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隋、唐及五代十國(一)【隋代之建設】(1) 營建兩都隋文帝時,有鑑於長安城規制狹小,而且長期經歷戰亂,殘破太甚,乃下令在長安城東南,營建新都,稱大興城,其城面積約七十平方公里。
其後煬帝即位,為了加強對關東及江南地區的控制,於是命宇文愷於洛陽舊城西面營建東都,規制與大興城相近。
二城均成為當時全國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亦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城市。
(2) 重修長城隋朝曾屢次修築長城。
文帝時,為防禦東突厥的入侵,乃修築了自靈武至朔方的長城;至煬帝時又再修築自榆林至紫河的長城,以保障關中地區及國都的安全。
(3) 修築馳道為了國防及經濟的需要,煬帝先後修築了兩條大道。
一條由洛陽穿過太行山,直達北方的并州,稱為馳道;另一條由榆林起至東北的薊城,稱為御道。
馳道及御道的修築,不但貫通華北的東西交通,而且更加強了中國南北的聯繫,改善了兩地的交通。
(4) 設置倉窖為供養關中的軍民,隋朝便在各個交通樞紐要地設置倉窖,以儲存收納而來的糧食,方便運送到京師。
文帝時乃興建官倉,於衛州罝黎陽倉,洛州置河陽倉,陜州置常平倉,華州置廣通倉。
煬帝時定洛陽為東都,於是又建置了含嘉倉、興洛倉、迴洛倉等。
官倉之規模鉅大,如煬帝大業初所興建的含嘉倉,共有二百五十九個糧窖,大窖可儲糧達一萬多石,小窖也可以儲糧數千石,另外如興洛倉築有三千窖、迴洛倉亦有三百窖。
此外,文帝又下令各地設置義倉,於民間秋收時,每家按貧富分三等出糧若干,儲藏於義倉,以備於凶年時賑濟災民。
(5) 開鑿運河文帝即位後,鑑於南北朝的對峙,江南和江北的交通受到阻隔,民風習尚漸有不同,為避免南北長期分裂之患,遂廣開運河,以貫通南北。
此外,為解決兩京糧食的供應運輸,乃下令開鑿廣通渠,為隋代修築運河之始。
隋代所開鑿之運河總計有五條,分別為:(一) 廣通渠:公元584年,文帝下令宇文愷開廣通渠,引渭水由大興城通往潼關,全長三百多里,自此關內漕運稱便,唐代仍沿用此渠。
(二) 通濟渠:公元605年,因定洛陽為東都,故煬帝下令開鑿通濟渠,由洛陽引穀水、洛水入黃河,再由板渚引黃河經泗水,在盱眙入淮河,全長千餘里。
(三) 邗溝:又名山陽瀆。
公元605年,煬帝又開邗溝,乃於淮水南岸的山陽,引淮水南達江都入長江。
(四) 永濟渠:公元608年,煬帝下令開鑿永濟渠,南起洛陽城,引黃河、沁水、淇水,北通至河北涿郡,以作為遠征高麗的物資供應線,而涿郡亦因此成為東征高麗的基地。
(五) 江南河:公元610年,煬帝為巡幸江南,乃下令開鑿江南河,由長江南岸之京口,引長江水至餘杭而入錢塘江,全長八百里。
總計隋朝大運河全長五千多里,以洛陽為中心,東北通至涿郡,東南通至餘杭,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及錢塘江五大水系;而大運河又流經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和浙江的廣大地區。
它鞏固了統一的局面,特別是對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成為貫通南北的大動脈。
【隋代建設的影響】(1) 政治方面隋代行關中本位政策,以關中地方作為政治核心,進而控制全國。
