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出幼儿更喜爱的饭菜
幼儿正值生长发育期,身体的新陈代谢比成年人旺盛,全身各生理系统正在发育成长,这不仅要靠食物来维持生命和补充消耗,而且还要靠食物提供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智力发展的营养。
但是,有些幼儿确存在一些挑食、偏食和厌食的毛病。
所以,我们的饭菜既要考虑营养均衡,也要顾及到幼儿的口味。
因此,我们要用心制作幼儿的饭菜。
我们经过了解和膳食调查,发现幼儿喜欢吃色彩鲜艳、口感较软的饭菜。
为了做出幼儿更喜爱的饭菜,我们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制定周食谱
制定周食谱时既要符合营养需求,食物多样,也要照顾幼儿的口味。
比如,大部分幼儿喜欢吃三鲜饺子,我们每周就安排一次,而且是自制饺子,这样确保卫生和安全。
还有番茄、鸡腿、牛肉、火腿肠、土豆等也要选用。
二、洗切食材
幼儿的饭菜既要注重营养均衡,也要考虑色香味形。
幼儿们大多喜欢吃形状丰富漂亮一些的食物。
因此,我们在洗切时可以注意一下。
比如土豆、莲藕、萝卜等块头稍大的食材可以切小一点,最好切成方正形状,不要斜切,这样也便于孩子夹菜。
莴苣、黄瓜、胡萝卜等尽量切丝,不要切片。
但是,如果将蔬菜切得块过小或过碎,就会使一部分VC被空气氧化,从而丢失掉大量的维生素C。
另外,不要过度的浸泡蔬菜,因为这样做,也会使VC及VB丢失。
根据制定好的食谱进行加工,如切丁、丝、块、条、片等,以形状吸引幼儿,同时也要注意颜色的搭配。
另外,餐具、用具、操作台、抹布、食材等都要洗干净,不能摸得手中有油。
三、烹饪
食物通过合理加工烹调、尽可能减少食中各种营养素的损失,并
提高其消化吸收率。
并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形,使食物多样化,促进食欲。
把各种食物进行制作、烹调后,就要丢失掉一部分营养素,至于丢失多少与所选择的烹调方法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的掌勺大厨最好要学会科学烹调。
幼儿园的烹调对策有以下几点:
(一)防止米中的维生素的损失
在做米饭前,都要把米进行淘洗。
但有的人总是担心米不干净,或是生怕被细菌及毒素所污染,因此,在淘米时左一遍右一遍地淘洗个没完没了。
殊不知,这样做可使米中的维生素大量丢失。
因此,米淘洗的次数越多,营养素就会损失得越大,特别是在水温较高,或在水中浸泡时间过久时。
我们应该根据米的清洁程度进行恰当地清洗。
不要用流动的水冲洗,也不要用热水烫洗,更不要用手用力搓洗。
通常,米类以蒸或煮的烹调方法为最佳。
(二)做面食的最佳方法是蒸或烙
尽管我园没做白案、面点,但大家必须具备此常识,大家还是学习一下。
面粉常常被人们用蒸、煮、炸、烤等方法来制作成各种面食。
然而,不同的制作方法,会使营养素损失的程度有所不同。
当把面粉做成馒头、面包、包子、烙饼等食物时,其中的营养素丢失得最少;做成捞面条时,大量的营养素可能会随面汤的丢弃而损失。
油炸制成的面食就更惨了,如油条、小油饼等,由于油温过高,几乎使维生素被全部破坏掉。
我们制作面食时,最好采用蒸或烙的方法,面条尽量做成汤面,也不要用油去炸面食,尤其是玉米粉,因为其中的维生素本身较低,而且又不容易被幼儿的肠道吸收,不然,就会使营养素含量更少了。
可把玉米粉做成玉米粥、小窝窝头,或是用饼铛贴玉米饼,然后,在里面再放一些小苏打。
这样,不仅可具有幼儿喜爱的颜色和香味,而且,吃了也容易消化。
(三)不要用油炸的主要是蛋、肉、鱼
鸡蛋的烹调方法很多,如炸、炒、蒸、煮等,但它也会由于烹
调方式的不同而损失不同的营养。
一般来讲,煮或炒时营养素损失得要少一些,炸着吃则使维生素损失得较多;鱼或肉在红烧清炖时,维生素会丢失得最多;用急火爆炒肉食,其中的营养素丢失得最少。
直接用油炸肉食类食物,可严重地破坏其中的维生素。
油炸鱼或肉时,如果在它们的表面上挂糊,则就可避免食物与温度很高的油接触,由此使食物营养素受到保护,从而减少损失。
给幼儿吃红烧或清炖的肉及鱼时,应该连汤带汁一同吃,肉食要尽量炒着吃。
四、炒菜要注意技巧:
煮菜时不要汤太稀薄,尽量浓一些,以便幼儿把菜和汤一起吃进去;焯菜时要等到水沸了方可下入锅,尽量使蔬菜保持原有的水分;做汤时要等到水开后再下菜,但不要煮得过久,在开水中稍烫一下即可,最好不要加作料。
炒将食物切成小件,连同调味料放入烧猛油的锅中迅速翻搅致熟。
炝食物切好后,经沸水或热油的“灼”或“泡”等处理后,再在锅中爆入均匀的烹调方法。
“炊”即利用蒸、煮等将食物致熟的方法。
“煮”最简单的烹调方法是在锅中用适量的沸水或汤水以及调味料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
