶儿随风飘舞,轻轻落到地上,让大地也变成了一片金黄,你觉得小树林怎么样?你好像还看到了什么景物呢?(也可以谈树林外秋天的景色,高粱熟了,苹果红了,葡萄紫了,北雁南飞等。
)(3)同学们,小蜗牛爬到树林就爬了整整一个夏天,这说明它爬的十分(慢)。
我们再读一读它是怎么爬的?课件出示: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A 读出时间的漫长和小蜗牛爬的速度之慢,“爬呀”语速放慢,重点突出“好久”。
B 你能用“爬呀,爬呀”说句话吗?C 练习用“反复”的表达说话。
走呀,走呀写呀,写呀(4)妈妈让小蜗牛去采草莓,草莓没有了,蘑菇长出来了,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会怎么办?小蜗牛又是怎么做的呢?(回去告诉妈妈)6.齐读第五自然段,蜗牛妈妈又让小蜗牛采蘑菇,你们猜一猜,小蜗牛能采到蘑菇吗?(不能。
小蜗牛爬的慢,等它爬到树林,就已经是冬天了。
)7.小树林里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呢?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齐读)三、拓展延伸1.你能连一连吗?【课件出示四个季节的树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辨认季节。
2.你能告诉我,小蜗牛为什么什么也没有得到吗?(预设一:时间流逝的很快,但是小蜗牛爬得慢。
预设二:小蜗牛只会听妈妈的话,不会自己思考,抓住时机,做该做的事。
)3.你觉得小蜗牛是个怎样的孩子?(小蜗牛是一个听话但是不会动脑筋的孩子。
)如果是你,你打算怎样做?(结合自身实际(爬得慢),抓住时机。
)4.我们一定要在小蜗牛的身上得到启发,做一个会思考、能够抓住时机的孩子。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播放动画课文《小蜗牛》】四、布置作业把小蜗牛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小蜗牛小树发芽春天树叶碧绿夏天树叶变黄秋天树叶掉了冬天《乌鸦喝水》教案一【教材分析】课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了一个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进石子喝到了水的事;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
这个故事内容简单明了,学生大多听过。
本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学生阅读。
“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课后的这一问题,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设计注重创设实践活动,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在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架设一座畅通的桥梁,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1.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会写“只”“石”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感悟课文。
【教学准备】小口瓶子、石子、水、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乌鸦图片,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听过关于乌鸦的故事吗?(《小乌鸦爱妈妈》,《乌鸦反哺》的故事)2.乌鸦不仅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还十分聪明可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
3.板书课题,学习“乌”“鸦”,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两个字。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
(1)指名读字,其他小朋友注意正音。
“乌”“鸟”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别他们?请跟你同桌讨论你的记字办法。
交流识字办法:(石—右、办—为;渐:水车有千斤重;瓶:瓦片并在一起)有两个字很相像,怎样记住并区分它们呢?(乌鸦黑,看不到眼睛;小鸟能看到眼睛)(2)给生字找朋友,巩固记字。
(3)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出来吗?分小组比赛读,“开火车”读,齐读。
3.播放动画课文,生了解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1.出示乌鸦喝不到水的插画。
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幅图的内容?找出来认真读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汇报。
2.如果让你在火辣辣的太阳下跑了很久,流了很多的汗,你会不会口渴?(会)口渴是什么感受?(口渴了真难受!)乌鸦虽然找到了水,可是却喝不着水。
板书:遇到困难。
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呀?你能找出这个句子画下来吗?快试试。
(指名读句)这时乌鸦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读出你的体会。
“到处”语速稍重、稍慢,突出四处找水的辛苦和心急。
“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适当强调第一个“瓶子”和“水”,以示惊喜。
“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水不多”和“瓶口小”可读得平稳一些,“喝不着水”要读得干脆利落,突出“喝”字。
“怎么办呢?”可把“办”适当拉长,以示乌鸦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指导中,要让学生自悟自得;学生读不好的地方,老师可以范读,也可以让学生想想该怎么读;有的地方,也可以让学生范读。
3.我听出来了,乌鸦是真着急呀!可是光着急不能解决问题呀!那么应该──(板书:“想办法”)乌鸦想出什么办法来了?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