大興城的興建,便是為了關中本位而來,而洛陽城的興建,亦是用作為關中的屏障,既鞏固關中這政治中心,又能加強控制關東和江南地區。
此外,運河的營建,亦方便了四方財物貢賦的集中轉運,奠定了以東南財富,養西北士馬的政策,使關中無缺糧之憂。
再者,運河和馳道的建造,亦可有利於統治者發佈及傳達政令,加強對全國的控制,有利於國家的大一統。
(2) 經濟方面隋代開鑿運河,打破南北地域的阻隔,交通稱便,而關東和江南的財賦可由運河直輸關中,補給國用。
同時,各地物資亦可互濟有無,促進社會工商的繁盛。
而利用運河渠道灌溉農田,既可減少水患,又可促進農業生產。
另外,隋朝又沿河置倉儲糧,增加國家貯積,穩定經濟,裨益民生。
(3) 軍事方面隋代興修北方長城,有效地阻止了突厥等外族的入侵,鞏固了北方的國防。
而馳道的修築,亦有利於軍隊及軍事物資的調動結集,加強國家控制地方的力量。
此外,永濟渠的開鑿,成為隋代遠征高麗的主要補給線,亦能有效地控制東北地區;而江南河的開鑿,亦使隋朝的勢力伸展至南方,鞏固國家的統一。
(4) 交通方面隋朝運河建成以後,以洛陽為中心,上起自北方的涿郡,下至南方的餘杭,其間連接了中國五大水系,打通了自古以來南北的橫斷,令南北物資的漕運暢通無阻,縮短了南北交通的時間。
而馳道和御道的修築,亦開拓了西北邊境的陸路交通,加強了全國的聯繫。
(5) 文化方面自運河鑿成以後,將南北聯成一氣,對文化的交流,起了積極的作用。
運河沿岸的都市,亦成為物資和人文薈萃的地方。
而華夏文化向南方都市擴展,更使南北地域的人民在生活習慣、思想信仰、語言文化等方面的歧異,漸趨泯滅,促進了民族的融和,亦加快南北文化的融合。
【隋煬帝的暴政】(1) 弒父殺兄隋煬帝楊廣本是文帝的次子,本無繼承皇位的資格,惟他運用奸險狡猾的手段,偽裝勤儉,並設計令文帝廢掉太子楊勇,改立他為太子。
其後更派人殺害文帝,登上帝位後,他又殺害胞兄楊勇,並把規勸他的大臣如高熲、賀若弼等加以殺害。
(2) 驕奢淫逸煬帝於即位後,只懂追求淫樂,荒廢政事。
他在洛陽郊區開闢專供遊獵享樂的西苑,周圍二百里,苑內宮殿無數,更有方圓十多里的人造海,除此以外,煬帝又於各地遍設離宮別苑,以供遊樂。
又煬帝為了遊覽繁盛的江都,因此他大開運河,先後三次巡幸江都,每次均勞師動眾,大肆靡費,他所帶的妃侍、王公、百官、衛騎竟多達一二十萬人,大小船舶數千艘,拉船的縴夫達八萬多人,首尾相連長達二百多里。
而每次巡幸江南,他均令沿路州縣獻食,花費以萬萬計,勞民傷財。
(3) 大興土木煬帝在位短短十三年,不斷大興土木,造宮室、營東都、置倉窖、修長城、築大道、開運河,濫用人力物力。
於營造東都時,每月所役使的民伕多達二百萬人,而由於規模浩大,工程嚴急,結果民伕因服役而死者達十之四五。
而為了巡幸江東,其所耗民工亦有數百萬之眾。
而為了逃避徭役,人民更不惜自殘肢體,可見當時役民的程度何其嚴重。
(4) 嚴刑酷法煬帝於即位後,即制定《大業律》,其律法比文帝的《開皇律》更為嚴苛。
為了有效地平定叛亂,他不問人民反抗的輕重,均一律處以斬首;而盜竊者則籍沒其家。
其後,他更制定誅滅九族的律法,禍連無辜。
而朝臣凡上書阻諫其胡作非為,或私下議論煬帝奢侈者,均遭殺戳。
(5) 窮兵黷武隋煬帝好大喜功,為耀武揚威,故隨意征伐。
他先後發兵討流求,伐林邑,征伊吾,攻吐谷渾,四處用兵,無歲無之。
除此以外,煬帝曾三次發兵遠征高麗,均無功而還。
這三次遠征高麗,不但耗費無數,而且還引致軍民死者無數,人民受到極大的傷害,此卒引起廣大的民變爆發,而隋朝亦因之而滅亡。
【隋朝速亡的原因】(1) 文帝易儲失誤隋文帝因受皇后獨孤氏及其寵臣楊素的慫恿,因此廢掉仁厚的太子勇,而改立巧於偽善的楊廣為太子。
