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六节 空间角
返回
A1D2+DE2-A1E2 10 ∴cosA1DE= = = 5 . 2·A1D·DE 10 . ∴直线 B1C 与 DE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5 (2)证明:取 B1C 的中点 F,B1D 的中点 G,连接 BF,EG, 证明: 证明 , , , , GF. ∵CD⊥平面 BCC1B1, ⊥ 且 BF⊂平面 BCC1B1,∴DC⊥BF. ⊂ ⊥
返回
4.(2011·长沙模拟 在正方体 . 长沙模拟)在正方体 长沙模拟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1C与 - 与 对角面DD 对角面 1B1B所成角的大小是 所成角的大小是 A.15° . ° C.45° . ° B.30° . ° D.60° . ° ( )
返回
解析:如图所示,连接 交 于 解析:如图所示,连接AC交BD于 O点,易证AC⊥平面 1B1B,连 点 易证 ⊥平面DD , 即为B 与对角 接B1O,则∠CB1O即为 1C与对角 , 即为 2 面所成的角,设正方体边长为a, 面所成的角,设正方体边长为 ,则B1C= 2a,CO= 2 a, = , = , 1 ∴∠CB = ∴sin∠CB1O=2.∴∠ 1O=30°. ∠ = ∴∠
返回
1. (2011·陕西八校联考 如图,E、F分别 陕西八校联考)如图 陕西八校联考 如图, 、 分别 是三棱锥P- 的棱AP、 的中点 的中点, 是三棱锥 -ABC的棱 、BC的中点, 的棱 PC=10,AB=6,EF=7,则异面直线 = , = , = , AB与PC所成的角为 与 所成的角为 A.30° . ° C.60° . ° ( B.45° . ° D.90° . ° )
返回
又∵BF⊥B1C,CD∩B1C=C,∴BF⊥平面 B1CD. ⊥ , ∩ = , ⊥ 1 1 又∵GF 綊 CD,BE 綊 CD, , , 2 2 BE, 是平行四边形, ∴GF 綊 BE,∴四边形 BFGE 是平行四边形, ∴BF∥GE,∴GE⊥平面 B1CD. ∥ , ⊥ ∵GE⊂平面 EB1D, ⊂ , ∴平面 EB1D⊥面 B1CD. ⊥
怎 么 考 1.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多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 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多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多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的求法. 的求法. 2.题型以解答题为主,多与空间中的平行、垂直关系相结 题型以解答题为主,多与空间中的平行、 题型以解答题为主 合进行考查. 合进行考查
返回
(2)如图,作CF⊥PB于F,连接 、DF. 如图, 如图 ⊥ 于 ,连接AF、 ∵△PBC≌△PBA, ≌ , ∴AF⊥PB,AF=CF. ⊥ , = ∴PB⊥平面 ⊥平面AFC. ∴平面AFC⊥平面 平面 ⊥平面PBC,交线是 ,交线是CF. 在平面PBC内的射影为直线 ,∠ACF为AC 内的射影为直线CF, ∴直线AC在平面 直线 在平面 内的射影为直线 为 与平面PBC所成的角. 所成的角. 与平面 所成的角 返回
答案: 答案:B
返回
1.线面角的问题 . (1) 线面角涉及斜线的射影,故找出平面的垂线是基本思 线面角涉及斜线的射影, 路要注意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相互关系. 路要注意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相互关系. (2)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一般过程为: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一般过程为: ①通过射影转化法,作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②在 通过射影转化法,作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三角形中求角的大小. 三角形中求角的大小.
返回
解析: 中点D,连接DE、 , 解析:取AC中点 ,连接 、DF,则∠EDF为AB与PC 中点 为 与 所成的角,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 所成的角,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EDF=120°.所以异面 = ° 所以异面 直线AB与 所成的角是 所成的角是60° 直线 与PC所成的角是 °. 答案: 答案:C
返回
解析: ∴∠B 所成的角, 解析:∵AB∥A1B1,∴∠ 1A1C1是AB与A1C1所成的角, ∥ 与 所成的角为30° ∴AB与A1C1所成的角为 °. 与 ∴∠BB 是 所成的角, ∵AA1∥BB1,∴∠ 1C是AA1与B1C所成的角, 所成的角 由已知条件可以得出BB 由已知条件可以得出 1=a,AB1=A1C1=2a,AB=a, , , = , ∴B1C1=BC=a. = 是正方形. ∴BB1C1C是正方形.∴∠ 1C=45°. 是正方形 ∴∠BB = ° 答案: ° 答案:30° 45° °
[精析考题 精析考题] 精析考题 济南模拟)三棱锥 [例2] (2012·济南模拟 三棱锥 -ABC 例 济南模拟 三棱锥P- 与底面ABC垂直,PA= 垂直, = 中,侧面PAC与底面 侧面 与底面 垂直 PB=PC=3. = = (1)求证:AB⊥BC; 求证: ⊥ ; 求证 (2)设AB=BC=2 3,求AC与平面 设 = = , 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 所成角的大小. 与平面 所成角的大小
返回
