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特征描述类试题规范答题训练1.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3)我国目前的两座核电站,一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另一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
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2)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粮食作物小麦水稻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耕地类型旱地水田(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本地能源资源贫乏,而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核电建设可最大限度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而黄河三角洲本区及周围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并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能源供应可基本得到满足。
2.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mm)。
材料二: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图Ⅱ为该区域近十年地质灾害各月年平均发生的次数统计。
材料三:图Ⅲ为福鼎市太姥山岩石为粗粒花岗岩。
位于泰宁的丹霞景观(红色砂岩)是中国东南诸省中丹霞地貌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
(1)简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的总体分布特征。
(2)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变化特点。
(3)从岩石成因的角度比较福建泰宁丹霞地貌和福鼎太姥山地区岩石的差异。
(4)简析武夷山脉东西两侧冬季气温的差异及原因。
【答案】(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增;西北地区受地形影响,降水最多(2)每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主要分布在5-8月;分布不均匀;6月发生次数最多(3)福建泰宁地区的岩石为红色砂岩,主要属于沉积岩,是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形成的;太姥山地区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地下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形成(4)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武夷山脉能够阻挡冷空气的入侵;所以东侧温度较高,西侧温度较低。
3.(28分)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6分)(2)比较A、B两河流不同的水文特征,并说明原因。
(10分)(3)简述甲山峰自然带的分布特征。
(6分)(4)分析乙处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形成的自然条件(6分)【答案】(1)以平原和山地为主(2分);南部高,北部低(南高北低)(2分);海岸线较曲折(2分)。
(2)水量(流量)A大B小(2分);水量(水位)季节变化A小B大(2分);A汛期长,流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B为冬汛(2分)。
(答对两点即可) 因为A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且季节变化小(2分)。
B为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冬季(2分);A河流流域面积大,B河流流域面积小(2分)。
(3)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作有规律的更替(2分);垂直自然带丰富(2分);(东)南与(西)北两侧相同自然带的分布高度有差异(2分)。
(4)乳畜业(畜牧业)(2分)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冷(2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2分)4.(12分)农业上一般认为,≥10℃积温(全年连续≥10℃日均温之和)2019℃等温线代表了种植水稻所需的最低积温线,积温达2300℃时,水稻可以稳定生长。
读黑龙江省1980~1984年和1994~2019年积温均值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黑龙江≥10℃等积温线分布特征,并简析原因。
(4分)(2)简述甲河的水文特征。
(3分)(3)分析乙地发展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
(5分)【答案】(1)等积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或由南向北递减),(1分)主要是受太阳辐射(或纬度位置)的影响,积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1分)等积温线在中部地区向南弯曲,(1分)主要受山地地形(小兴安岭)的影响,地势高,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1分)(2)流量较大;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水量大(水位高或是汛期);有较长的冰期;含沙量较小;有凌汛现象(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给3分)。
(3)有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或雨热同期);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每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给4分)不利条件:春、秋季节气温较低,可能出现低温冻害(或易受寒潮影响,或热量相对不足)。
(答出1点给1分)5.浙江某校高中生在华东某地区开展了一次以“青山、幽谷、溪流”为主题的夏令营学习考察活动。
读“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1)简述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显著水文特征。
(4分)(2)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指出其对该地区村落规模的影响。
(4分)(3)判断同学们站在大青山顶上能否看到李村,并简述理由。
(4分)(4)同学们沿小路游览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
试简述其原因。
(4分)(5)简述该季节同学们在该地区考察时应注意防范的主要自然灾害。
(4分)【答案】(1)水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明显(有明显的夏汛);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
(2)地势北高南低(西北高东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村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村落规模小。
(3)不能看到原因: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
(4)该路段坡度缓;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
(5)暴雨山洪(洪涝、洪水);滑坡或泥石流。