未幾,煬帝本性畢顯,驕奢放慾,更弒父自立,登位後更妄作非為,致令隋朝江山崩潰,種下速亡的禍根。
(2) 君主窮奢極慾煬帝於即位後,便縱情犬馬聲色,無心政事。
他大造離宮別苑,三幸江都,又曾在洛陽城中大宴西域二十七國的酋長使節,耗財無數,致令府庫空虛,國力耗損。
(3) 兩朝大興土木文、煬二帝在位期間,都曾大興土木,致力建設。
如文帝營大興城、置倉窖、開廣通渠;煬帝營東都、開運河、修長城、築馳道、建離宮別館,極盡勞民傷財,動輒役使數百萬民伕。
此等建設,對國計民生雖有裨益,但卻使人民疲於奔命,終致怨聲載道。
(4) 刑法苛刻殘暴文帝在位後,即廢除前朝苛法,而另立《開皇律》,但往往憑藉個人喜怒而濫用刑罰,比前朝更為嚴厲。
煬帝時,法網更嚴,他制定的《大業律》更為嚴酷,如盜竊罪者不分輕重皆處以死刑,又籍沒其家,百姓迫得鋌而走險,隋朝失盡民心,滅亡之期自然不遠。
(5) 對外征戰頻繁文帝時雖曾對突厥用兵,但仍以計謀為主,未致令國家陷於水火之中。
惟煬帝性好大喜功,故即位後,屢次對外發動戰爭,南討林邑,東伐流求,西破伊吾、吐谷渾,其後更先後三次遠征高麗,勞而無功,耗損國力,促成民變的出現。
(6) 州郡兵備失調早於文帝即位後,為鞏固中央,乃逐漸削弱地方郡縣兵力,加上自開皇中葉以後,海內安寧,內地各州總管區,漸次廢棄。
至煬帝大業時,平定其弟楊諒之叛後,擬集兵權於中央,遂廢諸州總管,令地方軍備廢馳。
自此地方無力平定亂事,造成隋末群雄輕易盤踞一方,加速隋朝的滅亡。
(7) 水旱二災為患大業末年,河南、山東一帶水旱災,饑民遍野,惟隋室卻「不憐百姓而惜倉庫」,對災民未有加以賑濟。
饑民在走投無路之下,祇好鋌而走險,終於釀成全國變亂,導致隋朝的滅亡。
【歷屆試題】(1) 試解答下列兩項:1. 說明隋文帝開皇年間在中央政制、吏治、田制、選拔人才及設置倉窖五方面的措施;(15分) 1990(2) 試解答下列兩項:1. a 隋代開鑿運河對隋唐兩代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三方面的影響;(9分)b 下列六個地方,都是隋代修築運河的起訖點。
附圖所示的四個地方,就是這六個地方的其中四個。
試將這四個地方的名稱,填寫在附圖左下角的適當空格內:涿郡大興餘杭山陽潼關江都(6分) 1992(3) 試解答下列兩項:1. 概述隋文帝在經濟和文化兩方面的措施。
(15分) 1993(4) 隋代開皇之治和唐代貞觀之治皆是盛世。
試解答下列兩項:1. 從經濟、吏治和文教三方面,比較兩者的治績;(18分) 1994(5) 隋代統一南北,大興建設,下開唐代盛世。
試解答下列三項:1. 從政治、經濟、交通三方面舉述隋代開鑿運河的貢獻;(9分)3. 附圖所示五條運河,其中四條為隋煬帝時開鑿。
試將該四條運河的名稱,填寫在附圖左下角的適當空格內:永濟渠山陽瀆江南河廣通渠通濟渠( 答此題的考生須將附圖連同答題簿一併繳交) (6分) 1995(6) 隋經文、煬二帝廣事建設,下開唐代盛世,影響深遠。
試解答下列兩項:1. 隋代在營建兩都、設置倉窖和濬通運河三方面的成就;(9分) 1997(7) 隋代國祚雖短,然所奠國基卻下開唐朝盛世。
試解答下列兩項:1. 隋代開鑿運河的貢獻。
(9分) 1998(9) 隋代建設,影響深遠,為唐代盛世奠下基礎。
試解答下列三項:1. 略述隋代建置倉窖的情形;(6分)2. 下列六個地名,其中四個為廣通渠、江南河的起、訖點。
試將該四個地點的名稱填寫在附圖左下角適當空格內:洛陽大興涿郡餘杭潼關京口(答此題的考生須將附圖連同答題簿一併繳交) (6分) 1999。