五、9大健康烹饪排行榜:蒸、煮、凉拌、白灼、煲汤、炖、炒、烤、炸。
现在说说这几种烹饪方式对食物的影响。
蒸。
蒸熟的食物,其原有的分子结构破坏较少,保留了食物原有的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
从美味的角度讲,蒸保持了菜肴的原汁原味,带出食物天然朴素的新鲜味道。
蒸为无油烹调,温度平稳蒸的烂,比煎炒烹炸的菜肴更加容易消化,对肠胃系统非常好,如食品原料中富含油脂(如肉类等),还会随着蒸汽的温润逐渐把多余的油脂开释出来,减低油腻度。
这种烹饪方式适合各类生理需求的人群,因其对食物中营养素的破坏极低,人体摄入吸收营养素的比例都非常高。
例如:蒸南瓜,清蒸鱼,粉蒸肉,蒸茄子。
煮。
是将处理好的原料放入足量汤水,用不同的加热时间进行加热,待原料成熟时,即可出锅的技法。
煮的方法能让食材里面的营养物质释放出来,使其最大化保留,减少烹饪时食材有害物质的产生。
让食物变得透烂,容易消化。
谷类、豆类、肉类食物适合煮制。
例如:八宝粥,绿豆汤,水煮肉,水煮鱼等。
凉拌。
是一种冷菜制作的烹饪方法,把生的原料或晾凉的熟料切成小型的丝、条、片、丁、块等形状后,再加上各种调味料拌和成菜即可。
这种做法适合于蔬菜和一些肉类,它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食材的原始成分,并且调料和用量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凉拌菜里面都会有醋、蒜蓉、一些辣椒,这样的做法不仅少油少盐,醋能生津开胃,蒜不仅能杀菌还能防止一系列血液病,有具有抗癌的作用。
但这种烹饪方式,需要注意卫生,生熟案板要分开,以免沾上细菌污染食物。
例如:凉拌海带,凉拌金针菇,拍黄瓜,西兰花拌木耳。
白灼。
用煮开的水或汤,将生的食物烫熟,称之为灼。
制作方法是先以葱白姜片放锅里面干炒,倒入少许白酒,再加入适量清水,等水滚后,下入食材烫熟,最后调制一碗酱汁,占着烫好的食物吃。
这种烹饪方法少油少盐,口味清新,保持了食物大部分原有的营养素。
例如:白灼虾,白灼生菜,白灼芥菜。
煲汤。
是将食材加上汤水,以小火慢炖细熬,烹调时不加水、不开盖,以简单调味料调味之原则熬炖的汤品。
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
进食前先喝上几口汤,可让食物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都很润滑,使食物顺利下咽。
煲汤的制法可将食材内的营养素融于汤中,适合想减肥人士饭前摄入,但一定要记得汤清淡少油。
如在肉汤中加盐煲,盐与肉中的蛋白质形成反应,会将肉中的物质紧紧包裹住,这种汤是以吃食材为主。
如煲汤的时候不放盐在最后放盐的话,肉中的营养物质就会释放出来,这种就适合喝汤了。
例如:鱼头豆腐汤,奶白鲫鱼汤,冬瓜排骨汤,西红柿牛肉汤等。
炖。
作为烹饪术语的“炖”,是指把食物原料加入汤水及调味品,先用旺火烧沸,然后转成中小火,长时间烧煮的烹调方法。
炖适合肉类原料,长时间的炖煮可将肉类食物的卫生隐患大概率的消除,可将肉类炖制的比较软烂,易消化,减轻肠胃负担。
例如:炖乌鸡,西红柿炖牛腩,小鸡炖蘑菇。
炒。
主要是以油为主要导热体,将小型原料用中旺火在较短时间内加热成熟,调味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
这种急火快炒的烹饪方式能保持蔬菜里面的营养素的完整性,但是炒菜必须注意用油量,如油太多,会阻碍身体对蔬菜里面水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炒菜火太大把肉食类食物烧焦的话,会产生“杂环胺”这种致癌物质。
炒制需控油控盐,注意加热时间和温度。
例如:木耳炒肉,酱烧豆腐,软嫩鸡丁,红烧鱼。
烤。
烤制的菜肴,由于原料是在干燥的热空气烘烤下成熟的,表面水分蒸发,凝成一层脆皮,原料内部水分不能继续蒸发,因此成菜形状整齐,色泽光滑,外脆里嫩,别有风味。
烧烤滴下的油烧焦会产生黑烟熏着烤肉会生成大量有害物质,肉中的蛋白质被烤焦会生成杂环胺等致癌有害物质。
烤的温度太高,也会造成一部分食材里的营养素的流失。
烤制食物最好使用烤箱或电烤架,减少油与烤面接触。
尽量掌握火候。
例如:烤鸭,叉烧烤鸡翅,酱烧烤鱼。
炸。
炸是用油较多的一种烹调方法,油被用来作为热传递的载体,和用水比较起来,油能达到更高的温度,大大缩短原料加热的时间,使食物香,酥,脆,嫩。
由于温度太高,会极大破坏食物里面的成分,油与淀粉类食物炸制会产生致癌物。
同时食物炸制油含量太高,长期摄入对人类健康会有危害。
尽量减少炸制类食物的摄入。
例如:炸鸡腿,锅包肉,地三鲜(里面的茄子,简直就是个小油包),炸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