6.(13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
(3分)(2)简述AB河段的水文特征。
(5分)(3)指出图示地区年降水量线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5分)【答案】(1)以山脉、平原和高原为主(1分);地势南北高,中间低(1分);北部为阴山山脉,中部为河套平原,南部为鄂尔多斯高原(1分)。
(2)流量大,含沙量高,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流速快(5分)。
(3)年降水量线自东向西逐渐递减(1分),在阴山山脉南麓向西弯曲(1分);自东向西逐渐远离海洋(1分);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减弱(1分);阴山南麓形成迎风坡降水较多(1分)。
7.下图为某国简图,该国的石油储量居所属大洲首位,拥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森林覆盖率达52%,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水电站P提供的电力约占全国电能消费量的7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A市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全年气温变化的原因。
(2)结合图示信息说明该国境内R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答案】(1)A市气候特征:气温大致介于18℃~21℃,终年温和;降水总量较多,大约在1500 mm~2019 mm,但季节差异较大(12月~次年3月降水明显偏少),存在明显的干湿季。
A市气温全年变化的原因:虽然A市地处低纬(邻近赤道),但因地势较高,气温终年偏低;雨季因云层厚、云量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旱季多晴朗天气,太阳高度角相对较小,夜间保温作用弱。
因此全年气温变化较小且凉爽。
(2)①该国境内R河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②(该流域的)东南和西北多山地,森林广布;③中部多低平的冲积平原,(雨季遭受定期泛滥),草类茂盛,(河流沿岸分布着走廊式森林);④(土壤肥沃)土壤为红壤,但腐殖质集聚较为丰富;⑤R河支流众多,水源充足;⑥部分支流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⑦河口一带形成明显的三角洲,(沼泽广布)。
8.读甘肃省区域地图及敦煌、陇南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祁连山脉的分布特点,简述其对甘肃省河流的影响。
(2)与敦煌比较,说明陇南气温特征并分析原因。
(3)贺兰山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明显,试分析原因。
【答案】(1)祁连山脉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呈条带状沿西北—东南走向延伸。
为甘肃省境内多条河流发源地,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是河流的主要水源;河流流向多为自西南向东北。
(2)陇南年均温(冬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陇南的纬度较低,离冬季风源地远,并有山脉阻挡,故年均温(或冬季气温)较高;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大,降水量较多,气候的大陆性较弱。
(3)主要原因是降水差异;东侧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9.(1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西藏波密至墨脱的公路被称为墨脱公路,于2009年4月20日开工建设。
该公路全长约117千米,穿越了嘎隆拉雪山和六条江河。
该工程于2019年全部竣工。
(1)分析墨脱县自然带的主要特征及成因。
(5分)(2)说明墨脱县境内河流的水文特征,并分析该县水能开发程度较低的原因。
6分)(3)简述墨脱公路在施工中遇到的自然困难。
(3分)(4)甲河流域附近是印度最大的茶叶产地,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答案】(1)特征:垂直地带性明显;垂直带谱较完整;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热带雨林带)。
(3分)原因: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山麓所处的纬度较低。
(2分) (2)水文特征:径流量大;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
(3分)原因:工程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多,经济较落后;人口稀少,对电力需求量小;政策因素等。
(3分)(3)自然困难:地形崎岖,山高谷深;穿越雪山、江河;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气候环境恶劣,降水集中;生态环境脆弱。
(3分)(4)地势起伏,排水条件较好;地处低纬,热量充足;降水量大,气候潮湿,空气湿度大;土壤呈酸性等。
(3分)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6分)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材料二:某地人文景观照片(1)依据材料一,描述图中A—B—C一线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4分),并分析其成因。
(4分)(2)材料二中的照片是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人文景观,说出其反映的突出自然环境特征(2分),并解释该特征的主要成因。
(4分)(3)简述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相同的优势自然条件(8分),并指出两地应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4分)【答案】(26分)(1)A—B—C年降水量呈多—少—多变化(或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即由大于400毫米降到50毫米以下,再逐步增加到800毫米以上(4分)。
由A至B地处内陆,西端口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降水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由C至B,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不同),受东南季风(夏季风)影响逐渐减弱,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4分)。
(2)自然环境特征:多大风。
(2分)成因:该地区接近冬季风(亚洲高压)源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地形平坦,植被稀少,风速较快,适合风力资源的开发建设。
(4分)(3)自然区位条件:地形均为平原,地势平坦;水热条件配合好;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8分)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黑土地的水土流失,污染问题(使用农药、化肥等)。
(4分)11.下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 000米。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
(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
(3)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
【答案】(1)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2)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