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

非甾体类消炎药对骨转移、软组织浸润、关节筋膜 炎及术后痛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神经压迫、内脏膨胀痛、颅内压 增高等均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三环类抗抑郁药是治疗神经痛、改善抑郁和失眠的 较理想的药物; 对骨转移引起的疼痛,除放射治疗和前述治疗外, 降钙素是近年来使用较有效的药物。
有目的进行体格检查。
疼痛性质和程度的评估(应尊重患者的评价和表达 的自身疼痛程度 )。
临床疼痛的视觉数字模拟评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 最 痛 痛 0为无痛,1-3为轻度痛,4-6为中度痛,7-10为重度痛
0 2 4 6 8 10
无痛
有点痛
轻微疼痛 疼痛明显 疼痛严重 剧烈痛
治疗计划的制定
考虑患者疼痛强度、疼痛类型、基础健康状态、合 并疾病。
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期望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
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
轻度疼痛:非甾体抗炎止痛药。
中度疼痛:弱阿片镇痛药可待因及其复方制剂。
重度疼痛:弱阿片镇痛药无效时,采用吗啡等强效 阿片类药。
辅助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作用于兴奋性氨基 酸受体的药物、作用于α-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 。Leabharlann 非药物治疗 外科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毁损疗法
神经刺激疗法
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应按WHO三阶梯治疗 方案的原则使用镇痛药。 选择给药途径:应以无创给药为首选途径。
2000年印发《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供应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4年《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 条例》
2005.11.1起施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
例》(国务院令第442号)
同时废止《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精神药品管
理办法》
2007.1.25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耐受性:指原来能够产生一定药理现象的药物和剂 量,经过多次应用后,不能再产生这种药理现象, 或有了量的区别。
二、麻醉药品管制概况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国际管制简史
《麻醉药品单一公约》 《精神药物公约》 《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
我国麻醉药品监管历史
1987.11.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 《麻醉 药品管理办法》 1998年国家药监局成立, 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
有吞咽困难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禁忌证的,可选择经 舌下含化或经直肠给药。 经口服或皮肤用药后疼痛无明显改善者,可经肌肉 或静脉注射给药。 全身镇痛产生难以控制的不良反应时,可选用椎管 内给药或复合局部阻滞疗法。
制定适当的给药时间
慢性持续疼痛,应依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制定合适的给药间期,治疗持续性疼痛。 定时给药不仅可提高镇痛效果,还可减少不良反应。 方法:
疼痛治疗时,选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多 种给药途径交替使用、按时用药、个体化用 药,可提高镇痛效果。
二、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
按阶梯给药:指镇痛药物的选择应依疼痛程度,由 轻到重选择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各种盐酸或硫酸控释片,口服后的镇痛作用可在用药 后1小时出现,2~3小时达高峰,持续作用12小时。 静脉用吗啡,在5分钟内起效,持续1~2小时。 芬太尼透皮贴剂的镇痛作用在6~12小时起效,持续 72小时,每3天给药1次。
调整药物剂量:疼痛治疗初期有一个药物剂量 调整过程。
突发性疼痛反复发作,增加药物幅度一般为原用剂 量的25%~50%,最多不超过100%。 其他辅助性治疗使疼痛明显减轻,一般每天减少 25%~50%,药物剂量调整的原则是保证镇痛 效果,并避免由于减量而导致的戒断反应。 出现不良反应而需调整药物时,应首先停药1~2 次,再将剂量减少50%~70%,然后加用其他 种类的镇痛药,逐渐停用有反应的药物。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第一节 概述
一、麻醉药品滥用的危害
药物滥用(drug abuse):指人们反复\大量
地使用与医疗目的无关的具有依赖性潜力的 药物,是一种悖逆于社会常规的非医疗用药。
精神依赖性:是指药物使人产生一种心满意足的愉 快感觉,因而需要定期地或连续地使用以保持那种 舒适感或者为了避免不舒服。 身体依赖性:是指机体对该药产生适应,当突然断 药就产生种种异常反应,称戒断症状。
一、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
目前倡导的镇痛治疗新观念,只有规范化才能 有效提高疼痛的诊疗水平,减少疼痛治疗过程中可 能出现的并发症。
治疗目的
缓解疼痛
改善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疼痛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与评估方法
疼痛病史及疼痛对生理、心理功能和对社会、职业 的影响。 既往接受的诊断、检查、评估和药品治疗史。 药物、精神疾病和药物滥用史。
第二节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麻醉药品与麻醉药的区别 麻醉药品
麻醉性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选择性 地减轻或缓解疼痛感觉,但不影响意识、触觉、 听觉等,同时可缓解因疼痛引起的精神紧张、烦 躁不安的不愉快情绪,连续应用可致药物依赖性。
麻醉药
是指被吸收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功 能受到广泛抑制,引起意识、感觉和反射消失及 骨骼肌松弛的药物。
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肠蠕动受抑制而出现便秘,可用麻仁丸等中药软化 和促进排便;
恶心、呕吐可选用镇吐药或氟哌啶类镇静、镇吐药;
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发现及时进行生 命支持,同时使用阿片受体拮抗药,如纳络酮进行 治疗。
辅助用药:辅助治疗可加强镇痛效果,减少镇 痛药剂量,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定期再评价
对慢性疼痛患者应每月至少评价1次,内容包括治 疗效果与安全性及患者的依从性。
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
规范化疼痛治疗原则
有效消除疼痛,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把疼痛 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至最低,全面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
控制疼痛的标准:数字评估法的疼痛强度小于3或
达到0;24小时内突发性疼痛次数小于3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