返回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 (1)定义:设 a、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 O 作直 定义: 定义 、 是两条异面直线,
锐角(或直角 或直角) 线 a′∥a,b′∥b,把 a′与 b′所成的 锐角 或直角 ′ , ′ , ′ ′
所成的角(或夹角 或夹角). 叫做异面直线 a 与 b 所成的角 或夹角 . π (2)范围:(0, ]. 范围: , . 范围 2
答案: 答案:C
返回
3.如图,在边长为 1 的菱形 ABCD 中, 如图, 如图 ∠ABC=60°,将菱形沿对角线 AC = , 折起, 折起,使折起后 BD=1,则二面角 = , B-AC-D 的余弦值为 - - 1 A. 3 2 2 C. 3 1 B. 2 3 D. 2 ( )
返回
解析: 解析:在原平面图中连接 AC 与 BD, , 交于 O 点,则 AC⊥BD,由原四边 ⊥ , 形 ABCD 为菱形且边长为 1,则 DO , 3 =OB= .由于 DO⊥AC,BO⊥AC,因此在折起后的图中 = 由于 ⊥ , ⊥ , 2 如图). ∠DOB 就是二面角 B-AC-D 的平面角 如图 .由 BD=1 - - 的平面角(如图 = 3 3 OD2+OB2-DB2 4+4-1 1 得 cosDOB= = = = . 2OD·OB 3 3 3 2· · 2 2 答案: 答案:A
返回
[自主解答 (1)连接 1D,则由 1D∥ 自主解答] 连接A ,则由A ∥ 自主解答 连接 B1C知,B1C与DE所成角即为 1D与D 所成角即为A 与 知 与 所成角即为 E所成的角.连接A1E,由正方体 所成的角 连接 所成的 ,由正方体AB CD-A1B1C1D1,可设其棱长为 ,则A1D= 2 a,A1E= - 可设其棱长为a, = , = 5 DE= 2 a, = ,
在等腰Rt△ 在等腰 △ABC中, 中 , ∵AB=BC=2 3,∴DA=DC=DB= 6. = = = = = 在Rt△PDC中, △ 中 ∵PC=3,∴PD= 3. = , = 3× 6 × PD·DB 在Rt△PDB中,DF= PB = 3 = 2, △ 中 = , DF 2 3 在Rt△FDC中,tanACF=DC= = 3 , △ 中 = 6 ∴∠ACF=30°,即AC与平面 = , 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为 所成角的大小为30°. ∴∠ 与平面 所成角的大小为
π 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 2和0 . π (2)线面角的范围为[0, ] . 线面角的范围为 , 2
返回
4.二面角 . (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 出发的两个半平面 二面角: 二面角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 二面角的棱 . 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如图,记作: 如图,记作:α-l-β或α-AB-β或P-AB-Q. 或 或
返回
[自主解答 自主解答] 自主解答
(1)证明:如图,取AC中点 ,连接 、BD. 证明:如图, 中点D,连接PD、 证明 中点
∵PA=PC,∴PD⊥AC. = , ⊥ 又已知平面PAC⊥平面ABC, ⊥平面 又已知平面 , 为垂足. ∴PD⊥平面 ⊥平面ABC,D为垂足. , 为垂足 ∵PA=PB=PC,∴DA=DB=DC. = = , = = 的外接圆直径, 故AC为△ABC的外接圆直径, 为 的外接圆直径 ∴AB⊥BC. ⊥
返回
(2)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二面角 如图,二面角α-l-β, , 若有① ∈ , 若有①O∈l, ②OA⊂α,OB⊂β, ⊂ , ⊂ , ③OA⊥l,OB⊥l, ⊥, ⊥, 就叫做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 的平面角. 则∠AOB就叫做二面角 就叫做二面角 的平面角
返回
2. 已知长方体 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 - AB=BC=4,CC1=2,则直线 1 = = , ,则直线BC 和平面DBB1D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和平面 ( 3 A. 2 10 C. 5 5 B. 2 10 D. 10 )
返回
解析: 解析:连接 A1C1,交 B1D1 于 O,则 , C1O⊥平面 DBB1D1.连接 OB,则∠ ⊥ 连接 , 的正弦值即为所求. C1BO 的正弦值即为所求. 因为 BC1= 16+4= 20, + = , 1 C1O= 16+16=2 2, = + = , 2 10 OC1 2 2 . 所以 sinC1BO= = = = 5 BC1 20
返回
2.二面角的问题 . 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时,同样归结到三角形中去, 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时,同样归结到三角形中去, 但在求解时要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围. 但在求解时要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围.
返回
返回
[精析考题 精析考题] 精析考题 [例1] (2012·杭州模拟 如图,已知 例 杭州模拟)如图 杭州模拟 如图,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 正方体 - 为 AB的中点.(1)求直线 1C与DE所 的中点. 求直线 求直线B 与 所 的中点 成的角的余弦值; 成的角的余弦值; (2)求证:平面EB1D⊥平面 1CD. 求证:平面 求证 ⊥平面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